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石窟寺1500年的国宝传奇与震撼

赤岸6985

<p class="ql-block">来《美篇》,多看多写,提升自己。</p><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缘起:</p><p class="ql-block">到巩义来,巩义是“中原第一县”。</p><p class="ql-block">到巩义来,看中原历史。</p><p class="ql-block">巩义有“天下第一风水宝地”的赞誉,有“七帝八陵”,先后有七位皇帝埋葬在这里。</p><p class="ql-block">到巩义来,“全球赵姓祭奠祖先石碑”在这里,千年历史文化厚重久远。</p><p class="ql-block">到巩义来,巩义是诗圣杜甫的老家,也是豫剧名家常香玉的老家,亲临名人故土,感受巩义历史厚重。</p><p class="ql-block">一定要到巩义来,巩义有石窟寺!</p><p class="ql-block">石窟寺开凿于北魏年代距今1500多年,这里有国宝《帝后礼佛图》堪称“独一无二,孤品无双”。</p><p class="ql-block">石窟寺还有最美的《飞天》浮雕,她与《帝后礼佛图》同样是国宝。</p><p class="ql-block">中央美院把石窟寺的“飞天”放在学院杂志的封面上,她优美的线条,成为国内美术高校老师授课时必讲的重要内容。</p><p class="ql-block">上述两件国宝在国内都是独一无二,就是在“四大石窟”您也看不到,只有在巩义石窟寺才能有幸目睹。</p><p class="ql-block">石窟寺还有一件浮雕~双面独身怀抱婴儿的神王,造型独特出奇,要看!</p><p class="ql-block">巩义石窟寺规模虽小,但是北魏时期开凿的石窟,与洛阳龙门石窟开凿时期是同一个时期。</p><p class="ql-block">这里没有“人从众”模式,没有其他景区的“只见人头不见景”的烦恼……</p><p class="ql-block">在巩义石窟寺,您可以与1500年前的佛菩萨对话;</p><p class="ql-block">在巩义石窟寺,您还可以与1500年前的石雕工匠们共享“国宝”的历史荣光,可以最近距离地、静静地欣赏有着1500年历史的、最精美的《帝后礼佛图》,享受您独有的、跨越千年的历史空间。</p><p class="ql-block">这在其他景区几乎是不可以的,是奢望,但是来到巩义石窟寺可以成为现实。</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6月7日,阳光灿烂,巩义最高气温33°C。我满怀期待地踏入了巩义石窟寺。面对气势恢宏的大力山覆盖下的石窟,仰望摩崖大佛的微笑,感受到周围充满神圣气息,仿佛在一瞬间就将我紧紧包围,引领着我走进一段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p><p class="ql-block">文图/赤岸6985</p><p class="ql-block">手机摄影:赤岸6985</p><p class="ql-block">排版:图上字下</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酷狗》</p><p class="ql-block">~《风居住的街道》</p><p class="ql-block">二胡:雪原</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3日我和老伴自天津出发在河南洛阳旅游,这是我们第三次到“神都”洛阳。</p><p class="ql-block">5号,我们去了栾川县狮子庙镇的王府竹海。</p><p class="ql-block">6号去了天下第一仙山~老君山。</p><p class="ql-block">“王府竹海”的瀑布群以及飞流直下的“双妃瀑”,高山竹海、森林氧吧;“老君山”的苍松云海,特别是老君山熠熠生辉的金色宫殿都给我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7日清晨,我独自从洛阳出发,(老伴在酒店没和我一起去)乘火车前往巩义石窟寺探访国宝。</p><p class="ql-block">洛阳到巩义大约70公里。</p><p class="ql-block">k178次列车洛阳6:20~巩义7:00</p><p class="ql-block">运行40分钟。</p><p class="ql-block">票价:11元人民币</p> <p class="ql-block">石窟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河洛镇寺湾村,坐落在黄河南岸、伊洛河北岸、邙岭之下的大力山。</p><p class="ql-block">巩义石窟创自北魏孝文帝时(471—499年),原名希玄寺,宋代改称“十方净土寺”至清代改名石窟寺。</p><p class="ql-block">石窟寺至宣武帝景明年间已形成规模,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佛教石窟,也是唐玄奘出家地,唐太宗李世民等不少皇帝在此礼佛的圣地。</p><p class="ql-block">据唐龙朔二年(662年)《后魏孝文帝故希玄寺之碑》记载,北魏孝文帝在此创建伽蓝。后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唐等各代,相继凿窟造像,连续400多年。现存石窟前的木构建筑为清同治年间所修。</p><p class="ql-block">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石窟寺,经过1500多年的风雨,现存洞窟5个,千佛龛一个,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尊,造像题记和其他碑刻186篇。</p><p class="ql-block">寺后有120米长的石窟群落,有上万尊佛龛佛像,而第一窟中的《帝后礼佛图》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孤品,上下三层图画,分别刻画皇帝,皇后,大臣礼佛过程,雕刻技术登峰造极,人物性格刻画深刻,忠实再现了1500年前的北魏皇家的服装、服饰、以及阶层等级,构图严谨,独一无二,堪称无价之宝。</p><p class="ql-block">门票:30元</p><p class="ql-block">网上购票:28元</p><p class="ql-block">60岁及以上凭有效证件免费。</p> <p class="ql-block">洛阳到巩义真方便,火车40分钟就到,票价也不贵,11块钱。</p><p class="ql-block">看我发的这张照片显示,列车提前了两三分钟到巩义。</p><p class="ql-block">巩义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如北宋皇陵、杜甫故里、康百万庄园等。这个县级市的总面积为1043平方公里,其常住人口约为81万。</p><p class="ql-block">巩义市位于河南省郑州、洛阳两市之间,有“中原第一县”的美誉,是郑州代管市。我问了一个当地65岁老弟,他说将来巩义很有可能并入郑州市管辖,成为郑州的一个区。</p> <p class="ql-block">下车出站后,在对面的牛肉面馆要了一碗牛肉面,15元。</p><p class="ql-block">15元这么一大碗啊!真实惠。</p> <p class="ql-block">从巩义火车站到石窟寺有三种交通方式选择:</p><p class="ql-block">1.公交</p><p class="ql-block">66路公交:郑州商学院西校区至河洛文化游览区方向:</p><p class="ql-block">在巩义交通宾馆上车(距离火车站很近),经过20站在石窟寺站下车,2元。</p><p class="ql-block">2. 滴滴打车</p><p class="ql-block">从巩义火车站打车到石窟寺大约17元。</p><p class="ql-block">3.电摩</p><p class="ql-block">途中可以要求驾车者顺便去偃月古城和康百万庄园看看,15元。</p><p class="ql-block">★出租车</p><p class="ql-block">不建议坐出租车。因为从火车站到石窟寺一个车需要30元,一个人坐不太合算,如果三人乘出租车去比较划算,不用等,上车就走。</p> <p class="ql-block">巩义拥有国内现今保存完整的两大帝王陵墓群之一北宋皇陵。除了徽、钦二帝葬于漠北以外,其他七位皇帝加上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均葬在巩义,被称为“七帝八陵”。</p><p class="ql-block">虽然陵墓都已被盗过,地面建筑也不存,但仍保留了大量的石像生,这是最大看点。</p><p class="ql-block">巩义有全国九大石窟之一的北魏石窟、杜甫故里、全国三大庄园之一的康百万庄园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另有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4处。</p><p class="ql-block">巩义名人众多,包括春秋时期哲学家程本、晋代植物学家嵇含、唐代诗人杜审言、世界文化名人诗圣杜甫、人民艺术家常香玉等。</p><p class="ql-block">巩义“双槐树遗址”是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5300年前的“河洛古国”孕育了中华文明的胚胎。</p><p class="ql-block">巩义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p><p class="ql-block">读着上面对巩义的介绍,心里有了些遗憾:巩义,尽管您有那么多值得骄傲的历史文化,有国内独一无二的《帝后礼佛图》和美妙的浮雕《飞天》却鲜为人知,就是河南人也不一定知道,不能不说太遗憾了。</p><p class="ql-block">来巩义,让我们深入了解巩义的历史文化,领略巩义石窟寺1500年前的浮雕艺术的深度和灵魂,让所有来巩义旅游的人对“中原地区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发祥地”的定位有进一步的了解。</p><p class="ql-block">先为巩义点赞!</p> <p class="ql-block">简述一下“七帝八陵”:</p><p class="ql-block">北宋皇陵分布在巩义西村、芝田、回郭镇、孝义四镇辖区内,占地面积约 30 平方公里。北宋九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兵掳死于北国,葬地不详外,其余七帝均葬于巩义。加上赵匡胤父亲赵弘殷的永安陵,合称“七帝八陵”。分别是:</p><p class="ql-block">永安陵:赵匡胤父亲赵弘殷陵墓</p><p class="ql-block">永昌陵:宋太祖赵匡胤陵墓</p><p class="ql-block">永熙陵:宋太祖赵光义陵墓</p><p class="ql-block">永定陵:宋真宗赵恒陵墓</p><p class="ql-block">永昭陵:宋仁宗赵祯陵墓</p><p class="ql-block">永厚陵:宋英宗赵曙陵墓</p><p class="ql-block">永裕陵:宋神宗赵顼陵墓</p><p class="ql-block">永泰陵:宋哲宗赵煦陵墓</p> <p class="ql-block">巩义石窟寺全景示意图。</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巩义造山寺,望河伊洛滨。</p><p class="ql-block">千功成佛像,供养岂无因。</p><p class="ql-block">帝后人间画,天仙再塑身。</p><p class="ql-block">梵音妙法经,神意脱凡尘。</p> <p class="ql-block">俯瞰石窟寺</p><p class="ql-block">(石窟寺景观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图示这座山是邙山的一段儿,名叫大力山。邙山大部分是土质的,在巩义境内只有这一座土山下有一块石头,特别神奇。山下现存五个窟,三尊摩崖造像,一个千佛龛,大小佛像70多尊,碑刻题记200多篇。规模虽然小了一点儿,但保存下来了三大精品,有堪称国宝级的文物“帝后礼佛图”、翩翩起舞的“飞天”和精美的“莲花藻井”。</p> <p class="ql-block">与↑图相同。</p><p class="ql-block">石窑寺面积有9000平方米,院内视野开阔,绿化美丽,是理想的游览场所。</p><p class="ql-block">石窟内的地面比石窟外低约一米多,那是河水泛滥带来的淤土,经长年积累,提高了沿岸地平线所致。</p> <p class="ql-block">通过这个月亮门可以到石窟寺行政办公区。</p><p class="ql-block">本文开篇的“红墙花朵”照片就是取自这里。</p><p class="ql-block">寺院佛家处处都有好景观。</p> <p class="ql-block">☜ 石窟外面的这尊摩崖大佛是释迦牟尼佛的站佛像,高5.3米。</p><p class="ql-block">我们常见的释迦牟尼佛的塑像大都是坐姿或者卧姿,而巩义石窟寺的佛祖塑像采取了令人惊叹的站姿,远远就能看到,高大慈祥。</p><p class="ql-block">石窟寺的摩崖大佛有三尊,具体开凿时间说法不一。</p><p class="ql-block">有资料说:巩义石窟寺的摩崖大佛开凿于北魏时期,但是也有几种说法。</p><p class="ql-block">根据唐龙朔二年(662)《后魏孝文帝故希玄寺之碑》的记载,石窟寺是北魏孝文帝时期创建的,也就是公元471年至499年之间。另一说法是,石窟寺的凿石造像年代晚于寺院创建年代,具体是在后魏宣武帝景明年间( 500-503年)凿石造像。所以,巩义石窟寺的摩崖大佛大概是在北魏时期(公元471年至499年或公元500年至503年)开凿的。不过,由于历史久远,确切的日期查不到。</p> <p class="ql-block">图:摩崖大佛</p><p class="ql-block">真是,真是惊艳到我了!</p><p class="ql-block">早上8:30山门开放以后,我算是最早进入景区的几个人里的一个。</p><p class="ql-block">(我在8点就到了石窟寺)。</p><p class="ql-block">石窟寺现存洞窟有五座,其中第一窟和第三窟开放,二、四、五窟铁门禁闭不能进入拜访,只能从外面向内窥视。</p><p class="ql-block">进入石窟寺,环顾四周,没有一个工作人员,游客可以随意走入开放的窟里,可以“0距离”与1500年前的佛菩萨们交流!这让我有些激动和兴奋。</p><p class="ql-block">我去过中国“四大石窟”其中的三个:</p><p class="ql-block">~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p><p class="ql-block">参拜上述这三个石窟的时候,游客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听导游讲解,不能拍照。</p><p class="ql-block">尤其是敦煌石窟,对石窟造像的保护管理很严格。如果在参观的时候窟里的二氧化碳浓度超标,监视器报警,游客需要立刻退出,窟门封闭。</p><p class="ql-block">在巩义石窟寺,相对上述三个石窟对游客的参观限制,巩义石窟寺给了游客最大的信任与宽松的参拜时间,这是我来石窟寺前没想到的,给了我很大惊喜。</p><p class="ql-block">(参观巩义石窟寺不可以使用照相机拍照)</p> <p class="ql-block">巩义石窟寺共有三尊摩崖大佛。</p><p class="ql-block">这些大佛雕刻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它们展现了北魏时期的石刻艺术风格,同时也融合了隋唐时期的艺术特点。</p><p class="ql-block">摩崖大佛是巩义石窟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它们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图:第一窟内景</p><p class="ql-block">中心塔柱窟</p><p class="ql-block">第1—4窟为中心塔柱窟,其中第1窟最大,长宽各6.5米,高6米,中心柱长宽各2.8米,基座长宽各3.5米。这些中心塔柱窟的设计体现了古代工匠对空间布局和结构的巧妙处理,第五窟没有中心柱。</p><p class="ql-block">我在第一窟里面待了老半天,期间只有一个游客来过,后来才又看到一位老者(大约70的多岁)来到第一窟,他在窟里走来走去,转来转去,我看他的岁数比我大不了几岁便与他攀谈起来。果然,老哥哥70多岁,当地人,每天都要到这里转转,走走步,家里的“杂七杂八的事”不上心。</p><p class="ql-block">他说他从很小的时候没事就到这里来玩,孩子们还爬上爬下,石窟周围都是庄稼地……</p><p class="ql-block">他介绍说:你看看,光是开凿这个洞,当年的石匠们是多么不容易,先把这里掏空……</p><p class="ql-block">石窟寺的上面覆盖的土质是邙山山脉延续的大力山,土质相对松软,所以石窟寺在开凿的时候采用中心塔柱的方式增强了石窟寺的安全度,稳固矗立1500多年!不能不说这是古人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第一窟。</p><p class="ql-block">面对镜头墙上的浮雕就是国宝《帝后礼佛图》。</p><p class="ql-block">巩义石窟寺的《帝后礼佛图》共有十八幅。但是目前保存比较好的只有十五幅,十五幅里第一窟的《帝后礼佛图》最为完整。</p><p class="ql-block">石窟寺的《帝后礼佛图》构图严谨,技法娴熟,人物性格明显。</p><p class="ql-block">有资料说:巩义石窟寺的佛菩萨雕像的立意基础来自《大乘妙法莲华经》。</p><p class="ql-block">1935年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帝后礼佛图》被盗,从那时起巩义石窟寺的《帝后礼佛图》就成了孤品,堪称无价之宝。</p><p class="ql-block">石窟寺有5个洞窟,皆南向平列,分为东、西、中3个区,第1、2窟为西区,第3、4、5窟为东区,在第2窟至第3窟之间长约27米的崖壁中段,1977年清除积土发现40个小龛,划为中区。窟的外壁均有摩崖造像。</p> <p class="ql-block">说明一下:</p><p class="ql-block">巩义石窟寺的《帝后礼佛图》和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帝后礼佛图》都是由两部分组成;《孝文皇帝礼佛图》和《文昭皇后礼佛图》,统称《帝后礼佛图》。</p><p class="ql-block">介绍一下:</p><p class="ql-block">《帝后礼佛图》中的皇帝和帝后,分别是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后”。</p><p class="ql-block">孝文帝:</p><p class="ql-block">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皇帝,也是北魏的第六位皇帝,(还有资料说是第七位皇帝)祖母是历史有名的冯太后。他的生母李夫人,由于北魏实行子贵母死的制度,所以当拓跋宏被立为太子的那一刻,她就被赐死了。</p><p class="ql-block">文昭皇后:</p><p class="ql-block">高照容(469~497年),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北魏时期皇后(追封)孝文帝元宏的贵人,宣武帝元恪的生母,渤海郡公高扬的女儿,司徒高肇的妹妹。</p><p class="ql-block">高照容十三岁入宫,受封贵人,得到孝文帝元宏的宠幸,生下宣武帝元恪、广平王元怀和长乐公主元瑛。</p><p class="ql-block">和孝文帝生母一样原因,“子贵杀母”。其子元恪五岁时被立为太子,太和二十一年(497年)照容亡,时年二十九岁,谥号为昭。宣武帝元恪即位,追尊“文昭皇后”,安葬于终宁陵。其子宣武帝以其形象雕刻《文昭皇后礼佛图》于龙门石窟宾阳中洞。</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宾阳洞是北魏皇家第一洞窟,开凿24年,用工80万人,24年只完工了中洞,南北两个洞窟直到隋唐时期才相继完成。</p><p class="ql-block">宾阳中洞雕刻完工的《帝后礼佛图》在1935年惨遭破坏,被不法商人和美国人盗走。</p><p class="ql-block">现国内仅存的只有巩义石窟寺的《帝后礼佛图》了,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第一窟西侧《帝后礼佛图》</p><p class="ql-block">国宝“帝后礼佛图”浮雕位于石窟寺的一、三、四窟内大门东西两侧,共18幅。但是比较完全的只有15幅,为全国现存石窟中所仅有!其中最精美的为第一窟“帝后礼佛图”,构图分三层。</p><p class="ql-block">东边是以皇帝为首,画面中仪态雍雅的贵族和身体矮小的待从形成了尊卑鲜明的对照。</p> <p class="ql-block">第一窟东侧《皇帝礼佛图》</p><p class="ql-block">巩义石窟寺不光有《帝后礼佛图》,还有《皇帝礼佛图》,分别描述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后礼佛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皇帝礼佛图》在一窟的东面,皇帝为首,画面中仪态雍雅的贵族和身体矮小的待从形成了尊卑鲜明的对照。</p><p class="ql-block">孝文帝戴冕旒穿衮服,诸王中官及手持伞盖、羽葆、长剑、香盒的宫女和御林军前导簇拥。</p> <p class="ql-block">《皇帝礼佛图》局部。</p><p class="ql-block">《石窟寺本末》记载:孝文帝次子名元恪,即宣武帝,身染“斑烂”,久治不愈,亲赴寺内许愿,如病愈将在寺后凿山为窟,刻石为佛,并将寺内佛像、殿宇及大小物件换新。许愿后三月其病得愈,加上龙门石窟修造维艰,于是巩义石窟寺由此而盛。落成后,“寺院俊俏华丽堪称天下之冠”。宣武帝为病祈福,这才是建皇家石窟、雕造“帝后礼佛图”最直接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西侧刻文昭皇后莲冠霞帔一手拈香,后随戴莲冠贵妇众宫女前导迎风徐行,人物密集重叠顾盼照应,浑然一体又丰富变化。</p> <p class="ql-block">国之瑰宝《帝后礼佛图》.巩义石窟寺。</p><p class="ql-block">国内仅存,独一无二,故称国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第一窟的三层《帝后礼佛图》</p><p class="ql-block">我永远不知道一千五百多年前,那些雕刻工匠们,在精心雕刻这些佛像时候的心境;永远不知道1500多年前,在石窟寺内打造千佛像的匠人们有多强大的毅力与恒心! 这是艺术的力量!今天我走进石窟寺,望着这些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佛像,虽然已经过了1500年,但是依然震撼我的心!</p> <p class="ql-block">石窟寺《帝后礼佛图》局部</p><p class="ql-block">1500年前持挎包的嫔妃。</p><p class="ql-block">很难想象,那时候就有这种时髦的挎包。</p> <p class="ql-block">帝后礼佛图局部。</p><p class="ql-block">流畅的线条,微笑的面容,谨慎谦卑的姿态,技艺精湛!人物内心活动表达的活灵活现。</p><p class="ql-block">除了巩义石窟寺的《帝后礼佛图》在龙门石窟的宾阳中窟原来也有《帝后礼佛图》。</p> <p class="ql-block">图: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窟的《帝后礼佛图》~《孝文皇帝礼佛图》《文昭皇后礼佛图》</p><p class="ql-block">1935年被盗。</p><p class="ql-block">1931年,美国人普艾伦在游览龙门石窟时,看到了《帝后礼佛图》,产生了据为己有的念头。普艾伦辗转来到北平,与文物贩子岳彬商议盗窃浮雕,两人签订合同,约定岳彬在五年内窃取浮雕并运至美国,普艾伦提供一万四千大洋。</p> <p class="ql-block">画中居于中心位置的魏孝文帝在一位僧人的引导下,缓缓走在礼佛的路上。礼佛就是向佛礼拜,以求消灾增福。它的方式很多,包括雕刻佛像、供养塔寺、上香、跪拜等,以此来表示自己的虔诚。 </p><p class="ql-block">1935年被美国人普爱伦勾结北平琉璃厂的古董奸商岳彬盗凿而去。</p> <p class="ql-block">上面是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孝文皇帝礼佛图》</p><p class="ql-block">现存于美国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下面是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文昭皇后礼佛图》</p><p class="ql-block">现存于美国堪萨斯纳尔逊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看到这里不禁令人扼腕叹息!</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宾阳窟原样与被盗后的样子。</p><p class="ql-block">1944年普爱伦在美国写道:“1933年~1934年间,这浮雕被人凿碎后盗走,开始在北京古玩市场出现,只有美国两个博物馆在挽救他。”</p><p class="ql-block">其实,就是这个普爱伦才是盗凿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的始作俑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就是这个岳彬勾结美国人普爱伦盗走龙门石窟的《帝后礼佛图》。</p><p class="ql-block">据和岳彬同时代的古玩老行家范岐周回忆:</p><p class="ql-block">普爱伦于九一八事变前后去过洛阳,参观龙门石窟走进宾阳中洞,他把帝后礼佛图拍照后拿回北平给岳彬看,他说他喜爱这两块浮雕,要岳彬想办法凿下来运往美国,他出价1.4万元,五年为期,并且定了合同。</p><p class="ql-block">1954年4月22日,岳彬以倒卖文物罪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一年后岳彬病死狱中。 </p> <p class="ql-block">盗卖国宝的所谓“合同”。</p><p class="ql-block">1965年11月,文化部文物博物馆王辉,王世襄与龙门文物保管所温云成组成调查组,对当事人调查:</p><p class="ql-block">“盗凿时间约再1930年到1935年期间”,参与盗凿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的有偃师县杨沟村石匠王光喜,王水,王惠城三人。她们是按北京古玩奸商岳彬和美国人普爱伦签订的秘密合同,由洛阳东关的古玩奸商马聋子出面,勾结偃师县杨沟村伪保长王梦林、该村土匪王利东,王毛,王魁等人再其持枪胁迫下秘密进行盗凿的。三名石匠是在夜里借着微弱手电筒光,对照照片盗凿。</p><p class="ql-block">(普爱伦时任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远东部主任)</p><p class="ql-block">王光喜交代:常去的有我们三人,主要是凿宾阳北边下面的身子(指皇帝礼佛图)。按照凿的多少付款。</p><p class="ql-block">据三名石匠交代,可知头被先凿下来,然后再凿其他部位。</p><p class="ql-block">凿下来以后,他们没有直接送北平,岳彬打发他的徒弟丁兆凯去保定火车站接运来北平,是几麻袋碎石头,岳彬一看,傻了眼,这可怎么办?岳彬徒弟丁兆凯,王福祥透露,这几麻袋岁碎石头无法拼成完整的《帝后礼佛图》,找到修理古董的张济卿帮助修复,在彬记西院将碎石头倒在地上,找口拼对,哪能对的上?只好按照片复制了。</p><p class="ql-block">据传普爱伦知道以后没按合同付款。</p><p class="ql-block">“1952年,三五反运动中检查了彬记这家古董铺,把岳彬与普爱伦定的合同查到手,把凿碎了粘接不上的碎石头查到手”~王冶秋《琉璃厂史话》1979年</p><p class="ql-block">因此,美国两家博物馆收藏的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有多少成分是原物?还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p><p class="ql-block">岳彬是民国时期的古玩商人,将龙门石窟的《帝后礼佛图》盗卖给美国人,对中国文物造成了严重的破坏。</p><p class="ql-block">1952年开展的“五反运动”中,工作人员在他的老帐本中发现其盗毁国宝的犯罪事实,1954年,他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一年后病死狱中。</p> <p class="ql-block">↑获大奖的现代手绘龙门石窟《文昭皇后礼佛图》素描。</p><p class="ql-block">作者:溏心绘画记</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在龙门石窟奉先寺前演出了以《穿越千年,龙门石窟被盗帝后礼佛图复活》为主题的大型情景剧。</p> <p class="ql-block">排演,一丝不苟。</p> <p class="ql-block">北魏.孝文皇帝</p><p class="ql-block">拓跋宏</p><p class="ql-block">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鲜卑族,汉名元宏。献文帝拓跋弘长子,生母李夫人。北魏王朝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中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p><p class="ql-block">33岁驾崩。</p> <p class="ql-block">北魏.文昭皇后</p><p class="ql-block">高照容</p><p class="ql-block">高照容(469~497年),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北魏时期皇后(追封)孝文帝元宏的贵人,宣武帝元恪的生母,渤海郡公高扬的女儿,司徒高肇的妹妹。</p><p class="ql-block">高照容十三岁入宫,受封贵人,得到孝文帝元宏的宠幸,生下宣武帝元恪、广平王元怀和长乐公主元瑛。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去世,时年二十九岁,谥号为昭。宣武帝元恪即位,追尊“文昭皇后”,安葬于终宁陵。其子宣武帝以其形象雕刻《文昭皇后礼佛图》于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后被盗。</p> <p class="ql-block">北魏.《文昭皇后礼佛图》文昭皇后造型。</p><p class="ql-block">延兴元年(471年)孝文帝元宏登基,年仅两岁的高照容随父亲从高句丽迁至中原龙城镇。太和六年(482年),13岁的高照容成为孝文帝的妃子之一,14岁时生下儿子元恪(483~515),随后又生下儿子元怀(488~517)、女儿元瑛(489~525)。元恪在5岁时被立为太子。按“立子杀母”的旧制,高照容当年“暴薨”。享年29岁。</p><p class="ql-block">(读到这里,真有些不寒而栗的感觉)</p><p class="ql-block">高照容死后,孝文帝追封她为文昭贵人,葬于长陵东南。</p> <p class="ql-block">“立子杀母”,是中国古代皇权专制社会中一项特殊的制度,极为残忍。</p><p class="ql-block">在北魏,这一制度对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防止后宫干政方面。北魏时期,由君位传承引发的动乱十分频繁,储君的策立和登基往往有赖于母后和母族的强大影响力,因此,通过“立子杀母”的方式,旨在削弱太子生母的影响力,减少因太子继位可能带来的政治动荡。</p><p class="ql-block">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是对太子生母的直接控制,也是对后宫及外戚势力的一种制约。通过这种方式,北魏朝廷试图确保皇位的稳定传承,减少因太子生母及其家族的干预而可能引发的政治风波,尽管这一制度显得极为残忍,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却是为了维护皇权稳定的一种手段。</p> <p class="ql-block">图《帝后礼佛图》复活</p><p class="ql-block">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四月一日孝文帝驾崩。四月十二日,元恪在鲁阳即皇帝位,是为宣武帝。四月二十四日,元恪追尊母亲高照容为“孝文皇后”,谥号“文昭皇太后”。因原陵墓规格局促,又改建山陵迁葬。景明元年(500年),元恪于龙门石窟建造宾阳洞为父皇母后祈求冥福,并在中洞留下著名的《皇帝礼佛图》和《文昭皇后礼佛图》石刻浮雕。此二图现存美国。</p> <p class="ql-block">复活《帝后礼佛图》情景剧.龙门石窟</p> <p class="ql-block">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的专家们,为了弄清楚1500年前的北魏皇家穿衣打扮,来到巩义石窟寺,借鉴该寺的《帝后礼佛图》最终确定了皇帝拓拔宏和皇后高照荣的衣服样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服装展示上,力图与1500年前北魏皇家随从所着服饰相符合。</p> <p class="ql-block">手作欲拈香状,帝冠冕旒,御法服。</p><p class="ql-block">北魏皇帝拓跋宏。</p> <p class="ql-block">据新闻媒体报道:目前洛阳有关部门与美国博物馆达成协议,采用三维扫描技术➕三D打印技术共同携手复活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帝后礼佛图》。</p><p class="ql-block">期待中美双方共同努力,将复活的《帝后礼佛图》早日呈现在大众面前,让分别了将近90年的“千年帝后”早日相见。</p> <p class="ql-block">为了能够把龙门石窟流失近百年的国宝的三维数据扫描回国,龙门石窟研究院与西安交通大学造型艺术中心、芝加哥大学艺术系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共同启动了“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虚拟复原及展示项目”。目前,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海内外离散造型三维数据采集和实体复原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预计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完整的呈现。</p> <p class="ql-block">石窟寺峭壁立有一块题有“河洛神迹”的石碑,感受到古人所称这里“邙山峙后,洛水萦前,溪雾若云,晨昏变现,波光树色,递绿呈青,依然幽胜地”的景色。</p><p class="ql-block">此碑是国民党军一位叫叶金饶的营长所题。</p><p class="ql-block">碑文:</p><p class="ql-block">“石窟二千年,精巧夺天然。满座半残庙,神话犹相传。彼姝殊自乐,裸舞何蹁跹。万载邙山下,过客乱流连(恋)。东望多感慨,国难重仔肩。边城烽火急,壮士应催鞭”。</p><p class="ql-block">这是时任陆军第一六六师步兵第二旅第三团第二营营长叶金饶,于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所题的一首忧国忧民的碑文。读着碑文,仿佛碑前正立着的一位风华正茂、英姿勃发的少年军官,满怀着一腔家国情怀在奋笔疾书。</p><p class="ql-block">注:民国二十六年是公元1937年。</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也称“七七事变”。</p> <p class="ql-block">图:维摩经变图</p><p class="ql-block">维摩居士与文殊菩萨对坐说法。</p><p class="ql-block">维摩诘作为在家修行的居士,对佛义理的深刻研究使佛祖也有所敬服。</p><p class="ql-block">居士的形象对汉族士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佛教在逐渐为汉族接受的同时,维摩居士在佛教艺术中的表现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在形象塑造上,也越来越显得生动而富于内在力量的表现。</p><p class="ql-block">巩义石窟寺第一窟东壁北侧第一龛有“维摩、文殊对坐说法”的画面。维摩舒眉垂目,眼光略有下视,左手举起一麈扇,食指上翘,一副胸有成竹、泰然自若的神态,似乎正在辩说“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示有妻妾采女,而常远离五欲淤泥”的真正通达佛道的“菩萨行”。</p> <p class="ql-block">第四窟佛祖雕塑</p><p class="ql-block">第四窟里也有《帝后礼佛图》穹顶有“飞天”。</p><p class="ql-block">第四窟目前不开放了。</p> <p class="ql-block">伎乐天</p><p class="ql-block">伎乐天,指的是佛国世界里的乐伎。她们是佛的侍从,其职是娱佛,即在佛的身边礼赞供养,与诸佛构成一个理想的极乐净土世界。</p> <p class="ql-block">第二窟</p><p class="ql-block">第二窟废弃,游客不能进,关闭。</p> <p class="ql-block">第五窟,现在封闭。</p><p class="ql-block">第五窟是唯一没有中心石柱的窟。</p><p class="ql-block">我去的时候第五窟还在关闭中。</p><p class="ql-block">第五窟的穹顶有一个方形藻井,中心是盛开的莲花,周围飞天环绕,据说北京人民大会堂天花板的葵花就是模仿了她的艺术精髓,此窟因为地面也有莲花,所以目前游客已经不能进入拜访。</p> <p class="ql-block">第五窟的飞天藻井。</p><p class="ql-block">位于最东边向南突出的第5窟,没有中心方柱。周围环绕6个凌空飞翔的飞天,整个藻井是以莲花为主题。</p><p class="ql-block">这处的飞天莲花藻井十分罕见,有资料说她是石窟寺的第三件“国宝”。</p> <p class="ql-block">飞天!</p><p class="ql-block">巩义石窟共5个洞窟,“最美飞天”是一对“双飞天”,在第三窟。</p><p class="ql-block">你看,她们头戴花冠,一手持莲花,一手持贡果,身穿透明薄纱,飘带从头后绕过两肩,向后飘扬,小腿处飘出长长的裙衣,在云纹的烘托下,产生一种强烈的飞翔感。</p><p class="ql-block">我觉得再精美的语言在“最美飞天”前都是苍白无力的,都无法准确言说它的美。</p> <p class="ql-block">第三窟:浮雕飞天图</p><p class="ql-block">在中心柱双层佛龛的左右两侧,雕刻着一对飞舞的仙人,采用浮雕技法,它们的名字叫飞天,飞天取材于佛教故事,是乐神乾闼婆和歌神紧那罗的化身。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歌舞神和娱乐神。右边的飞天造型曾用做多种中央美院杂志的封面图。这组浮雕“飞天”造像同“帝乐礼佛图”同属国宝级文物。</p><p class="ql-block">巩义石窟寺第三窟的“浮雕飞天”,相比敦煌石窟的“彩绘飞天”更有价值,在工艺上难度更高。</p> <p class="ql-block">图:巩义石窟寺飞天</p><p class="ql-block">龛楣左右,头戴莲花冠的飞天。</p><p class="ql-block">巩义石窟寺的“飞天”与敦煌窟里的“飞天”有些不同。</p><p class="ql-block">- 雕刻材质:巩义石窟寺的飞天主要以石雕的形式呈现,而敦煌的飞天则以壁画为主。</p><p class="ql-block">- 艺术风格:巩义石窟寺的飞天在雕刻风格上注重线条的流畅和立体感,形象较为写实;而敦煌的飞天则更注重色彩的运用和表现力,风格更加飘逸、灵动。</p><p class="ql-block">- 文化内涵:巩义石窟寺的飞天可能更多地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特点,强调礼仪和庄重;而敦煌的飞天则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 保存状况:由于保存环境和历史原因,巩义石窟寺的飞天可能相对保存较好,而敦煌的飞天由于壁画的材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褪色和损坏。 这些只是一些可能的不同点,具体的差异还需要专家们进行权威的研究和比较。</p>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飞天”,彩绘。</p> <p class="ql-block">巩义石窟寺飞天。(浮雕)</p><p class="ql-block">一手捧莲花,一手拖莲蕾。</p><p class="ql-block">不用奔赴几千公里外的大漠敦煌看飞天,在中原大地上就可以一睹飞天的优雅身姿,就在巩义石窟寺。</p><p class="ql-block">而且,这样的美,还不止巩义石窟寺一处,据说安阳的灵泉寺也有一处,有缘分的话我要去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高浮雕墨拓《飞天》</p><p class="ql-block">还有“朱拓”飞天,就是朱红色的飞天拓图。</p><p class="ql-block">高浮雕传拓技术能够将古代石窟寺雕刻、造像碑、画像石等作品从立体转换为平面予以保存,这对于保护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许多古代石刻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受损,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保存和研究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据媒体报道:目前河南郑州地区“高浮雕传拓技术”的最高技艺代表人是李仁清。</p> <p class="ql-block">原来在“飞天”浮雕的上面是加盖了玻璃罩子的,为了加强保护吧。</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7日,我有缘来到这里拜佛,看到了没有玻璃罩的大佛与飞天!是我的福分了。</p> <p class="ql-block">第一窟佛像。</p><p class="ql-block">杜牧有一首诗叫《江南春绝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侧面反馈出北魏当时寺庙之多。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寺庙可岂止四百八十寺庙。在南朝梁武帝时期,寺庙的数量竟然达到2846所,僧侣高达8万多人。</p><p class="ql-block">在北朝的北魏末年,寺庙竟然达到了3万多所,有200多万僧侣。佛寺的众多也说明了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的盛行。那么佛教为什么在南北朝时期如此盛行?</p><p class="ql-block">公元509年(魏永平二年),魏帝元恪在式乾殿为众僧及朝臣讲《维摩诘经》,于是国内佛教大盛。魏自文成帝拓跋溶时允许民间修寺院、养沙门,随之社会上就掀起了一股崇尚佛教之风,塞上云冈、陇西敦煌、中原的龙门正是崇佛的明证。魏宣武帝元恪自幼尚佛,能因讲论佛而废寝忘食。</p> <p class="ql-block">过第五窟再向东几步远,是千佛龛。龛高1.5米,宽2.12米,龛楣为圆拱形,系唐乾封年间(666—668年)所凿。后壁上除刻一个较大的坐佛外,满壁均刻有排列整齐的小佛龛,一共有999尊,加上中间的坐佛刚好是1000尊,所以人们管它叫千佛龛。龛外两侧有不少摩崖造像,有佛、菩萨、天王等,刀法多变,形象生动。</p><p class="ql-block">这么小的一块地方雕刻有上千尊佛像,真是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图:双面神王</p><p class="ql-block">双面神王,手抱婴儿,身着交叉被帛,笑容甜美。</p><p class="ql-block">有这个雕像是其中一石窟佛像底座四面雕像中的一个,有人认为是“鬼子母”,也叫双面神王。</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又叫鬼又叫神呢?据说这个一个头长了两张面孔的妖怪,喜欢吃刚出生的婴儿,使得老百姓惧怕厌恶至极,引来佛祖将其降伏并加以感化,让其不再危害幼儿并开始做善事,后来被封神,老百姓对他的称呼也由“鬼子母”改为了“双面神王”。这尊雕像就是双面神王手里抱着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p><p class="ql-block">这个雕像也是参拜石窟寺最重要的、不可错过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图:还有信男信女捐刻的祈福佛雕。</p> <p class="ql-block">图:第四窟,人称“小奉先寺”浮雕。</p><p class="ql-block">在第四窟外的崖壁上方有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小佛龛,下面有字,但是随着年代的久远,几乎都已模糊不清了。</p><p class="ql-block">有人说这是龙门石窟中奉先寺中卢舍那大佛在巩义石窟寺的“微型版”,查资料查不出来,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但是的确与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佛有些相像。</p><p class="ql-block">至于在雕塑时间上哪个在前,哪个在后?</p><p class="ql-block">应该是龙门石窟大佛是在后。因为龙门石窟大佛是在唐代依照女皇武则天模样雕塑的,而石窟寺的这尊浮雕的雕塑时代应该在北魏时代,要早于唐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大佛</p><p class="ql-block">2024年05月11日,我在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对面的马路上,用小米12su手机,采用“五倍光学变焦”的方式拍得“奉先寺卢舍那大佛”。</p><p class="ql-block">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1910年美国人拍的奉先寺大佛。</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卢舍那佛局部</p><p class="ql-block">1910年,美国人拍摄。</p> <p class="ql-block">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p><p class="ql-block">1910年美国人拍摄。</p> <p class="ql-block">巩义石窟寺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历经多个朝代的扩建和修缮,形成了现今壮观的石窟群。这里的石雕作品体现了佛教艺术的外来影响与中原汉族艺术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巩义石窟寺的雕像在面部手法上,既保持了北魏雕像的特点,如面貌方圆、表情宁静,又孕育了北齐、隋代雕刻艺术的萌芽。雕塑细节采用古典高度概括手法,追求简化,采用平雕技法,注重线条和图案化趣味。</p><p class="ql-block">这座吐舌搞笑菩萨藏在巩义石窟寺第一窟,看着菩萨的模样仿佛告诉我,每天都要开心快乐哦!</p> <p class="ql-block">石窟寺内建筑多已不存,仅明代大殿和东西厢房尚存。解放前,国内外不法分子相勾结,大肆盗窃巩县石窟的造像。陈列在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的一尊菩萨像就是从第五窟西壁佛龛北侧盗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对巩县石窟的保护,盖了保护房,进行加固维修,并把石窟前的东西两虎和大雄宝殿翻修一新。</p> <p class="ql-block">端庄,笑容可掬的菩萨。</p> <p class="ql-block">神兽</p> <p class="ql-block">图:巩义石窟寺菩萨雕塑</p><p class="ql-block">巩义石窟寺的佛菩萨,对待每一个亲临他们的游客都是笑脸相迎。</p><p class="ql-block">因为在佛菩萨的眼里,众生与佛菩萨平等无二。</p><p class="ql-block">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p><p class="ql-block">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分别不能证得。</p><p class="ql-block">参拜巩义石窟寺,佛国来到人间。</p><p class="ql-block">佛菩萨的慈悲关爱我们每一个世人。</p><p class="ql-block">我是一个爱旅游的退休“年轻老人”,从参拜云冈石窟开始对石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参拜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再到今天参拜巩义石窟寺,对一千五百多年前的石窟有了初步了解。</p><p class="ql-block">参拜石窟寺提升自己,开阔眼界,促进学习,学然后知不足,珍惜当下生活,介绍千年石窟寺的历史和宝藏,让更多的人看到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6月7号下午2时左右,我在巩义南站乘G1883次列车回到洛阳。</p><p class="ql-block">(从巩义南到洛阳龙门高铁站14分钟可达,二等座24.50元)</p><p class="ql-block">巩义石窟寺之行,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那些精美的雕刻、宁静的氛围,让我暂时逃离了尘世的喧嚣,沉浸在历史与艺术的长河之中。</p><p class="ql-block">再来巩义的时候,希望我有福分能够参拜二、四、五窟,让我有幸看到整个的石窟寺全貌。</p><p class="ql-block">8号,我带着满心的震撼与感悟离开洛阳,离开巩义,期待着下一次与这千年的瑰宝重逢。</p><p class="ql-block">2024年06月24日天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