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u>美国作家塞林格在小说《麦田守望者》中曾写道:</u></i>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 麦田里的守望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作者塞林格通过霍尔顿的视角,展现了一个混乱、疏离的社会图景。霍尔顿的孤独和反叛,是对成人世界的尖锐批判。</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然而,衔玉而生的富贵公子贾宝玉,不正是大观园中的护花使者吗,他形容女孩们是极尊贵极清净的,其余的包括自己都是腌臢的,这种精神放到当今社会,都是非常前卫的!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被贬的一文不值。</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u> 《红楼梦》第二回里,冷子兴说,贾宝玉有一句名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又说:“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外号有很多,混世魔王,痴儿,富贵闲人,无事忙,怡红公子等,我更喜欢绛洞花主,首先在仙界林黛玉是一颗绛珠仙草,贾宝玉是她的守护者,每天要灌溉呵护,是名副其实的花主,最绝的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他的眼中只有她,在三生石畔,灵河岸边,有点像古老的伊甸园,这份前世姻缘就此注定,当神瑛侍者打算游历人间的时候,绛珠仙草当即决定用一生眼泪去报灌溉之恩!好一个双向奔赴!</i></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不能不说的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情节概括】是,对宝玉深情的花袭人,在良宵美景之时劝诫宝玉;情意绵绵的黛玉在房中听宝玉讲玉生香的故事。</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一个花解语,一个玉生香,古代形容美人为“解语花”;“香玉”也有记载,但“玉生香”似从古人“温润如玉”“良玉生烟”等对“玉”的赞美演化而来。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开始以“娇羞花解语,温柔玉生香”并列写美人圈,《金瓶梅》多次化用。</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从这一回之后就很难看到宝黛二人能如此亲昵的小儿女情态了,不做作,很坦诚,丝毫没有违和感,让读者很舒服,有种甜蜜的感觉,因为他们那时正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天真无邪的年纪.真是让人羡慕。</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在《神曲》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在人生旅程的中途(35岁),在一个幽暗的深林里迷失了方向。他看到远方有一座披着阳光的小山,便想爬上去。但没有想到,正在此时,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一匹母狼(象征贪欲),一只狮子(象征野心),一头豹(象征逸乐)挡在了他前行的路上。这样,前面是猛兽,后面是深渊。他想往前行而不得,想后退也不可能。当他呼喊求救时。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奉女神贝亚特丽采的命令来到他的面前,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走另一条路径。”</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而15岁的贾宝玉一次意外的午睡,也被警幻仙姑指引进入属于他的幽暗森林--太虚幻境,明明是让他看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年纪轻轻的贾宝玉却看不清空的本质,虽然看到了所有一切的结局,却在梦中醒不过来,难道这不像每一个身在凡尘中的我们吗</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金刚经中说:过去之心不可得,现在之心不可得,未来之心不可得。所有的悲伤,所有的自我折磨和恐惧不都是存在于时间之中吗?一旦征服并除灭了时间,不就可以征服世上所有的苦难与邪恶吗?就像贾府的荣华富贵到树倒猢狲散,只不过是场虚幻的梦,是刹那之间的梦,是作者辛酸血泪的红楼梦</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赫尔曼·黑塞的《流浪者之歌》(又名《悉达多》),作者把悉达多和佛陀,分成两个人来写,年轻的悉达多在寻求一个真理的老师,一旦找到真理的老师,就要跟他出家去修道悟道,有一天,他真的碰到了佛陀。</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别人就说你一生都在追寻真理的老师,现在碰到了,为什么不跟他出家去悟道?他在那一刻呆住了,他忽然想说我才二十几岁,好像我应该自己去经历一些事情。</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如果有所领悟,这个领悟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要打着滚走过来的。</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小说写到他后来认识了妓女,跟妓女的情爱纠缠,走进赌场豪赌,把对情欲和财富的贪婪全部都经历了,最后有一天走到河边,碰到一个渡船的人,那个渡船的人说:</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我一生就是把人从此岸渡到彼岸去。</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他就接了这摆渡的工作,赫尔曼·黑塞的这部小说跟《红楼梦》的观点非常像,就是历劫,这个劫难必须亲自去经历,当我听到蒋勋先生讲的这个故事很是震撼,感觉这里不就是讲的贾宝玉吗,大荒山,无稽崖的顽石经历红尘繁华,到大彻大悟出家,不也是同样的过程吗,所以说红楼梦就是一部佛经。</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红楼梦中的沁芳亭,是我每每想起都感觉温暖的地方,就在这里,宝黛在百花丛中,满天的花瓣随风飞舞,耳边是潺潺流水悦耳动听的声音,依偎在只属于他们的美好空间,读会真记,也就是西厢记,有点惊心动魄(怕大人看见),有点情意绵绵,也有点暗生情愫!这份美好的时光,令无数读者动容</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借用田晓菲教授在秋水堂论金瓶梅里的一段话:</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我以为金瓶梅里的男男女女是存在于任何时代的,不必一定穿着古代的衣服,我们的生活中,原本不缺少西门庆,蔡太师,应伯爵,李瓶儿,庞春梅,潘金莲,…他们鲜衣亮衫地活跃在中国的土地上,出没于香港与纽约豪华酒店,我曾经亲眼见过他们。</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其实红楼梦里的人物不也是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吗?那国中哭鼻子的小妹林妹妹,那稚气未脱不愿学习的帅气小伙贾宝玉,有着雷霆手段美丽英气的霸道女总裁王熙凤,还有正值青春期单相思而不得含泪而亡的贾瑞,那为生计奔波而周旋官场的父亲贾政,为家庭奉献一生晚年荣华富贵的老寿星贾母,还有善良而有小心机的朴实农村老太刘姥姥,等等等等……这些人我都亲眼见过!</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