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端午节后我特意来到天坛游览。当踏进天坛公园时刻,我不禁浮想联翩,封建帝王来天坛祭天,为什么不亲自下去慰问解决自然灾害中老百姓的疾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它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记录了封建王朝的起起伏伏和兴衰。天坛不仅是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精髓体现,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关系。它的建筑风格和规划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等,这些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发生的俄乌战争就是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翻版,在多大程度上构成了这个世界大战时代的延续。21世纪俄乌的战争像20世纪的那样血腥。给平民造成的苦难与损失的武装暴力仍将在世界很多地方无处不在和泛滥成灾。一个和平的世纪的前景是遥远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就此引用我曾经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文化’”编委、主任编辑,挑选在文献中提到的:面对人囗、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大战,以及绵延不断的局部战争、种族冲突、政治歧视、恐怖主义、军备竞赛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由征服自然转变为与自然和谐相处,逐步进入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四个发展阶段即和谐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无知、对立、掠夺又走向新的和谐,即从古代朴素的“天人统一观”到现代科学的“人天统一观”,这一巨大的进步必然带来人类哲学观念的划时代转变,引起科学理论、经济决策及经济、文化、科技、政治的相互关系以及一系列的社会思想、学术观点的深刻变化,引起人们的社会关系重大调整。在这种历史的转型时期,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抉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弘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理性精神,制定生态经济文化发展战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于2024年6月26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