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这个特别的六月,我有幸受邀参加湖南图书馆一百二十周年的纪念活动——重走文献保护之路。这不仅是一次研学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当我站在那些曾经庇护过珍贵文献的地方,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前辈们为了保护这些文化瑰宝所付出的艰辛。12万多册文献,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是如何被小心翼翼地转移到偏远山区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图书馆人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精神。这种二酉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p> <p class="ql-block">6月18日上午,活动在湖南图书馆多媒体报告厅正式启动。仪式现场,那句“百廿弦歌不断,千年文脉相承”的标语格外醒目,仿佛在诉说着图书馆与这片土地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随着活动的开始,我也踏上了这段意义非凡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湘阴远浦楼。站在古色古香的建筑前,听着讲解员讲述这座楼的历史,我不禁想象着当年图书馆员们在这里忙碌的身影。在远浦归帆广场,大家共同绘制了湖南图书馆的标志,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传承。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绘画活动,更是对图书馆精神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抵达了桃源的夷望溪。尽管天空飘着细雨,但这里的美景依旧让人陶醉。沿着蜿蜒的溪流前行,两岸青山如画,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雨中的夷望溪别有一番韵味,大家的心情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珍惜这难得的时光。在游船上,与贺美华馆长、伍涛副馆长及研究馆员沈小丁的合影,成为了这段旅程中最珍贵的回忆之一。</p> <p class="ql-block">6月19日下午,我们来到了辰溪大酉书院。这座古老的书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每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走进书院,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沈小丁馆长讲述了当年天王庙发生的故事,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黄淑范馆长是如何带领员工将12万册图书迁至天王庙的?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也让我对前辈们的智慧和勇气充满了敬意。</p> <p class="ql-block">6月20日上午,虽然因为雨势太大没能观看赛龙舟,但下午参观龙兴讲寺的经历却令人难忘。这座由唐朝皇帝李世民敕建的寺庙,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在这里,新馆员们传授拓印技术,大家纷纷动手体验,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亲手拓印了一幅荷花图案,那句“淤泥而不染”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耳边。</p> <p class="ql-block">6月21日上午,我们来到了沅陵著名的“中华书山——二酉藏书洞”。贺馆长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宣布活动圆满结束。站在二酉山下,回望这几天的经历,心中满是感慨。这次重走文献保护之路的活动,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湖南图书馆的历史,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正如贺馆长所说,这段旅程虽然结束了,但图书馆人的使命永远不会停止。</p> <p class="ql-block">活动的最后,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个特殊的书法作品。这个字共16笔,首笔由我书写,封笔由贺馆长书写,其他笔划则由各地市县图书馆领导共同完成。这不仅是对这次活动的纪念,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希望我们能将这份责任与使命传承下去,让湖南图书馆的精神永远闪耀。</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活动中还了解到了一个特别的字——“圕”。这个字是1924年由近代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发明的,是“图书馆”的缩写。这个创意不仅体现了杜定友先生对汉字简化的独到见解,更展示了他对图书馆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这个字的存在,让我对图书馆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图书馆发展充满了期待。</p> <p class="ql-block">随着活动的结束,这段难忘的旅程也画上了句号。然而,它带给我的思考与感悟却将永远留在心中。这次重走文献保护之路的经历,不仅让我更加珍惜图书馆的文化遗产,更让我明白了作为图书馆人所肩负的责任。未来,我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图书馆精神,为保护和传播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