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月18日,我们一行来到了著名的承德避暑山庄,这个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就开始大规模的修建,是中国清朝皇帝的一座夏宫。</p><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主要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两部分。避暑山庄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它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是具有创造力的杰作。</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避暑山庄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大门处安放着一对铜狮,这对铜狮铸造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约五吨,门左侧那只为雄狮,右前爪握绣球;门右侧这只为雌狮,左前爪抚幼狮。狮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装饰物,象征着权利与威严。</p> <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这四个鎏金大字为康熙皇帝所书,笔迹雄厚有力,即使是不懂书法者也能看出其功底深厚,但是,这四个字中的“避”字,最右边的“辛”字下方却唯独多了一横,也正是这一横,曾让无数政治家,史学家,甚至文学家争论了整整三百余年。</p> <p class="ql-block">请分享一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 这是承德避暑山里的正殿“澹泊敬诚殿”。此殿规模宏大,殿前有外、内午门,朝房、乐亭,后有四知书屋、寝宫等建筑。门上悬有康熙御书“避暑山庄”四字匾额,东西两壁是乾隆御制《阅射六韵》诗刻石。澹泊敬诚殿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乾隆十九年(1754)全部用名贵的楠木改修,故又称楠木殿。是青砖布瓦卷棚歇山式建筑,殿内悬康熙御笔“澹泊敬诚”匾额。此殿还收藏古今图书大全一万余册,涉及天文、地理、社会等方面。</p> <p class="ql-block">请分享一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 这是避暑山庄里的烟波致爽殿,是清朝皇帝在承德时的寝宫。建于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康熙曾说这里:“四围秀岭,十里澄湖,致有爽气”。因此,题名“烟波致爽”,今将它列为康熙三十六景的第一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觉得这里的宫殿都没有故宫的大气,游客们只能隔着玻璃窗往里观看,玻璃上有反光,不好拍照。</p> <p class="ql-block">请分享一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 由于都是古稀老人了,我们没去景区里的山峦区,只游览了避暑山庄苑景区里的湖泊区和平原区。</p> <p class="ql-block">团队在草坪上。</p> <p class="ql-block">遍地的蒲公英。</p> <p class="ql-block"> 这是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永佑寺舍利塔,也被称为六和塔,是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为报其母恩,仿照杭州六和塔和南京报恩寺而建的。永佑寺舍利塔是一座八角九层密檐式建筑,高66米,建于高台之上,塔身内部八面墙壁有石雕像和密宗彩色壁画,各层檐斗、梁枋皆为琉璃造,塔顶镏金铜铸,重约400公斤。此塔突破了万树园的横野平空,是避暑山庄胜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请分享一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请分享一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请分享一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 离开避暑山庄后,我们来到了承德的普陀宗乘之庙,这座寺庙为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建筑群,建成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又叫“小布达拉宫”,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崇庆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仿西藏布达拉宫建设的佛教寺庙。</p><p class="ql-block"> 普陀宗乘之庙占地22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大红台位于山巅,通高43米,台中央万法归一殿是主殿,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都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60余座(现存40余座)平顶碉房式白台和梵塔白台随山势呈纵深式自由布局,依山建筑,没有明显的轴线。</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普陀宗乘之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包括普陀宗乘之庙在内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 这是普陀宗乘之庙的山门,也是现在普陀宗乘之庙景区的大门处。这是一座清式与藏式结合的建筑,藏式三券门白台之上,有清式城楼。白台为砖石结构,前开三券门,券门上有一层盲窗。白台上四周砌雉碟,中央是清式城楼,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前后设廊,廊内置槛窗,两侧封实壁。城楼内供奉护法神,自左至右依次为四面护法神、章古鲁蓬护法神、大黑天玛哈嘎拉护法神。山门前有一对石狮。山门的东西两侧有该庙的宫墙各连接一个腰门。腰门东西外侧有宫墙各连接一个隅阁(角楼),实墙白台砌盲窗,顶部起雉碟,供守望用。</p> <p class="ql-block"> 这是陀宗乘之庙的碑亭,是入山门后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砖拱结构,平面为方形,三开间。封实壁,外墙为红色,四面开券门。汉白玉须弥座台基,四出踏道。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p> <p class="ql-block"> 碑亭正面券门左右各安有金色转轮。碑亭内立有三通石碑:中央为乾隆三十六年御制《普陀宗乘之庙碑记》龙纹边石碑,记述普陀宗乘之庙乃为庆祝圣母皇太后八旬万寿而建,庙制仿西藏而非仿南海普陀寺,文后附乾隆帝《吾闻瞻部洲,古德有道场》御制诗一首;东为《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西为《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记述土尔扈特部回归中国及清廷对该部的抚恤,碑文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汉文是乾隆帝御笔。</p> <p class="ql-block"> 穿过碑亭就是五塔门,五塔门高10多米,为藏式白台,中有拱门3座,正中拱门上方嵌有乾隆帝题额“广圆妙觉”,白色墙上设有三层17个梯形红色盲窗。白台之上排列有五座喇嘛塔,自西向东分别为红、绿、黄、白、黑色,用彩色琉璃砖砌筑。门前有石象一对。五塔门是藏传佛塔过街塔的一种形式。</p> <p class="ql-block"> 五塔门之后,是一座清式三间四柱七楼三券门红黄绿琉璃牌楼。三券门以汉白玉为边饰,牌楼上七楼,计一正楼、二次楼、二夹楼、二边楼,覆盖黄色琉璃瓦,正楼次楼用歇山,二夹楼用夹山,二边楼外侧用歇山内侧用夹山。各楼覆盖绿琉璃瓦,单翘单昂斗拱。明间正楼前额有乾隆帝御题“普门应现”四汉字和相应满文,后额为“莲界庄严”,二次间额各镶黄琉璃双龙戏珠图案。牌楼前有月台,周围砌女儿墙,正中及左右设有踏道,月台上还有石象一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寺庙里的大白台。</p> <p class="ql-block">大红台。</p> <p class="ql-block"> 寺庙里的万法归一殿是整个寺庙的主殿,这个大殿在大红台群楼空井正中,是一座正方形七进间大殿,四角稍间收进一半,重檐四角攒尖顶,上覆鎏金鱼鳞铜瓦,四条屋脊饰有波状鎏金瓦,藏式法铃宝顶,殿顶使用头等金叶14000多两。该殿是清朝皇帝和各少数民族领袖礼拜之所。迎门是铜珐琅菩提塔,塔中央的紫檀反花佛龛内供奉弥勒佛。东西两侧是紫檀寿字塔。塔前的供桌上有五供、八宝、珊瑚树等物,均为该殿内的原物。靠北摆放的屏风上,原来有一幅高10米、宽3米的巨幅缂丝缎绣佛挂像,民国时期被军阀盗走。屏风前原供奉释迦牟尼像,再前供奉宗喀巴像,大殿两侧供奉达赖和宗喀巴像,都是紫铜质地。现在屏风前的无量寿佛以及两侧的八大菩萨、宗喀巴等铜像均是从群楼内移来,并非该殿内的原物,这些铜像每尊重约半吨。</p> <p class="ql-block"> 请分享在寿庙顶层上拍下的一段视频,中间的那座建筑就是万法归一殿。</p> <p class="ql-block"> 在普陀宗乘之庙的顶部可以看到附近的须弥福寿之庙和远处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里的棒槌山。</p> <p class="ql-block">请分享一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 5月19日,我们来到了承德普宁寺,这座始建于清朝乾隆时期的寺庙是一座汉藏结合的寺庙。寺庙前半部为汉式,具有汉族传统佛教寺庙的特征;后半部为藏式,仿西藏桑鸢寺而建,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融为一体。整座寺院雄伟壮观,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普宁寺的主尊佛像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通高27.21米,是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请分享一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这座寺庙的香火很旺。</p> <p class="ql-block">顶礼膜拜中。</p> <p class="ql-block">请分享一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 请分享一段视频。这座大乘之阁是普宁寺的中心建筑,四角有四座不同颜色的喇嘛塔。大乘之阁通高36.75米,外观正面6层重檐。阁内置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像,高22.28米,用松、榆、杉、椴等坚硬的防腐木材雕刻而成,重约110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位于普宁寺最高处的财神殿。</p> <p class="ql-block">从财神殿上看大乘之阁。</p> <p class="ql-block">请分享一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在承德的旅行后,下一站我们将去秦皇岛市。谢谢大家的分享!请继续关注我们的旅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