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友的重逢

山鹰

<p class="ql-block">  阔别40多年的老战友携同爱人从山东曲阜来到西安,陕西战友提前得到了消息后,互相转告,大家从不同地方汇聚到西安,有的甚至在外旅游放弃行程,马上赶了回来,迎接老战友的光临。</p> <p class="ql-block">  时间虽然分隔了我们的距离,却无法抹去我们之间的战友情谊,这是我们在著名西安饭庄为战友接风洗尘后集体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  相逢之际,感觉时间仿佛静止了,我们重新回到了曾经部队生活年代。</p> <p class="ql-block">  这是4月26号陪同山东战友前往陕西渭南看望我们的老连长,岁月不饶人啊,一晃眼我们老了,青春易逝,容颜易老。尽管这样我们难以忘记曾经的战友情,</p> <p class="ql-block">  这是老连长在自己家乡为迎接山东战友到来,准备丰盛的宴席,欢迎老战友光临。</p> <p class="ql-block">  我先敬老连长一杯酒,感谢老连长的盛情款待,祝老连长身体健康。</p> <p class="ql-block"> 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终于再次相逢,这份情难以言表,让我敬一杯相聚酒,感谢老连长在部队的栽培,感谢老班长在部队的关照。我们共饮一杯庆贺酒。</p> <p class="ql-block"> 多年未见,终于能够与你相遇,真是不容易,我们都已经迈入了古稀之年,要珍惜当今。</p> <p class="ql-block"> 战友相见,勾起了许多往日的回忆,你的笑容如故,仿佛没有受到岁月的侵蚀,一切都变得那么熟悉 ,让我们共同喝一杯祝福酒,祝愿:我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美满。</p> <p class="ql-block"> 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连长老伴与战友夫人初次见面,格外亲切,聊起了家长,滔滔不绝,不愧都是部队培养出来的军嫂,一见如故。</p> <p class="ql-block"> 弹指一挥间,40多年没有见面了,尽管我们各自有家,经历过人生一大半了,但是战友情谊始终如一 ,彼此怀念,今日相逢是人生的幸福,难得的机会,愿我们加强联系,不忘初心,永葆青春。</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了西安,我也和千年前辈合个影,留个念。</p> <p class="ql-block">  我们带战友游览了法门寺,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以供奉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闻名,以下是关于法门寺的拍摄照片简略介绍。</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难得有机会在一起相聚,大家和一个影留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  老战友和夫人高兴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了佛庙拜一个,佛爷保佑国家强大,繁荣,百姓平平安安 ,生活幸福。</p> <p class="ql-block">  和我老班长和嫂子合个影留个念。</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我2008年10月份陪客户去法门寺拍照的 ,已经16年了,岁月不饶人,现在看看我们都老了,变化很大。</p> <p class="ql-block">  以上都是在法门寺地宫里收藏盛唐时期的珍宝。法门寺博物馆里的精华所在!</p> <p class="ql-block">  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北部,是唐高宗李治与的武则天合葬墓。该陵园规模宏大,占地面积接近240万平方米,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并仿照京师长安的建制。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除主墓外,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值得一提的是,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p><p class="ql-block"> 在旅游信息方面,乾陵的门票价格为旺季100元,淡季80元,65岁以上可以免门票,观光车不免车票,每人30元,</p><p class="ql-block">全年开放时间为08:00—18.00,建议游玩时长为2—3小时,适宜游玩季节为四季皆宜。</p><p class="ql-block"> 乾陵景区内有许多值得一看的景点,如华表、翼马,鸵鸟,无字碑 等大型石雕,整齐地排列于司马道两侧,气势宏伟,展示了盛唐石刻艺术的魅力。此外,登山梁山之巅,还可以居高望远,感受天地的壮观。</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乾陵不仅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陵墓,更是一个展示盛唐文化和石刻艺术的重要窗口,值得大家前来观光拜访。</p> <p class="ql-block">  这个碑是国务院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立碑,一九六三年三月郭沫若书写。从此公开认定这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皇帝合葬墓。</p> <ul><li style="text-align:center;">  城墙两侧六十一座蕃臣石像,是当时一些国家地区及唐朝西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的使节或首领,武则天为了显示当时的国威,使把他们刻成石像立于乾陵朱雀门外两侧,我们称之为王宾像。东群29尊,西群32尊。按队列形式整齐的排列,其目的是为了宣示唐高中和武则天的宏业和功绩。可这现在,这61尊石像都齐刷刷地没了脑袋,也找不到下落,实在让人匪夷所思,mi民间传说是明朝时乾县一带瘟疫流行,百姓病死无数,有人感到这是石人面怪异,是不吉祥的东西 ,所以有老百姓砸掉了石像头,也有说是自从这些石像立在乾陵,老百姓说庄稼欠收。人丁不旺,谣言者认为这是石像成精之后而为。老百姓一气之下毁了石像,更有甚者拿出1555年的关中大地震,来解释这些为何石像倒地断头的原因,当时传说中传说不必取信,毁于地震一说也道理不足,值得一提的是,北宋名臣游师雄曾经考察过乾陵,他记载乾陵蕃臣石像64尊,有的虽然文字漫灭,而未记载石像无头,可见这些人头像是宋以后至元明之间毁坏的,尽管这些石像已经遭到毁坏,为何无头到现在也没有确切的证据 。</li></ul> <p class="ql-block">  这个碑,就是乾陵那座著名 重达百吨的无字碑。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则天的无字碑,无字碑高有8米左右,总重量达到100多吨,石碑雕刻很精美,碑首上还雕刻着四队虬龙,武则天当时为什么要立无字碑呢?有很多解释,其中一种认为武则天是故意不去刻字,把自己的功绩交给后入来评说,另一种说法,是说石碑的碑文,是应该由继任的皇帝来书写的,继位的皇帝是他的儿子李显,而李显是怎么继位的呢?是在武则天82岁高龄的时候,在宰相张谏之等人的策动下,发动了宫廷政变才得以继位的,而且李显在做太子的时候,曾经被武则天废除并流放过,李显的亲儿子和女儿,都是被武则天害死的,如果李显把这些事情都写到碑文上去,那么当时的武家残余势力肯定不能接受,如果往好的写武则天做皇帝时那些丰功伟绩那些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拥戴他继位的大臣们更不能接受,于是李显干脆就什么都不写似乎就是最明智的选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武则天的无字碑,实质仔细看上面都有字,这个让专家去核实去。</p> 这是乾陵博物馆门前。 <p class="ql-block">  下集我们西安一游,留下美好的回忆,游览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华清池 ,大雁塔 ,西安古城墙南门,钟楼,鼓楼,回民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