<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作者/王守安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郑州人民公园内有两座祠堂。一为西大门里的彭公祠,二为南大门里的胡公祠。彭公没有胡公名气大,但建祠时间早,我还是按时间顺序先从彭公祠说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彭公祠系纪念民国初期冯玉祥所辖靳云鹗部第八混成旅的一个团长彭象乾的。据史料记载:民国初期,军阀混战。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5月6日夜 ,河南督军赵倜命其弟河南第一师师长赵杰率军夜袭郑州,与驻守郑州的彭象乾部激战于郑州白庙高坡一带,所幸冯玉祥部自洛阳赶来增援,经昼夜激战,击退了赵杰,郑州城和百姓免遭涂炭,但彭象乾团长却不幸阵亡。战后,郑州地方工商界和百姓代表为感谢彭象乾团长和此役为保卫郑州而牺牲的阵亡战士,请命地方政府命名一条街道为铭功路,并于1925年在铭功路以东辟建铭功园,为彭象乾团长塑立骑马铜像一座,树碑铭功,上书“护国佑民”及阵亡将士姓名,市民俗称该园为“彭公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抗日战争时期,彭公铜像被日军掠送本土,原汉白玉碑记“文革”中被砸毁。彭公祠于1957年并入人民公园。从人民公园西大门进入即是彭公祠原址,现残留大门一座,大殿5间,5座多角凉亭,建在一个面积260平方米、高0.7米的汉白玉台子上。中间亭为八角,其它四亭为六角,呈梅花状布局。各角高挑绿琉璃瓦顶,中亭高7米,其它四亭高6米。亭子西侧有残损汉白玉碑记一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公祠的正门即现在的人民公园南门。是为纪念民国元老,中共朋友胡景翼将军而建立的祠堂。南大门两侧的楹联,乃是有“当代书圣”之称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撰写的对联“百战奠山河革命勋勤昭国史;万人空道路中原庙祀报元戎”。祠堂现存大殿五楹,巍峨壮观,殿后为碧波荡漾的公园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公名景翼,号胡笠僧。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时,胡景翼跟从冯玉祥将军参加了郑州之战,1924年担任河南督军、省长等职,次年4月10日由于右臂上的疔疮毒发不幸在开封逝世,年仅34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景翼1924年10月22日与冯玉祥、孙岳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驱逐废帝溥仪出宫,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国事,将参加政变的部队组成中华民国国民军,冯玉祥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胡、孙分任副总司令兼第二军、第三军军长。是年12月胡被北京政府临时执政段祺瑞任命为河南督军,抵开封就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景翼就职不久,即邀共产党人李大钊赴开封密谈,并积极实施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他还安排王若飞、肖楚女等一批共产党员和苏联顾问在他属下的国民军第二军中工作,是国民军高层中接收苏联军事顾问并得到军火援助的第一人。其任河南督军期间,创办军校,整训部队,允许群众集会结社和共产党公开活动,被李大钊称为“将来能同我党合作,是个可靠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景翼生前曾为其阵亡将士在郑州西郊建冢而葬,后来又在西太康路觅地建祠,选中了老坟岗这片宝地。当时的祠堂规模很小,即现胡公祠大殿西边位置,老郑州人亦称之为胡公祠。胡去世后,祠并未扩建。直到1932年,冯玉祥、张群、张继等国民党元老,为纪念胡景翼在推翻满清政府及理政河南的功绩,力主建祠。1936年秋,历时4年建造的胡公祠终于完工,占地23亩,有殿、亭,并有一塑像,翠柏红垣,古色古香,成为郑州一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郑州解放后,胡公祠曾作为人民公园纪念品商店使用。由于年久失修濒临倒塌,木雕龙头、雕花等物,由于风吹日晒、雨雪侵蚀出现霉烂。一度被划为危险建筑物封存。在媒体和民间多次呼吁,2008年,郑州市政府拨款对胡公祠大殿进行修复,使祠堂焕然一新,大殿、祠门、古柏、雪松相映成景。成为游客前往人民公园必到之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