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何必曾相识—— 怀念廉文彬同志

舸斋闲人

<p class="ql-block">一年多了,一个人,时不时总会被想起,这个人,就是廉文彬老书记,久久难忘,可见他在我心中的位置,何其重要。只可惜,他走了,走的那么匆忙,连最后一面也未见到……。我们的相识,是在一二年,入住东方明珠小区之后,同为退休老人,让我们有了交往的基础。那时,他每天都在门卫室看报纸,而我每天都去那里取报纸,相同的志趣,有了共同话题,党校理论教师出身的他,丰富的党史知识和讲解,深深的吸引了我,从比我们有了交往,一来二去,竟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之交。廉老是一位资深的老干部,性情温顺,亲切随和的性格,平易近人。一生涉足党、政、财、文四个领域,阅历加资历,是他受人敬重和爰戴的主要原因。由于家境贫寒,过早辍学,全靠工作后自学,才有了自已后来的出彩人生。他还喜欢舞弄文字,时不时写个东西发表在报端,这也是我们二人几年来交往的主要话题。他原本在运城行署六院有一住处,因儿女都在临猗,所以也就叶落归根,他的晚年实际都是在临猗度过的。同在一个小区,他七楼我八楼,相鄰为伴,也为我们的交往提供了方便。老伴早他几年离世,孤身一人,虽有保姆陪侍,但不久就被女儿接到城</p> <p class="ql-block">西的奥运花园居住,此一别,虽偶有电话相互问候,但却再也没有見过面……。回忆廉老生前和我交往的许多事,至今想起,仍是非常感人。细微之处,足见其人品的高洁和不俗。印象最深的是,老伴去世后,他要以自已的名义为老妻立碑,意在感念其一生的不易和陪伴,并用心书写了一篇《祭妻文》,要我帮他修改和提些意见,交谈中,方知他的一生,都是以工作为重,家中大小事项都是老妻一人承担,包括老人儿女的婚丧大事,从来没有拖累过他,他只所以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没有老妻的付出是绝对不可能的。相濡以沫,患难与共,可谓是,一世夫妻三生情,令我倍加感动。丈夫为亡妻树碑本不多见,但现实中的某些事确实颠覆了人们的许多认知。廉老乃真君子矣!为了帮其了却心愿,我建议他可以《纪念碑》的形式勒石,但要给儿女畄有百年后的合葬碑位置。廉老的最后岁月,精神虽仍矍铄硬朗。但毕竟是九旬挂零的人了,自知余年宝贵,所以开始考虑和安排自己的身后事。最终捋出的首要一条便是,把自己多年来的一些文稿付梓成册,畄给下一代,让后人从他一生的成败得失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此举不失为功在千秋的一件大善事。迨一本《时光畄痕》出版后,作</p> <p class="ql-block">者亲自登门赠书给我,又一次使我感动又感激。不负厚爱,认真拜读后,我写了一篇《千金难买时光痕》读后感,并有幸被《临猗通讯》的副刊发表。也祘是,对老先生的一点回敬吧!零碎的记忆虽都是些小事,但可以助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和了解廉老。如我曾赠送一本父亲的囬忆录《于天自述》给他,他读后给我讲解了知识分子和工农大众投身革命的前提区别。并以老前辈尊称我父和对我攵亲的革命精神大加赞赏。说明他和革命事业的感情之深。还有一次,我们一块研究文章的″序″和"前言"有何区别时,我说,″序″多是他人代写而″前言"只是作者本人对作品的简单介绍和说明。他人写"序″可以对作者褒奖,而作者却不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样会被读者嗤笑。对与不对暂且不说,此事足见他对知识的渴求和认真。他在李汉公社任书记时,有一下属计划出书,并带自己的稿件找他,求其帮忙润色,廉老除提出自己意见外,还又征询我的看法,这些都能显示出,他的谦虚谨慎,认真负责的高尚情操……。廉老是我的笔友,也是我的兄长和老师,我们交往,虽只有短短的五、六年,但我却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此生相遇也是我的福份。逝者安息,生者常念,点一盏心灯,送上我的怀念之情。愿天堂里的廉老,一切安好!一切安好!</p> <p class="ql-block">雷 波 2024年6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