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地名村名杂谈(十七)

赏心悦目

<p class="ql-block"> 十五 界河店乡</p><p class="ql-block"> 北界河店 南界河店 ---相传,宋金以后随御路的兴盛有人在此开店,逐渐聚落成村,以村中间有一条小河,为永年县邯郸县两县分界,习惯称界河。河北称北界河店,河南称南界河店。1947年土改时,南北界河店统归永年县,称界河店。</p><p class="ql-block"> 后曹庄 前曹庄-------该村西部丘陵有360亩地,称曹家坡。据考证是由曹姓人家早居于此而命名曹庄。明洪武四年从山西迁来李、刘等姓氏,未更名。后形成两个村称前、后曹庄。</p><p class="ql-block"> 北郑村--------明朝以前,该村有郑姓居住,故称郑村,后来毁于战火。明初,这这里是山西卫的军屯,称郑村屯。明朝中期建郑村社。清朝同治末年,以河沟为界分治成南郑村和北郑村两个村。南郑村归邯郸县管辖,北郑村属永年县管辖。</p><p class="ql-block"> 西大屯----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实行驻兵屯田,休养生息,大屯为当时屯田之地。明初有李高何等姓氏迁此居住称西大屯,清代以后简称大屯。1982年为与张西堡大屯相区别,恢复原名西大屯。 </p><p class="ql-block"> 杜刘固——杜刘固,古时候这里地势低洼,从西北方有一些水沟汇流于此,明初移民迁此立庄成大流固。光绪三年县志上称南刘固,为与洺河以北的刘固区别。民国年间该村杜氏居多数,该村名为杜刘固。</p><p class="ql-block"> 兴业——传说西汉末年,王莽的大奖苏献的两个花园就在这里。当时称东杏叶、西杏叶,如今兴业村西还有一口井叫苏献井。明初移民在此立庄,为了表示兴旺发达,称村名为兴业村。</p><p class="ql-block"> 北两岗-----北两岗,唐书说,建中二年(781年),田悦攻打临洺,据守双岗(县志云:“为两头岗”),为马遂所破,这里南北各有一条山岗,有居民在两岗之间建立村庄,称两岗,后分南北两岗。同时又以田悦部将卢子昌在此建寨而得名卢家寨,后来分为南北两村。该村在北,称北两头岗。南两岗属邯郸县管辖。 </p><p class="ql-block"> 温窑——温窑,据查,明朝初年,温氏奉诏迁此置田产,立村庄,命村名温窑。 </p><p class="ql-block"> 胡家沟-------明朝护驾村杜糜是山东武德道按察司副使,坟墓建于此。几个守坟人家在这里居住,因地处山沟,称护驾沟村,后演变为胡家沟。该村现有杜冀张大姓,1400多人。 </p><p class="ql-block"> 刘窑——刘窑村,据该村刘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刘凤翔、刘凤翼兄弟二人奉诏由山西洪洞县迁于邯郸县贾村。迄五世祖(大约在明正德年间)刘玉迁此占产立庄,因住窑洞,称刘家窑。后简称刘窑。</p><p class="ql-block"> 李湾-----李湾,据查,明以前这里建有村庄,燕王扫北时侥幸留下刘氏(后绝传)。明初有名李北玉者从涉县徐水迁此居住,渐为村大户。村南为河湾处,冠以李姓命村名李湾。</p><p class="ql-block"> 孟湾——据查,明末本县龙泉村孟氏在此烧窑为业,后逐渐聚落成村。又因位于河湾处,冠以孟姓命村名孟湾。 </p><p class="ql-block"> 何庄---据查,最早何氏在此定居,命村名何庄。明嘉靖年间有名陈良者从本县双陵村迁此居住,渐为村中大户,更名陈何家庄。后多数陈姓人家搬与村南另置村庄,该村仍叫何庄。 </p><p class="ql-block"> 西陈庄------据陈氏家谱记载:明嘉靖年间,有名陈良者从本县双陵村迁此居住,渐为村中大户,更名何家庄。后多数陈姓人家搬与村南另置村庄,命名为陈庄。陈何庄恢复原名何庄。因与张西堡的陈庄同名,于1982年3月1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改名西陈庄。谓在永年县西部之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