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临清贡砖被视为国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临清贡砖,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明清时期,专供朝廷使用。是山东省的中华传统手工技艺,以其独特的质地和精湛的技艺,一直被视为国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临清贡砖,始于明初,止于清末,有五个世纪的历史。明代时,由工部营缮分司督理烧制,清代则由山东巡抚、东昌府监办、临清州承办,每年向朝廷缴纳数百万块城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临清贡砖上都刻有铭文,记载着制作年月、地点和姓名等信息。这些铭文仿佛是身份证明,带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由此,可以追溯贡砖的产地、制作时间,甚至是制砖匠人的名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临清贡砖之所以有名,源于其独特的土质和高超的烧造工艺。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上的临清,积累了丰富的淤积土,质地黏沙、细腻纯净,像是一层红、一层白、一层黄,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莲花土”。这种含铁量适中的土质,极适合烧制青砖。从原料起,临清贡砖就占尽先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清两代“岁征城砖百万”,当时临清每年的贡砖烧造实际数量应远远超出几百万块的贡砖数量。北京故宫、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各城门楼、钟鼓楼、文庙、国子监及各王府营建中所用的临清贡砖比比皆是,处处可见。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等皇家陵园营建中所用的“寿工砖”也由临清烧造。此外南京中华门城墙、玄武桥,曲阜孔庙,德州减水坝,张秋镇荆门、阿城、七级等闸坝等处也相继发现临清贡砖,这些砖至今不碱不蚀、敲击有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临清贡砖,生产工艺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取得的独特经验,明清时期用此工艺生产的大青砖已被故宫等多处世界级文化遗产建筑所用。 几百年来,此砖不碱不蚀,质地仍坚硬如石,显示了临清贡砖烧制工艺的高超。临清砖开发并恢复生产后,已用于蓬莱水城和成都杜甫草堂的维修,现正扩大生产规模, 以满足全国各地古建筑的修建使用如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