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唐敖庆校长出差》第四集 访故里宜兴

岳贵春

<h3> 县政府园林式招待所</h3> <h3>    招待所院内</h3> <h3>   宜兴江南水乡</h3><h3><br></h3><h3>我们离开了南京乘汽车前往宜兴.宜兴是唐校长的老家,他告诉我自从他离家上大学后已有二十多年没有回宜兴了.这次难得有点时间回去看看.他说这里已经没有他的亲人了,回去只想找一找过去的同学.三个多小时之后长途汽车便开进了宜兴.那是一个不算大的城市,看上去和江南的城市都很相似.城市小找不到象样的车,我们就打了一辆机动三轮车去找住处.司机告诉我们这里最好的旅店就是县政府的招待所了.</h3><div> 县政府招待所就在县城的中心地区,是个古香古色的大院.进了大门就是接待室,我向接待员说明了唐校长的身份,还特别强调了他是宜兴人.接待员听了十分客气,很热情地接待我们.我边出示证件边要求说希望能给我们两人单住一个房间,不要和别人住在一起.他仔细地看着他的登记牌,很认真地说我准备让他一个人单住一个房间.我一听甚为高兴,就又感谢了他一番.接待员一边为我们登记一边很自豪地对我说:"我们宜兴是个名城,自古以来这里出了很多名人,太远的不说,近代的象徐悲鸿,华罗庚都是我们宜兴人."他还说了几个人,我都不甚了解.后来唐校长告诉我说华罗庚严格说不算宜兴人,他的家乡在金坛,离宜兴很近,这里的人总喜欢说他是宜兴人.接待员毕恭毕敬的把唐校长领到了他的房间.我们进去一看这是一间老房子,门和窗户都刻着玲珑剔透的窗格,典雅古朴.室内有一张又宽又大的木床,四周围着雪白色的蚊帐.床,桌子,椅子都是红木的,而且都雕着各种花纹,十分讲究.没有地板,也没有水泥,地下铺的是一尺见方的方砖,表面甚是光滑.接待员说这座老式建筑没有下水道,如夜间起来就用马桶.他指着墙角我看见了外面刷着红漆上面盖着盖子的马桶.这些对于我这个出生于北方的人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马桶,红木傢俱我只是在电影中见过,如今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都呈现了面前,很是兴奋.我这个随从也得到了特殊的关照,也安排了一个单间,里面没有高档傢俱,也没有马桶.我坐在唐校长房间的太师椅上向窗外望去,只见山石叠璀,那是一个花园.我们推开了门向屋外走去,这果然是一个园林式的建筑,有假山,有小桥流水.小河旁种植着长青的灌木,假山间还有一簇簇的毛竹.这和颐和园的谐趣园,苏州的留园都有极其相似的构思,真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后来听说这在若干年前确是一个私家园林.</div><div>第二天早晨招待所为我们安排早餐,看上去很是讲究.这是招待高级首长的规格.早餐是一盘小馒头和小花卷放在一个盘子里.两盘小菜,一盘是干豆付丝,类似长春的油豆付干,但味道明显不同.质感较细腻,色泽也较鲜艳,而口味与我们的大不相同,甜而又带一点中药味.另外还有一盘芹菜拌花生米,其中还有几个虾皮.在这个年代这些都是不常见的东西.吃这么好的东西我的心中不免有些担心,不知要收我们多少伙食费.唐校长这次回宜兴一来是想看看家乡的面貌,他说他已经离开这里近二十多年了.二来是想找一找老同学和老朋友.早饭后我们漫步在这小城的大街上边走边说,一些主要的街道和建筑他都十分熟悉.甚至于还讲一些这里曾经发生过的趣事.他说旧地重游想起往事,似乎这都是昨天的故事!感慨之余,他又说几十年过去了,这里的面貌依然如旧,所不同的只是店舖门前的招牌变了.我们朝着唐校长念过书的中学方向走去,这所学校在离城中心不太远的地方.当我们来到学校附近时唐校长似乎有些疑惑,他再定睛一看便稍带一点激动的声音说,就是这里.他用手指着说,你看那个房子当初就是我们的教室.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到了一栋灰色的砖瓦房,古朴而又陈旧.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大门口,我上前与收发室的一位老者说明了来意.这时唐校长有些迫不及待地走上前,用他们的家乡话和这位老者说他是早年从这里毕业,这次回校想拜访几位老同学.老者一听到这位先生和他说得一模一样的家乡话,立刻从椅子上站起来并非常热情地伸出手表示欢迎.他俩用我几乎听不懂的家乡话互相寒喧问候.唐校长一连串说出了好几位他想见的同学的名字,大多他们都不知道,其中只有一位姓顾的如今在学校任教.唐校长听了喜出往外,并迫不急待地表示想见此人.那位年轻的收发员听了之后就向教室方向跑去,唐校长与那位老者继续他们的谈话.不多时下课的铃声响了,只见收发员从教室那边急匆匆地走过来,紧随其后的一位年龄与唐校长相仿的老教师.他手里拿着一本书,还有一个木制的大三角板.此人穿着一件浅蓝色的上衣,头上戴着一顶棉帽.这是典型的南方人装束.唐校长起身急忙迎了过去.当然他们说的都是我不甚懂的宜兴话.两人都洋溢在兴奋与幸福之中.顾先生提议要找个地方叙叙旧,唐校长也便欣然应允.于是我们来到附近的一个茶馆,这个茶馆门面不大,里面摆着四张八仙桌,桌旁有几条长凳歪歪斜斜地摆在桌旁.二道门之外有一个灶台,上面摆着许多陈旧的铜壶,这是烧开水的地方.门窗和桌椅虽然很陈旧,但从花纹上看都很讲究,质地也很好,据说都是红木的.从设备和场面上看,当年这里曾有过辉煌.茶馆服务员说现在白天这里很少有人来这里喝茶,来的多半是打开水,只是到晚上才有人来喝茶,但也不多.两位老同学坐下来要了一壶当地产的绿茶,唐校长就向顾先生问了许多他走后这个学校,这个城市所发生的故事,特别是他们的老同学的现状.我在旁边听着,不觉天已近中午,我去问服务员这附近可有饭店?他说近处没有,要去饭店得走得很远.我出去绕了好长时间在一家小杂货店里买了一斤桃酥和一斤麻元.拿回来一边喝茶一边吃点心,也算是很不错的午餐了.几个小时过去了,他们都在恋恋不舍地说了告别的话,我们回到了招待所.</div><div> 2214</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