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威尼斯画派1450-1600年</p><p class="ql-block">16世纪,当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其它地方逐渐衰落时,威尼斯的文化艺术却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这种现象的产生不仅和威尼斯地理位置优越、政治独立稳定相关,也和商业的繁荣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威尼斯因水而生,也因水而兴。蔚蓝的海水、变换的云层与鲜艳奔放的色彩让威尼斯的艺术家们对颜色极为敏锐。</p><p class="ql-block">作为连接西欧和东方的"中转站",威尼斯汇聚了世界各地的货物和商人,使得当地的画家们能容易地接触到最优质的颜料和其他地区的文化。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乔凡尼·贝利尼正是吸收了佛兰德斯地区的油画技巧才可以更自由地运用色与光创作出更具人间温情的画作。油画技术的使用使威尼斯画派的色彩更加丰富,使画家们能够运用色彩与光线创作出更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画面,以舒畅的心情为文艺复兴谱下了欢悦的终曲。</p><p class="ql-block">这一乐章的绘画展现了16世纪下半期至17世纪上半期文艺复兴晚期威尼斯画派的艺术风貌。提香、乔尔乔内、博尼法西奥·德·皮塔蒂、丁托列托、委罗内塞等是这一时期意大利绘画史上无可争议的主角。本次展览展出了提香的五幅作品,其中包括罕见的提香青年时期的作品《圣座上的圣母与圣徒们》(1505)以及他在去世前几个月完成的作品之一《忏悔的圣哲罗姆》(1576)。</p> <p class="ql-block">韦内齐亚诺是14世纪威尼斯最伟大的画家。这件作品绘于一对嵌在金色木板中的圆板上,表现了红色背景下穿白衫与赭石底色中着绿衣的两位天使形象。与中世纪严肃忧郁的人物形象相比,他们显得更为优雅近人。作品虽仍为拜占庭风格的静态构图,但能在平面空间中感到一丝流动感。报喜天使通常指被派来传达上帝信息或宣布特定事件的天使。</p><p class="ql-block">两位报喜天使</p><p class="ql-block">保罗.韦内齐亚诺</p><p class="ql-block">木板蛋彩,黄金背景</p><p class="ql-block">创作时期:1345年﹣1350年</p><p class="ql-block">16.2 x 16 cm</p> <p class="ql-block">提香·韦切利奥</p><p class="ql-block">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他是乔凡尼·贝利尼的学生,并受乔尔乔内的影响,在其去世后成为威尼斯画派的领袖。</p><p class="ql-block">提香以乔尔乔内的诗意风格为基础,发展出一种在表现力方面超群出众的风格,并决定性地影响到艺术未来的发展。在人文主义思想的主导下,他把油画的色彩、造型和笔触的运用推进到新的阶段,以绚丽的色彩和健美的造型确立的新的艺术典范。他的肖像画色彩运用兼容情感与理性,将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与抒情和怜悯相调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圣座上的圣母子</p><p class="ql-block">(仿乔尔乔内)</p><p class="ql-block">提香(约1488/1490-1576年)</p><p class="ql-block">木板油画</p><p class="ql-block">创作年代:约1505年</p><p class="ql-block">22 x 16.2 cm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香在1505年开始跟随贝利尼兄弟学习,据说他难忍真蒂莱.贝利尼的古典主义手法,而老师则不认同他作画快速且大胆。提香转而进入乔尔乔内的画室。这幅画是提香15岁左右创作的早期作品,是对乔尔乔内约1504年为家乡卡斯特弗兰科所作祭坛画《圣母与圣弗兰奇斯和圣利贝拉莱》的绘画练习。这幅作品表明此时的提香在遵循古典主义手法的同时开始关注绘画的色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保罗.委罗内塞</p><p class="ql-block"> Paolo Veronese </p><p class="ql-block">1528年﹣1588年</p><p class="ql-block">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p><p class="ql-block">委罗内塞与年长一代的提香,以及年长十岁的丁托列托,一起构成16世纪文艺复兴晚期主宰威尼斯画派的"三杰"。</p><p class="ql-block">委罗内塞最著名的作品是宗教和神话题材的巨幅历史画。作为一名出色的色彩学家,保罗◇委罗内塞在经历了早期的风格主义之后,在提香的影响下,发展出了自然主义的绘画风格。委罗内塞最著名的作品◇是设计精美的叙事画</p> <p class="ql-block">基督受难(原作正面)</p><p class="ql-block">这幅画也许是三联画或是双联画中的一折。画板正面描绘了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他的脚下是圣母玛利亚、抹大拉和使徒约翰。背面是一位主教。</p><p class="ql-block">圣主教(原作背面)</p><p class="ql-block">该画作明显带有乔托的风格。乔托曾经在里米尼地区停留。他的绘画影响了当地画家。在14世纪的里米尼地区涌现了一批被称为"里米尼人"的艺术家群体,乔凡尼.达.里米尼就是其中一位。</p><p class="ql-block">乔凡尼.达.里米尼</p><p class="ql-block">1292-1345/50</p><p class="ql-block">黄金背景蛋彩画</p><p class="ql-block">创作时期:约1325年</p><p class="ql-block">27.5x21 cm </p> <p class="ql-block">基督受难(原作正面)</p><p class="ql-block">这幅画也许是三联画或是双联画中的一折。画板正面描绘了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他的脚下是圣母玛利亚、抹大拉和使徒约翰。背面是一位主教。</p><p class="ql-block">圣主教(原作背面)</p><p class="ql-block">该画作明显带有乔托的风格。乔托曾经在里米尼地区停留。他的绘画影响了当地画家。在14世纪的里米尼地区涌现了一批被称为"里米尼人"的艺术家群体,乔凡尼.达.里米尼就是其中一位。</p><p class="ql-block">乔凡尼.达.里米尼</p><p class="ql-block">1292-1345/50</p><p class="ql-block">黄金背景蛋彩画</p><p class="ql-block">创作时期:约1325年</p><p class="ql-block">27.5x21 cm</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画派1450-1600年</p><p class="ql-block">16世纪,当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其它地方逐渐衰落时,威尼斯的文化艺术却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这种现象的产生不仅和威尼斯地理位置优越、政治独立稳定相关,也和商业的繁荣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威尼斯因水而生,也因水而兴。蔚蓝的海水、变换的云层与鲜艳奔放的色彩让威尼斯的艺术家们对颜色极为敏锐。作为连接西欧和东方的"中转站",威尼斯汇聚了世界各地的货物和商人,使得当地的画家们能容易地接触到最优质的颜料和其他地区的文化。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乔凡尼·贝利尼正是吸收了佛兰德斯地区的油画技巧才可以更自由地运用色与光创作出更具人间温情的画作。油画技术的使用使威尼斯画派的色彩更加丰富,使画家们能够运用色彩与光线创作出更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画面,以舒畅的心情为文艺复兴谱下了欢悦的终曲。</p><p class="ql-block">这一乐章的绘画展现了16世纪下半期至17世纪上半期文艺复兴晚期威尼斯画派的艺术风貌。提香、乔尔乔内、博尼法西奥·德·皮塔蒂、丁托列托、委罗内塞等是这一时期意大利绘画史上无可争议的主角。本次展览展出了提香的五幅作品,其中包括罕见的提香青年时期的作品《圣座上的圣母与圣徒们》(1505)以及他在去世前几个月完成的作品之一《忏悔的圣哲罗姆》(1576)。</p> <p class="ql-block">宗教信仰旋律的转调</p><p class="ql-block">威尼斯的宗教主题绘画带有明显的世俗倾向,艺术家用光表现情感、以色传递情绪,呈现出特有的人文主义色彩。他们把人与神的形象结合,以自然风光为背景,让笔下的宗教人物带有田园的世俗化色彩,画面中和暖的光影象征着信仰带给人们生活的光,也展现着威尼斯生活的富庶与安定。</p> <p class="ql-block">鲁本斯</p><p class="ql-block"> 两个人物的习作</p><p class="ql-block">全名彼得·保罗·鲁本斯( Pieter Paul Rubens )。佛兰德斯画家、蚀刻版画家和外交官,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鲁本斯成功地将宏伟豪华的巴洛克风格与佛兰德斯传统艺术风格融合起来,形成了装饰性很强的、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画风,笔下的人物造型粗犷,笔触自由奔放,往往有一股澎湃的动势。他曾在意大利游学多年,深入研习了提香、丁托列托、委罗内塞等大师的作品,并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佛兰德斯、法国和英国绘画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 两个人物的习作</p><p class="ql-block">彼得.保罗.鲁本斯(1577-1640年)</p><p class="ql-block">纸本油画</p><p class="ql-block">创作年代:约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p><p class="ql-block">19.5x19.5 cm </p><p class="ql-block">鲁本斯的作品极富想象力和戏剧性情节。他曾在17世纪初赴意大利游学数年,研习提香等大师作品的构图和色彩,之后形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p><p class="ql-block">鲁本斯因为声名远扬,欧洲许多权贵争相委托他作画。画家本人应接不暇,往往只完成素描,后续交由他的弟子们去完成最终的作品。这幅习作体现了鲁本斯的素描功底和创作天赋。作品中两个大胡子壮汉仿佛挟风从画面右上方突然冲出,脸上的光影显现出一种自然又不乏戏剧性的流动感:对光影的处理也是鲁本斯所擅长的。</p> <p class="ql-block">世俗肖像间奏的强化</p><p class="ql-block">16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委托画家为自己作画,以给宅邸增光添彩,肖像的主角因此呈现出广泛的社会阶层构成。一方面,艺术家受雇于委托人照他们的授意进行创作;另一方面,他们也以自己的方式诠释自己艺术的对象。威尼斯画派的画家格外擅长以姿势、手势和风景细节呈现人物心状态,用幽暗背景中渐变的光色和特殊的道具展示这些人的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吉罗拉莫.罗玛尼诺的“绅士音乐会”(布面油画),创作于16世纪50年代。</p><p class="ql-block">吉罗拉莫.罗马尼诺是16世纪上半叶布雷西亚的主要画家,主要在意大利北部工作。在他的作品中能够看到乔尔乔内和提香的影响。</p><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中的五位绅士正沉浸于演奏乐器。白与赭石相间的地板营造出空间感,透过他们身后的拱门能看到室外山景。那时意大利大量生产天鹅绒等具有观赏性的面料,男士们选择该面料套上装饰性假袖子以形成独特的穿着效果。</p> <p class="ql-block">丁托列托</p><p class="ql-block">效仿米开朗基罗画家</p><p class="ql-block">丁托列托( Tintoretto ,1518--1594年)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著名画家。</p><p class="ql-block">生于威尼斯,1594年5月31日卒于同地。原名雅各布·罗布斯蒂是提香最杰出的学生与继承者。作品继承提香传统又有创新,在叙事传情方面效仿米开朗基罗,突出强烈的运动,且色彩富丽奇幻,在威尼斯画派中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圣洛克兄弟会会长吉罗拉莫·罗塔的肖像</p><p class="ql-block">丁托列托(本名雅各布·罗布斯蒂,</p><p class="ql-block">多梅尼克·罗布斯蒂之父,1518-1594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创作年代:约1564-1565年</p><p class="ql-block">这幅肖像画的是威尼斯圣洛克兄弟会的会长吉罗拉莫.罗塔。丁托列托从1565年起就服务于该组织,直至去世。罗塔是丁托列托在兄弟会中的赞助人,对画家的艺术才华坚信不疑。因此丁托列托画了这幅肖像以示感激。</p><p class="ql-block">画面上这位六十多岁的贵族头部以略偏四分之三的角度偏向一侧。脖颈上的马刀型白色领口在黑色的衣服和背景的衬托下格外突出。他以专注、坚定又略带超然的目光望向画外,似乎在努力维持着画家要求的特定姿势。</p> <p class="ql-block">提香的晚年画作,非常动人</p><p class="ql-block">#提香《圣哲罗姆》画中白发苍苍的圣哲罗姆正在忏悔。这是提香90岁以后的画作,他活了99岁,最后的几年他几近失明。</p><p class="ql-block">博学的神父圣哲罗姆(347-419),是当时人文主义者的模范,是基督教学者的理想形象。也是他将通行本《圣经》由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翻译成了拉丁文。</p><p class="ql-block">圣杰罗姆经常以忏悔、苦修和冥想者的形象出现,有时也会被描绘成一只猫头鹰,象征着智慧和学术。经常伴随他出现的还有一颗头骨、狗和狮子,头骨代表"思考死亡"( Cogita Mori ,一句拉丁语告诫),狗代表着忠诚,狮子是他的追随者,因为圣杰罗姆为狮子拔掉了扎在爪子上的刺,结束了困扰它的痛苦,获得了它的追随,这其实也是有寓意的。</p> <p class="ql-block">祷告中的抹大拉</p><p class="ql-block">多梅尼科·罗布斯蒂(1560年﹣1635年)</p><p class="ql-block"> 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创作年代:约1590年</p><p class="ql-block">62.5x43.5 cm </p><p class="ql-block">多梅尼科是雅各布.丁托列托的儿子,像许多家庭培养的艺术家一样,多梅尼科在父亲的工作室里学习绘画。他在父亲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用明暗对比清晰的圆润四肢和躯干取代了父亲那"快速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条"。</p><p class="ql-block">在这幅作品中,画家利用椭圆形的版面营造出宁静而庄重的氛围,又在人物的周身绘制了一圈淡淡的金色光芒,与黑暗的背景构成了鲜明对比。从画面女子鲜活的肤色上可以看出雅各布.丁托列托的色彩传统,但与其父不完整的、斑驳的笔触不同,多梅尼科对人物的描绘极为精准,笔法干爽流畅,呈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p> <p class="ql-block">夏季寓言</p><p class="ql-block">巴萨诺(本名吉罗拉莫.达.庞特,1566-1621年) </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创作年代:16世纪晚期</p><p class="ql-block">91x118 cm </p><p class="ql-block">吉罗拉莫出身绘画家族巴萨诺,其父雅各布以"圣经﹣ T 牧歌"主题的画作闻名于世。这幅画是吉罗拉莫对父亲的代表作季节系列寓言画中夏季寓言的再创作。</p><p class="ql-block">吉罗拉莫的作品淡化了雅各布原作中(现藏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宗教意味,只保留了乡村生活热闹、繁忙的场景。前景中一群男女和孩童正忙着剪羊毛,背景中一群人在忙着收割,并将一捆捆的羊毛装上车。作品中人物众多但不凌乱,这正是典型的威尼斯画派的风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