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今,国内有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古镇(城)。虽然这些古镇都有明摆着的历史可以称古,但由于过度的商业开发,给人的主体印象就是商业街,这是比较普遍的共性,至于个性,除了一些传说故事和历史遗存,可以称道的还真不多。</p><p class="ql-block"> 和顺古镇有所不同,不同在于和,就是因和而不同的个性。这个和不在乎其名,而是在于其根深蒂固的一种文化,就是以和为本的处世之道。那些醒目矗立的牌坊,如寓意着“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的里仁坊、体现“士和、民顺”的文治光昌坊和宣扬儒家思想的节孝坊等,不论是教化做人,还是表彰节孝,在本意上都是从和出发;那座西南边陲的乡村图书馆,得到好几个名人贤士垂青、题名献匾,无疑是人和的一种结果;那座双虹桥、那栋弯楼子不仅仅是传说的和故事,而且是现在人(包括游客)仍然受益的和举;还有那个地标建筑之一的寸氏祠堂,也是将和字摆在显耀位置。</p><p class="ql-block"> 和顺是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等多种文化交融碰撞之地,包容性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后者都是商贾所有,从商者深谙和气生财之道,和字当头也就是自然的事了。</p><p class="ql-block"> 正因为和顺是文化之地,和纳其中,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和文化。这种文化是社会的优良基因,传承不辍,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和则生财,和则生机,这就是和顺发展的底蕴,所以这里人文荟萃,不仅有像艾思奇这样的思想哲人,而且有像寸尊福这样的爱国巨商富贾。</p><p class="ql-block"> 文化是社会最重的底色,和文化赋予了和顺的和祥之气。游客不仅感受到这里的人和蔼可亲,而且可以发现这里的景,古巷、水渠、荷塘,都特别有亲和感。和文化是和顺的鲜明个性,但愿能够弘扬光大,让和顺永远名副其实。</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25日晚记于腾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