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入党志愿书>》续

黑龙江 老姚

<p class="ql-block">  岳父去世,我感慨岳父难忘的血与火的生活经历,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2001年5月写了一篇文章《珍贵的<入党志愿书>》,2018年12月发表在《美篇》上,可是岳父的巜入党志愿书》想看却找不到了。我坚信东西没丢,因为我知道,岳父的《入党志愿书》已经是红色历史文物,被我珍藏了,可是我要用时却找不到了,多少次翻箱倒柜,多少次徒劳。直到最近在一本自己珍藏的书中,找到了这本惦念已久的《入党志愿书》。手捧着已有七十多年历史的,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留下的这本《入党志愿书》,还能嗅到硝烟的味道,我要认真的把它介绍给我的朋友,请朋友们重温一下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了解一个共产党员成长的历史,表达我深深地敬意!</p> <p class="ql-block">  《入党志愿书》填表的时间是1949年10月6日,正是新中国诞生之际,印制单位是第四野战军特种兵政治部组织部。封面的毛主席的头像在红旗下映耀。</p><p class="ql-block"> 扉页是入党誓词,加黑印刷,入党誓词是每一个共产党员一生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  第一页是岳父的自然概况,在文化水平现在相当什么程度一栏中,岳父填的是,“高小程度”。由于时代的限制,阶级压迫和战争,岳父仅仅有限的读了一年书,后来的文化程度,是岳父个人努力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第二页是家庭的历史和现状。解放前后的明显对比,记载了岳父一家人生活的突出变化,过去是家庭经济条件没有,“给人家做活”。一个“无”,简单明了,说明了解放前家庭的窘境,“现在七亩半地,一年够吃”。这个变化真是天上地下,有两个家庭成员走进了兵工厂,成为新中国的建设者。</p> <p class="ql-block">  第三页记载了岳父前进的脚步,“立三(次)小功,奖励手巾肥皂”说明了岳父对工作的态度和积极性,接下来的处分,对岳父绝对是一个教训。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离不开组织的不断修正和锻打。这里也透露着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第四页记载了岳父的苦难史和参加革命的过程。13岁才开始读书,只勉勉强强地读了一年书,为了生计,从14岁就开始学徒,一直到17岁。那可是在东北,日伪统治时期,所以,从18岁开始,徒工也干到头了,到21岁,一直在做劳工(吃劳金),小鬼子对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怎会轻易放过,非得吃干榨净,所以,从22岁开始,又开始在劳工队(奉工队,伪满洲国称为勤劳奉公队,伪满奴役东北人的一种方式,其实质是在日本人的压榨下劳动)里当劳工,被迫成为有组织有规模的残酷的经济压榨和政治压迫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了,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岳父已经29岁,进了电话局,有了新的工作和生活,很快,也迎来了人生中的最重要的时刻,1945年9月,岳父加入东北民主联军(四野的前身)这可是一个超龄的新兵,舍家为革命,这需要下多大的决心。从此,岳父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直至从朝鲜战场归来,转业到地方,离开军队,成为一名工人工程师,勤勤恳恳,工作一生。</p> <p class="ql-block">  岳父性格爽直,对党的认识非常直白:“过去不知共产党是干啥的”。“以后知道共产党是为人民做事的”。话语简单却很真诚实在,这个转变是深刻的,刻骨铭心伴随岳父一生。</p> <p class="ql-block">  第5.6页记载了岳父光荣入党的经过,岳父在入党动机中写道“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不怕坚(艰)苦困难,不半路脱离革命,永远跟着共产党走。”这是岳父的信念,事实也证明,岳父是一个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老党员。在附页的《小组通过材料》里,对岳父表现的陈述更加详细。岳父所在的十三兵团在1950年10月19日开赴朝鲜战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入朝的部队,所以,岳父入党的时间地点是从新中国国内开始,是在朝鲜战场完成入党手续的。</p> <p class="ql-block">  其实,岳父的入党经历,也正是千千万万个革命者成长的过程。三年的解放战争,短短的几年时间,共产党就从东北动员了160万人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得民心,顺民意,这熊熊烈火,烧塌了蒋家王朝,迅速觉醒的中国农民从苦难中走来,浴血奋战,在炮火中成长。抚今追昔,我真的实实在在地感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应该格外的珍惜! </p><p class="ql-block"> 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p> <p class="ql-block"> 写于2023年07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