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因为外公曾在那里工作的原因,我从小就知道在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叫“山西”,而山西的古建筑位列全国之最👍那一句“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更是令人向往,于是约上同样喜欢历史和古建的闺蜜姐姐一起出发去宝藏省份山西喽✈️</p> <p class="ql-block">山西地域辽阔,景点分散,知识点繁多。因此在去之前做了大量的“功课”。先把机票、酒店、火车票等确定以后,开始认真学习,特别推荐清华云讲台的《千年一窟看云岗》《千年一塔看应县》《千年一园看晋祠》,刷了N遍。</p> <p class="ql-block">来山西的第1餐必须是“刀削面”,但这实实在在的分量,直接把我们撂倒了😂</p> <p class="ql-block">从上海出发两个小时就到达了太原,用过刀削面以后就直奔主题~晋祠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晋祠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晋祠公园内,距离市中心25千米,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库房面积1000平方米,隶属太原市文物局,是一座集文物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安全保卫、景区建设、重要接待及社会教育于一体的地方综合类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晋祠博物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库房面积1000平方米,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规划布局。</p><p class="ql-block">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p><p class="ql-block">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p><p class="ql-block">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在目。</p> <p class="ql-block">晋祠内造型各式的斗拱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献殿位于对越坊之西,是给圣母邑姜供奉祭品的享堂,始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重修。1955年,依原样翻修,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献殿高9.75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后当心间敞门,四周宽厚的槛墙上安直棂栅栏,单檐歇山顶,出檐深远。殿顶布青瓦,黄绿色琉璃剪边。雕花琉璃脊饰为明代修葺时添置,脊刹盒子内仍可见明万历年间重修题记。献殿的梁架设置,既省料,又坚固,只在四椽栿上放一层平梁,上立驼峰、蜀柱,平梁两端用驼峰架在四椽栿上。</p> <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西依圣母殿,东邻献殿,是介于两座殿宇之间的桥梁,位于鱼沼之上。关于鱼沼,古人以圆形为池,方形为沼,且水中多鱼,故名,是晋水三泉之一。沼上十字形桥梁为“飞梁”。古人云:“飞梁石磴,陵跨水道”,“架虚为桥,若飞也”,故名。《水经注》记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可见,飞梁应是创建于北魏以前。桥东西长19.6米,宽5米;南北长18.55米,宽4.91米。此桥高出地面1.3米,两侧做成坡桥下斜,与地面相接,形如鸟之两翼。</p> <p class="ql-block">守护圣母殿的“铁人”</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门口立体雕龙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是晋祠建筑群的主体,是奉祀唐叔虞的母亲邑姜的殿堂,也是祠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它位于祠内中轴线西端,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飞梁”桥,南北两侧“难老”“善利”二泉呼应,坐西朝东,冠于全祠。圣母殿在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中价值最高,其价值主要体现于大殿的建筑形制、规格和构造方法,堪称北宋建筑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在晋祠意外的发现了与苏州狮子林的亭子同名的“真趣亭”😊</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柏是晋祠一绝。</p> <p class="ql-block">太原钟楼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华灯初上古城韵味十足</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博物院我们来了。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p> <p class="ql-block"> 博物院室内场景仿制“应县木塔”而建</p> <p class="ql-block">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罐</p> <p class="ql-block">垣曲县古城南关和夏县东下冯等地发现的商代前期城址、平陆和长子等地出土的青铜重器</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萌萌的“鸮鸮”。鸮卣:高19.7厘米,口长径12厘米,短径8.6厘米,宽13.4厘米。鸮是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而卣是一种酒器,合起来就是“猫头鹰造型的酒器”,卣、尊、觥是三种很典型的酒器,也是青铜写实动物造型容器的三大器型。</p> <p class="ql-block">西周晋侯苏钟:共两件。一件高25.9厘米,铣间距14.9厘米;另一件高22.3厘米,铣间距12.9厘米。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该编钟总计16件,其余14件由上海博物馆从境外购回入藏。编钟分两组,三种式样,非同时铸造,测音却和谐,是标准配律。16件钟上共刻有355字的长篇铭文,完整记录了西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苏率军参加周厉王亲自指挥的讨伐东夷的战争。晋侯苏因战功,多次受赏,因作此编钟。</p> <p class="ql-block">商青铜龙形觥:高19厘米,长43厘米,宽13.4厘米,1959年石楼县桃花者村出土。酒器。通体呈龙形,前端为龙首,露齿昂翘,瞠目张角,龇牙咧嘴为流。盖面饰龙纹与前端龙首衔接,衬涡旋纹。腹两侧以涡纹和云纹为衬托,主纹饰鼍纹和夔龙纹,头向与龙首相反,颇富动感。一边一对贯耳用于悬挂;圈足饰相对的夔龙纹,更增稳定之感。特别是鼍纹在青铜器中极为少见,鼍即鳄鱼。是商代晚期“方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品。</p> <p class="ql-block">西周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2000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盛酒器。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墓中。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尾下弯成一象首,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器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说明该器为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p> <p class="ql-block">北魏木板漆画:通长82厘米,宽40厘米,厚约2.5厘米。1965年山西大同石家寨太和八年(484年)司马金龙墓出土。系漆画屏风中的两块,之间由榫卯连接。板面髹朱漆,分上下四层彩绘《列女传》故事,线条用黑色,人物面部和手部涂铅白,服饰器具用黄、白、青绿、橙红、灰蓝等色。题记和榜书处再涂黄漆,其上墨书文字。画风近顾恺之。题记和榜书文字介于隶、楷之间,气势疏朗,是少见的北魏墨迹。木板漆画是南北朝时期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西周晋侯夫人组玉佩:最大璜长15.8厘米。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出土。出于晋侯墓地63号墓。由玉璜、玉珩、玉管、料珠、玛瑙管等组成,共有204件。整个玉组佩展开长达2米,纹饰多用双勾技法,工艺精湛。下端2件玉雁昂首展翅,生动活泼。</p> <p class="ql-block">馆内其它展品</p> <p class="ql-block">从太原乘坐两个小时的火车到达大同,因为大同各个景点比较分散,所以我们租了一辆小车(二天租车费200元,油费180元),开着车在大同市区郊外随便溜达😎</p> <p class="ql-block">大同第一站:善化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南寺街6号。据庙碑记载: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称开元寺。五代后晋更名大普恩寺。金代圆满和尚主持重修重建。正统十年(1445)明英宗赐名善化寺,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善化寺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坐北朝南,渐次展开,层层迭高。前为山门,中为三圣殿,均为金时所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其左右为东西朵殿。东侧为殊阁遗址,西侧为金贞元二年(1154年)所建普贤阁。除天王殿(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和普贤阁为辽金建筑外,其余两侧配殿和钟鼓楼为明清时期建筑。寺内保存金代塑像34尊,清代壁画190平方米。明代塑像9尊,金碑2通,明清重修碑3通。</p><p class="ql-block">善化寺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现为大同市古建筑文物保管所办公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善化寺门前五龙壁,原是大同城南兴国寺的照壁,1980年乔迁至此,与善化寺作伴共筑盛世美颜。照壁长19.9米,高7米,壁面用五彩琉璃镶砌,上面浮雕着五条巨龙,上下翻飞,盘旋回绕,其形态优美、雕刻精细,龙爪子、眼睛、睫毛、双须、竖发无不霸气外露,王者风范十足。</p> <p class="ql-block">三圣殿位于寺内中部,建于高约1.5米的砖砌台基之上。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檐下斗六铺作,单抄双下昂,重计心造。殿内采用减柱法。</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普贤阁均为辽金时期原构 。梁思成、林徽因曾四次到山西考察古建筑,在《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盛赞善化寺:“其大殿、普贤阁、三圣殿、山门四处均为辽金二代遗构,不意一寺之内,获若许多珍贵文物,非始所料</p> <p class="ql-block">风调雨顺,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中的网红“显眼包”天王</p> <p class="ql-block">善化寺大雄宝殿内,有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五年所绘佛经壁画190平米 。</p> <p class="ql-block">大同第2站悬空寺,悬空寺距离大同市区一个小时左右车程。它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原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491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p><p class="ql-block">悬空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呈“一院两楼”般布局,总长约32米,楼阁殿宇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南北两座雄伟的三檐歇山顶高楼好似凌空相望,悬挂在刀劈般的悬崖峭壁上,三面的环廊合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栈道飞架,各个相连,高低错落。全寺初看去只有十几根大约碗口粗的木柱支撑,最高处距地面50来米。其中的力学原理是半插横梁为基础,借助岩石的托扶,回廊栏杆、上下梁柱左右紧密相连形成了一整个木质框架式结构,也增加了抗震度。</p> <p class="ql-block">从悬空寺回大同市区,在鼓楼附近的老字号吃晚饭。</p> <p class="ql-block">晚饭后登上古城墙散步、赏夜景</p> <p class="ql-block">大同第3站云冈石窟,从大同市区出发,半个小时的车程就能到达石窟,停车场一排排小白杨自成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云冈石窟群,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及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宝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图片根本拍不出石窟壮观的场景,拍了一段段的视频慢慢欣赏。</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回大同市区,继续参观华严寺。华严寺,取《华严经》“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2014年大同市华严寺景区被中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其中合掌露齿菩萨是大同华严寺薄伽教殿内的著名彩塑</p> <p class="ql-block">晚餐在华严寺旁凤临阁用餐。该餐厅雕栏画栋,门庭若市,高朋满座,里面居然还有服务员带领客人参观讲解餐厅内一个一个的“景点”,我们戏说这是不是大同煤老板开的店?太豪华了🥱</p> <p class="ql-block">餐厅内烧卖制作展示</p> <p class="ql-block">从大同坐三个多小时的火车到达平遥古城。</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像这样的院落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来古城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拍一套晋商少奶奶的照片。本来是想预约后天的,但是看了几家以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开始化妆拍摄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商家给的毛片精修的照片要一星期以后才能拿到,先睹为快😊</p> <p class="ql-block">来平遥肯定要去看大院,因为时间有限,最后我们决定去看大家都推荐的王家大院。大院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中间两个字是迎宾的意思,敞开大门,欢迎八方来客。</p> <p class="ql-block">大院门口一排排的下马石显示了主人当时门庭若市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p><p class="ql-block">高家崖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p> <p class="ql-block">红门堡建筑群,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同时隐含“龙”的造型。堡内88座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p> <p class="ql-block">从王家大院出来,在景区旁边的小店里吃了几个当地的特色菜。</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回平遥古镇的路上去了双林寺。双林寺,原名中都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1],其地本为中都故城所在,因之得名。作为“一城两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林寺则以彩塑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双林寺占地面积约为一万五千平方米,内分东西两大部分。双林寺中现存最古之碑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第二十行“重修寺于武平二年”尚可辨认。“武平二年”(571年)乃北齐年号,既是重修,其创建年代必早于此。即使从北齐算起,中都寺也已历经一千四百多个春秋了。[5]双林寺坐北朝南,寺的外围是一圈高大的夯土包砖墙。寺内分东西两大部分。西部为庙院,有十座殿堂、三进院落。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阎罗殿、天王殿组成前院;大雄宝殿和两厢的千佛殿、菩萨殿组成中院;娘娘殿、贞义祠组成后院。东部主要是禅院和经房</p> <p class="ql-block">千佛殿的韦驮像,在全国同类题材作品中,这尊塑像可谓之精品,备受海内外识者交口称誉,说他刚中有柔,武中蕴文,威而不悍,机智勇猛,浑身是力,身如强弓等。</p> <p class="ql-block">晚餐尝了一下当地的特色菜:平遥牛肉、晋升油茶等</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天开启平遥古城游。平遥镇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我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p> <p class="ql-block">平遥县衙位于城内的政府街(旧称衙门街),座北朝南,占地二万六千多平方米。经过历代添修和精心复原,平遥县衙已成为我国存极少的、完整的古县衙之一。 县衙内的建筑沿中轴一字排开,依次为∶衙门、仪门、牌坊、大堂、宅门、二堂、内宅、大仙楼。东西厢设“六房”即吏、户、礼、兵、刑、工房。院东自南向北有钟楼、土地祠、赞候庙、粮厅、花厅。院西有申明亭、重狱、女狱、轻狱和公廨房、督捕厅、洪善驿站和阎王殿等建筑群。衙门对面有一堵用于避邪的砖砌照壁。</p> <p class="ql-block">平遥是现代银行发源地。说平遥就不能不说“晋商”和“票号”,因为这里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的诞生地。</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就在平遥西大街“西裕成”颜料铺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兼营存放银业务的“日升昌”票号。三年之后,在山东、河南、辽宁、江苏等省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当时,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二十二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可见,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平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平遥镖局:镖局从狭意的角度来讲就是为一些商家、个人提供安全保障的专门机构,到了清朝中叶,随着金融业的兴起(票号的产生),镖局的主要业务就是为票号押送银镖,这就形成了镖局走镖的两大镖系;银镖和票镖;到了清朝末期,随着标号的逐渐衰败,镖局的主要业务对象就转化为一些有钱的客人押送一些衣、物、手饰和人身安全,这就形成了粮镖、物镖、人身镖三大镖系,这也就是镖局走的六大镖系,即:信镖、票镖、银镖、粮镖、物镖、人身镖六种镖。 山西人在外经商的特别多,这就给山西人创办镖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中国第一家镖局是由山西人神拳无敌张黑五在北京顺天府门外创办的“兴隆镖局”,像中国历史上平遥县的王正清创办的同兴公镖局,祁县戴二闾创办的太汾镖局,文水左二把创办的昌隆镖局都在历史上享有名气的,山西人创办镖局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是最早和最多的。平遥比较有名的当数同兴公镖局、中国镖局和华北第一镖局。</p> <p class="ql-block">协同庆钱庄</p> <p class="ql-block">旅行结束前猛然发现酒店墙上的这付字“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是的,山西游已经8天了,家人和同事应该也在想念我们,要尽快回去了。最好的闺蜜一直在身边,我们将一生前行共赏人间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