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翻过巴尔鲁克山脉,国道219就进入了塔城盆地。塔城最早名叫“楚乎楚”。传说一位云游四方的蒙古活佛途经今日的楚呼楚泉边,用随身带的木碗取水解渴后,小憩泉边,醒来走时却忘带木碗。后来遂把此泉称为楚乎楚,蒙古语:木碗之意。</p> <p class="ql-block">乾隆微服私访时曾亲赐“楚乎楚”为“塔尔巴哈台绥靖城”。因周围有交错杂织的打铁声、吆喝声和嘶鸣声让人心烦,意赐“绥靖”安抚噪声,维持平和。后因城名较长,官方文书选用全称,民间则取首尾二字,简称为“塔城”。日久天长,官方公文也用塔城了。</p> <p class="ql-block">其实,塔城系“塔尔巴哈台城”的简称,因塔尔巴哈台山而得名。“塔尔巴哈台”系蒙古语,意为“旱獭出没的地方”。涓涓岁月流淌于时光里,今天的塔城环绕于“一城水、半城树、满眼绿”,南有天山画廊,北有山川草原,茫茫沙海与广袤戈壁交错杂织,连片的胡杨和红柳等天然次生林点缀其间。</p> <p class="ql-block">塔城自然有“塔”,指的是双塔公园。当你走进双塔公园,两座庄重的红色高塔就映入眼帘。公园东南角有一百年古塔,塔呈八角形,每面装饰有砖刻的几何图形和六角形浮雕,塔顶耸立铁制新月,整个塔体由清水红砖砌筑,白灰勾缝,古典建筑艺术风味浓厚。</p> <p class="ql-block">公园西南侧的百年古塔名叫窝依巴扎哈纳喀清真寺宣礼塔,素雅庄重,自成一格。塔顶为尖峭之三角形,整个塔体吸纳哥特式教堂的建筑风格。两座古塔像历经风雨沧桑的百岁老人,巍然屹立在边城日新月异的建筑群之中,以我自岿然不动的姿态迎接四面八方的来客。</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塔城的大街小巷,悠扬的琴声从公园绿地、路边小店里飘出,耳边是手风琴和都塔尔的合奏乐,转角买一杯手工酸奶,慢悠悠晃进中国最大的手风琴博物馆,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令人如痴如醉。迈出博物馆,红墙绿顶,浓郁复古的俄式建筑在阳光的映射下更显精致与古朴,“一朝策马平西北,千里新疆万古魂”的悲壮仿佛重现眼前。</p> <p class="ql-block">但凡到塔城来的游客大都要去巴克图口岸打卡。已有200年通商历史的巴克图口岸,是中国西部通往中亚及欧洲的交通要道,光绪三十三年,塔城已有俄商(号、行)291户、3840人,与俄商务大增,洋行林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因中苏边境冲突中断了贸易和人员往来。</p> <p class="ql-block">1988年秋,在中哈两国政府的支持下,边境双方地方政府通过政府官员互访,打破了近三十年的封闭。1990年,苏联解体后巴克图口岸重新开通临时过货、过人。1992年6月,国家批准塔城市为沿边进一步开放城市,并赋予了各项优惠政策。1994年3月14日被国家批准为一类口岸。</p> <p class="ql-block">塔城是一座油画中的城市,有着油画般的风景,像油画那样纯美。这里自然风光秀美,南有天山画廊、北有山川草原,既有茫茫的沙海、广袤的戈壁,又有连片的胡杨、梭梭、红柳等天然次生林,还有生机盎然的人造绿洲。这里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质量在全疆排名第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