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庭外,夏蝉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它们用高亢而清脆的声音,奏响了夏日的乐章。每一声蝉歌,都那么高昂,充满躁动,像生命一样炽热,像生命一样绵长……那热烈的旋律,似乎在诉说着夏天的故事,又或是抒发着对生命无尽的热爱。这种声音,是夏天独有的音符,它让我们感受到夏日的热烈与生机。</p> <p class="ql-block"> 蝉的一生基本上只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地下,第二个阶段在树上。然而在蝉的一生当中,这两个阶段的分布非常不均匀,有的蝉可能就会在地下度过三年、五年、十三年甚至是十七年,在树上的寿命却只有几周、最长的寿命也不超过两个月。蝉的一生充满了神奇与奇妙,从卵到幼虫再到成虫,经历了漫长的地下生活和短暂的成虫生活。蝉的幼虫生活在土壤中,蜕皮后成为能在树上高歌的成虫,这一过程被视为一种净化与升华。<span style="font-size:18px;">数以年计的等待,只为换取一季的高歌。</span></p> <p class="ql-block"> 蝉在中国古代其被赋予复活和永生的象征意义,从周朝后期到汉代的葬礼中,人们总是把一枚玉蝉放入死者口中以求死者得到庇护和永生。古代文学中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民间则喜欢将蝉称作“知了”。这个名字更有意思:知是大智慧,是看清世间万象的通透;了是大超脱,是无欲无求无我的彻悟。小小知了,未必想过这些玄妙之事,它只是秉着本心而活,不贪婪,不苛求。三千林木,有一枝栖身;漫漫红尘,有清风流响,已经足够。 但就在它的一生里,经历了黑暗与光明,束缚与自由,爬行与展翅,黯哑与高歌……在生与死的两重门之间层层蜕变,实现了重生,不也是一种禅境的超脱吗?</p> <p class="ql-block"> 汉字中蝉和禅同音像形,颇为微妙。“禅”是佛家悟境,深不可说,而“蝉”呢?自然界中小小一虫,也是禅的参悟者吗? 古人认为蝉性高洁,“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隐身止语,出世发声,恰如君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因为不必厌烦宏亮的蝉鸣,无论是宣泄郁积太久的苦闷,还是高唱来之不易的狂喜,或是庆贺转瞬即逝的美好,都是一只小蝉对自我最大的肯定。也许对它而言,生存的意义正在于此:直面磨砺,不改初心。</p> <p class="ql-block"> 《西游记》里的唐三藏,为赴西天取经而屡遭劫难,途中妖魔鬼怪有之,美色钱权有之,都不曾动摇他的本心,从“知佛理”到“了尘缘”,才能修成正果,与蝉的坚持何其相似──巧妙的是,唐三藏的前世,正是佛前金蝉子。其实不论是圣僧还是凡人,生活中都总会遇见一段沉闷冗长、如黑洞一般看不见尽头的苦难,但正是这样的时光,才是即将迎来蜕变的生长期。</p> <p class="ql-block"> 一声蝉鸣,是对生命冲破黑暗的歌颂;一声蝉鸣,又是对时间长河里置入多年黑暗一朝重见天光的抗争。<span style="font-size:18px;">懂得了蝉鸣,或许就懂得了生命。</span>生而为人,谁不曾如蝉一样坠入泥土,谁又不曾如蝉一样,披上坚硬的盔甲拼搏冲突,我们都渴望着有一天能展翅飞翔,高枝放声。</p><p class="ql-block"> 人生苦难处,正是修行时。最浓烈的希望,往往藏匿在最深层的黑暗当中,你熬过了这些苦痛,便可拨云见日,月朗云清。虫成蝉是身体的重生,人入禅是灵魂的涅槃。请相信,身外逼仄的禁锢正在断裂,心中孕育的翅膀即将挣出。摒弃杂念,秉持初心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阳光和一切美好,就在前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