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内楗》

刘三姐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鬼谷子·内楗的翻译、简单讲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原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 不御,遥闻声而相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 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 ,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和其谋。详思来楗, 往应时当也。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 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楗。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 变言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 ,而牧人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 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 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 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 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楗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万 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 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 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楗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窹,楗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 。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翻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君臣上下之间的事情,有的距离很远却很亲密,有的距离很近却疏远;有的在身边却不被使用,有的在离去以后还受聘请;有的天天都能到君主眼前却不被信任,有的距离君主十分遥远却听到声音就被思念。凡是事物都有采纳和建议两方面,平常的东西都与本源相连结,或者靠道德相连结,或者用党友关系相连结,或者用财货相连结,或者用艺术相连结。要想实行自己的主张,就要做到想进来就进来,想出去就出去;想亲近就亲近,想疏远就疏远;想接近就接近,想离去就离去;想被聘用就被聘用,想被思念就被思念。就好像母蠛蠊紧跟它的幼虫一样,出出进进毫不费力,自由往来,而没有任何阻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所谓“内”就是采纳意见;所谓“楗”就是进献计策。想要说服他人,务必要先悄悄地揣测;度量、策划事情,务必要循沿顺畅的途径。暗中分析是可是否,透彻辨明所得所失,以便影响君主的思想。以道术来进言当应合时宜。以便与君主的谋划相合。详细地思考后再来进言,支适应形势。凡是内情有不合时宜的,就不可以实行。就要揣量切摩形势,从便利处入手,来改变策略。用善于变化来被采纳,就像以门管来接纳门楗一样顺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凡是谈论过去的事情,要先顺畅的言辞,凡是谈论未来的事情要采用容易、变通的言辞。善于变化的,要详细了解地理形势,只有这样,才能沟通天道,化育四时,驱使鬼神,附合阴阳,牧养人民。要了解君主谋划的事情,要知晓君主的意图。所办的事情凡有不合君主之意的,是因为对君主的意图留于表面亲近,而背地里还有着距离。如果与君主的意见没有吻合的可能,圣人是不会为其谋划的。所以说,与君主相距很远却被亲近的人,是因为能与君主心意暗合;距离君主很近却被疏远的人,是因为与君主志向不一;就职上任而不被重用的人,是因为他的计策没有实际效果;革职离去而能再被反聘的人,是因为他和主张被实践证明可行;每天都能出入君主面前,却不被信任的人,是因为他的行为不得体;距离遥远只要能听到声音就被思念的人,是因为其主张正与决策者相合,他正等待君主的召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所以说,在情况还没有明朗之前就去游说的人,定会事与愿违,在还不掌握实情的时候就去游说的人,定要受到非议。只有了解情况,再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方法,这样去推行自己的主张,就可以出去,又可以进来;既可以进谏君主,坚持己见,又可以放弃自己的主张,随机应变。圣人立身处世,都以自己的先见之明来议论万事万物。其先见之明来源于道德、仁义、礼乐、忠信和计谋。首先摘取了《诗经》和《尚书》的教诲,再综合分析利弊得失,最后讨论是就任还是离职。要想与人合作,就要把力量用在内部,要想离开现职,就要把力量用在外面。处理内外大事必须明确理论和方法,要预测未来的事情,就要善于在各种疑难面前临机决断,在运用策略时要不失算,不断建立功业和积累德政。善于管理下属,使他们各尽其力,这才是巩固自己的内部团结的谋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君主在上愚昧昏乱,下属民众在下苟且从事,上下如此行事,就是矛盾颠倒之义,这种情况下,就是圣人也不愿为其谋划。内心诚直却不被重用,重情重义却不被信任,这时对上司就得饰情伪行,驱去意志,免遭灾难;主动退却,再伺机行动,以等待君主的召唤。这就是解结。有了能结能解的谋略,就可以应对各种局面。如果没有什么阻碍,办什么事都顺利成功,策略有成功的把握,解决了各方面的疑难,才能合于君王的心意。进献计谋,以合理的依据、合适的时机来实行,这就是进献谋略的关键。总之,去留、取舍等谋略,都必须有合适的理由和相应的处理办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讲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鬼谷子·内楗》是春秋时期纵横家鬼谷子创作的一篇散文,主要探讨如何向领导提出建议以及如何恪守自己的主张。下面是对《鬼谷子·内楗》的详细讲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内楗的含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内”指的是采纳意见,“楗”指的是进献计策。这篇文章主要讨论如何有效地提出建议并被采纳,以及如何坚守自己的立场和主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君臣关系与距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章指出,君臣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有的人虽然与君主距离很远,但却能得到君主的信任和亲近;有的人近在咫尺,却遭到疏远。这主要取决于个人与君主之间的心灵距离和是否志同道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内楗的核心思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 联结:事物都有采纳和建议两方面,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人或事物建立联结,如道德、朋党、财货或艺术等。这种联结是推行自己主张的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 变化与适应:要想成功地推行自己的主张,就需要做到灵活多变,能屈能伸。这就像母蜘蛛率领小蜘蛛一样,独来独往,无人能阻。同时,要善于暗中分析对错,透彻辨明得失,以影响他人的意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 揣测与度量:在提出建议之前,要务必先稳稳地揣测对方的意图和需求,度量策划事情的顺畅途径。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建议被采纳并产生实际效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 善于变通:谈论过去的事情要采用顺畅的言辞,而谈论未来的事情则应采用变通的言辞。同时,要详细了解各种情况,以便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变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内楗的实践应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 了解君主:要深入了解君主的意图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提出建议和计策。同时,也要知晓君主的谋划和决策过程,以便更好地配合和执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 合于时宜:进言献策要合于时宜,不可盲目行动。要揣摩时机,从便利处入手来改变策略和方法。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建议被采纳并产生实际效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 灵活多变:在处理问题时,要灵活多变,不拘泥于固定的方式和方法。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综上所述,《鬼谷子·内楗》主要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向领导提出建议并被采纳的方法论。通过深入了解对方、揣测度量、善于变通以及合于时宜等策略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推行自己的主张并达到预期的目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