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太昊陵庙(一)

旅途的风景

<p class="ql-block">【旅途的风景——2024年5月7日】</p> <p class="ql-block">“太昊陵庙”,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中华太昊伏羲始祖圣地,始建于明正统年间,是为纪念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而修建的陵庙合一的大型古建筑群,是中国十八大名陵之一。</p> <p class="ql-block">伏羲氏是中国远古时代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风姓。伏羲又称庖牺、包羲、孢羲、宓羲、庖犧等。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点燃了中华文明薪火,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千百年来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p> <p class="ql-block">“午朝门”是太昊陵庙的第一道大门,依宫殿式建筑规制所建,是太昊陵庙的正门。午朝门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3间,红门金钉,中门9排9路,两侧7排9路,属帝王规制。门前有台,台前有三连体五级垂带式踏跺,两侧有硬山式“八”字墙。东西两侧有两掖门,分别叫东天门和西天门。</p> <p class="ql-block">“道仪门”始建于明代,为单檐硬山式建筑。内有三座砖券门,故俗称“三门”。“道仪门”又称仪门,即礼仪之门,古时拜竭和祭祀太昊伏羲氐的帝王君臣,必须整冦弹尘,端正仪表,恭恭敬敬地严肃前行。</p> <p class="ql-block">“玉带河”始建于明代,旧称御沟。状似束于太昊陵腰间的玉带,故名“玉带河”。河上现存三座敞肩式石拱桥,称玉带桥。</p> <p class="ql-block">“先天门”始建于明代,单檐歇山顶,台门式高台建筑。是根据伏羲创制的八卦命名。</p> <p class="ql-block">“太极门”始建于明代,旧称太极坊或戟门,为三间三柱不出头或木牌楼建筑。太极是阴阳未分,天地混沌的时期,宇宙万物由此创造,是派生万物的木源,故太极门处在太昊陵的中心位置。</p> <p class="ql-block">太极门两侧各有一掖门,东边是仰观门,西边是俯察门。</p> <p class="ql-block">“统天殿”,俗称大殿,建于明代,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是太昊陵内等级较高的殿宇,殿前连接直壁式月台,台面墁青砖,周有压条石,面积300多平方米,是历代举行祭祖大典的中心场地。东西南均有垂带式踏跺,砖砌象眼。它与东西廊房,钟鼓二楼,太极门形成古老的四合院格局。</p> <p class="ql-block">“显仁殿”,俗称“二殿”。《易·系辞上》:“显诸仁,藏诸用”,意思是以仁爱的面貌显现,使其恩泽普施于天下万物,故曰显仁殿。始建于明代,重檐歇山式建筑,灰筒瓦顶,高台走廊,周围巨柱林立,里面供奉的是女娲像。</p> <p class="ql-block">“太始门”又称寝殿,为重檐歇山式高台建筑,通高16.66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灰筒瓦覆顶。该殿下为古城门式门洞,门洞下方嵌有阴刻楷书“太始门”三字,右悬“继天立极”,左悬“赞神明”铁匾。</p> <p class="ql-block">“八卦坛”太昊陵墓前有八卦坛,须弥座式样等边八角形,坛上正中为太极图。</p> <p class="ql-block">“太昊陵墓”方座边长182米,上圆下方,取天圆地方之意,也是中国唯一的上圆下方形制的陵墓。陵前竖有一块巨型墓碑,高3.46米,宽80厘米,字大径尺,既无题跋又无年款。</p> <p class="ql-block">“柏抱檀”宋代古柏树树杈中间长出一棵百檀树,形成奇异的“柏抱檀”现象。檀树原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是一种非常名贵的树木,落叶乔木,一般很难与常青油质侧柏共生,即使人为嫁接,也不易成活。在太昊陵内形成如此奇观,实属罕见。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蓍草园”位于太昊陵墓的后面。传说人祖伏羲就是用这种草的杆,结合白龟龟背纹理“揲蓍画卦”,所以被称为“神草”。蓍草为菊科多年生之草本,稀有植物,茎圆象天,德圆而神。</p> <p class="ql-block">古树名木——侧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