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场景:阎锡山故居</p><p class="ql-block">拍摄/文案/制作:日月星辰</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62121275</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阎锡山(1883年10月10日—1960年5月23日),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人,曾官至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在民国时期统治山西将近40年。</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九年(1883年)10月10日,阎锡山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现属于定襄县)的经商世家。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28日,参加辛亥太原起义取得胜利,选为山西都督,时年28岁。</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阎锡山随蒋介石逃往台湾,至1960年5月23日病逝于台北的阳山家里,终年78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阎锡山故居,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河边镇河边村(旧属五台县)中心,是民国时期一度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阎锡山的一座庄园。故居始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总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阎锡山故居由20多处大小院落、近千间房屋组成。主要建筑有东花园、东花园一二三院、都督府、七星楼、得一楼等。全部建筑几十个院落里的建筑各不相同,既有传统形式也有西方形式的引入,多为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阎锡山故居均以东为上,以东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是典型的传统布局章法。建筑中街道、小巷、夹道为直道,纵向为正东西,横向为正南北。</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阎锡山故居的一大特点就是门多径幽,俗语有“阎锡山家的门子一一数不清”之说。每个门都会有一个符合本院特征的一个名字,如“文山”“叠秀”“沱水”“环流”“都督府”“上将军府”“有饭吃”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阎锡山故居的文物遗存:阎府家训石刻镶嵌在院内墙壁上。从内容来看,可分做人、处人、管人3大类。柱础不仅可以用来承重、防潮,还有着装饰美化环境和寄托吉祥寓意的作用。在西花园南楼的两边建有石雕护栏,这些护栏由石柱和石屏组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阎锡山故居,不仅是研究阎锡山本人在政治仕途升降沉浮的历史遗迹,同时也是山西近代建筑的重要实例,尤其是故居内的都督府,更以其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具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显示了承上启下、中西交融的近代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