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北京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记叙

静音雅乐

<p class="ql-block">北京世纪艺术团、北京群众艺术馆舞蹈团我经历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世纪艺术团》队伍多彩多姿,团长编导是铁路文工团一级演员孟东老师,人漂亮个子也高,北京群众性舞蹈起家人,特别是各种扇舞编排风格不同,北京市推广的第一套八大新秧歌,两个样版"扇花秧歌、花棍秧歌"由我团示范录制光盘,朝鲜族舞更具魅力,带出的学生桃里满天下,遍布各区都是骨干,本身业余团队流动性也很大,2005年北京群艺馆成立舞蹈团我被录取。</p> <p class="ql-block">2000年西单夏日文化广场演出蒙族歌曲"祝酒歌"歌伴舞形式</p> <p class="ql-block">2001年小分队赴朝鲜演出其中"喜乐年华"舞蹈深受欢迎</p> <p class="ql-block">2000年北京群众艺术馆推出第一套健身秧歌,于2003年200多人的八大秧歌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团拜会与专业文艺工作者同台演出,舞台很大,其中我们"世纪艺术团"的演员还给"万山红"歌伴舞,那个喜悦的心情至今想起来都愉悦!(此照片是"扇花秧歌"前排左三就是我)。</p> <p class="ql-block">第二届新秧歌大赛在宣武区体育场隆重举行,全市各区代表队纷纷响应。</p> <p class="ql-block">2004年秋到武夷山、福建演出,与福建电影制片厂演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北京市文化局组织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庆典活动,中山公园文化广场演出</p> <p class="ql-block">经常参加各种宣传演出活动,走遍各区大街小巷,烈日下,风雪中依旧奔跑,酸甜苦辣样样尝过。今非昔比,如今群众健身舞蹈进社区,普遍各队都请专业老师编排辅导,各区文化馆都有自己如专业的舞蹈团,服装场地更有专款专用,各社区也都有活动排练厅。北京市文化局、各区年年都有各项比赛学习活动,重在参与,幸福的退休生活多美好。</p> <p class="ql-block">  2003年夏我团挑选十二人到舞蹈学院学习舞蹈《踏歌》,由原创编组老师亲自授课,那时期群众各舞团的演出服都是自费,我团是在煤矿文工团量体制作的每身六百多元,因为喜欢不去计较得失,如今已经变成观赏品😃,长肉肉穿不了啦!(前左一本人)</p> <p class="ql-block">2003年帮社区排练,真留恋那段时光!</p> <p class="ql-block">2004年夏中国艺术团北京市代表队赴泰国演出</p> <p class="ql-block">2004年夏中国艺术团我们团选出14人代表北京队到泰国演出,带队北京市群艺馆书记、崇文区文化馆两位老师。</p> <p class="ql-block">泰国大使馆招待酒会并合影留念,场面热烈有趣</p> <p class="ql-block">群艺馆舞团与专业演员同台演出并与蔡明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5年怀柔世界妇女大会"花棍秧歌"伴随乐曲组成欢迎仪式的主题音乐</p> <p class="ql-block">"团扇秧歌"的服装设计有品味,群艺馆团演出服大都是总政文工团服装设计师的大手笔。</p> <p class="ql-block">(花棍秧歌)迎奥运在世纪坛演出时。</p> <p class="ql-block">到基层工地慰问城建工人演出时,群艺馆主任"张魏"老师(后馆长)和我们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在工地现场慰问演出时与关牧村、刘秉义歌唱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舞蹈世界》第一次将群众健身舞蹈搬上荧幕,大大的促进了舞蹈行业的发展。人们在观看与自己表演的同时,不仅能得到视觉上的冲击,还能够体验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受众互动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增加了大众积极参与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2005年舞蹈世界与舞蹈家王晓燕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5年群艺馆舞团代表12人参加五省市演出《新好日子》</p> <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部分队员们给孟东老师过生日,欢聚一堂,感谢恩师的指点培养,祝福老师健康长寿,队员各自表达了心意,表演了老师喜欢的舞蹈,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和队友李铁燕祝福孟老师永远年轻快乐安康</p> <p class="ql-block">因家事于2005年底不得离开我最爱的北京市群艺馆舞蹈团!三年后我来到石景山区,朋友推荐我到了区文化馆金枫舞蹈团</p> <p class="ql-block">能歌善舞是我打小的特长,在兵团全师调演时被乌海文工团选录,因当时感觉地方环境不理想,放弃了这次专业机会。现在的乌海天地变化,时过境迁,眼光短浅,命运就是这样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每次参赛都能见到群艺馆也退休了的马馆长真是格外亲切,每当看到年轻的张魏馆长及当年的各位老师时心中难免起波澜……,一晃几十年过去,如今的我已经七十岁了,就让这些美好留在记忆中吧!记录在美篇中。谢谢美友们欣赏,祝大家开心快乐每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