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皮影木偶展

张国成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观皮影木偶展</b></p><p class="ql-block"><b> ——成都博物馆观看展览掠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撰稿/摄影:张国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进成都博物馆,乘扶梯直达五楼,这是一个有皮影木偶戏的展厅,里面摆满了来自全国各地各式各样的皮影木偶。顺着讲解员的讲解和思路,我仿佛有了一次跨越千年历史的穿越。皮影木偶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的一门综合性民间艺术。俗有“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中来”。“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即是对皮影木偶戏生动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说到皮影木偶戏的产生,首要因素是光与影关系。“光”捕捉起来有无穷的乐趣,它每天都不一样,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也会借助各种东西到来。剪纸剪的是影子,也是拙趣。影子是自然现象,有光则有影,人们常说形影不离。有人称它是“电影始祖”,也是人类最早的活动影像。集绘画、雕刻、文学、音乐、舞台表演于一体,属于最古老的傀儡戏,有“百戏之祖”的美誉。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曾被西方人誉为“有声电影的鼻祖”。尤其是皮影木偶戏在月琴、二弦、胡琴、边鼓、堂鼓、手锣、梆子、碗碗、唢呐、铙钹等众多乐器伴奏下,皮影艺人操演各类角色,唱念结合,声情并茂。《白蛇传》、《西厢记》、《西游记》、《三国》、《水浒》等,题材涉及历史演义、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应有尽有,可谓异彩纷呈,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如今,成都博物馆开放了“影舞万象·偶戏大千:中国皮影木偶展”,汇聚了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的近30万件影偶精品,形成了世界上藏品数量最多、年代最久、种类最全、品质最优的皮影木偶收藏,将皮影与木偶这两种古老的艺术,再现于公众面前,使其再放光彩……</p><p class="ql-block">(注:华为nova 8手机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