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身为社会中的一份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自然会受到来自他人的审视与评判。他人对我们的判断、给我们帖的标签不一定准确,但这样的判断与标签能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能让我们看到自身的不足。正如唐太宗的三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被定义可以认为是别人对自己的肯定与褒奖,也可以认为是别人对自己的偏见与误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我也一样很难被定义。这个时候,我们要有自知之明,方能明辨是非,去芜存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阳不因我们的“地心说”而改其道,上帝却因为《物种起源》而成为神话。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当我们一次次定义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又一次次推翻着我们的定义。“日心说”推翻了“地心说”,现在的科学又推翻了“日心说”。我们发现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却并不是宇宙的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的潜能(认知)就如宇宙的浩瀚一样充满了未知,充满了无限可能。我们在一次又一次定义自己与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与进步。这也说明人与这个世界是很难被定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没有一成不变的人,世界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世界。所以在自定义中,我们要学会自我改变,自我更新,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我们要为自己的种种经历赋予意义,而不是被定义。正如木心所言: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千万种,道路千万条,我们不能被“被定义”束缚了自己,也不能被“自定义”限制了身心。我们要有打破“被定义”的决心,也要有更新“自定义”的勇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苏省涟水县17岁中专女生姜萍,她所学的专业是服装设计。她通过业余时间自学高等数学力压全世界众多名校大学生,闯进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12强。她打破了中专生、服装设计等等这些人与社会强加给她的“被定义”,通过热爱与努力走出了自己的“自定义”之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所有那些不屈服于命运的人和民族,都是通过“自定义”来塑造自我,彰显风华,用自己的方式前进的。小到个人,大到群体、国家,每一次从旧到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都是我们不断重新定义自己的过程,都是我们逆天改命的结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