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六月六日游余姚泗门状元楼

干积芳

<p class="ql-block">甲辰六月六日游余姚泗门状元楼 </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6日下午,晴空万里,梅雨淅淅,酷暑高照,骑车前往离故乡居住地有八里路程的泗门古镇,赴古镇内的状元楼游览参观。</p><p class="ql-block">说起泗门镇内的状元楼,余姚泗门人无人不晓,因为有状元谢迁,有这位被乡人世世代代尊称为“谢阁老”的乡贤人物。状元楼,它已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了,而是古镇的一个乡闾地理标志,乡人心中的一座文化丰碑。</p><p class="ql-block">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十二月二十八日,东方晓亮,一颗文曲星降落于绍兴府余姚县东山乡第四门一户耕读之家。这一户主人名谢莹,时正在福建布政使司任都事(从七品小官),这一年,泗门家中新屋落成,又喜获长孙出生的消息,常年在外任职的谢莹不禁喜极而泣,他参考《诗经》中“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给长孙取名“迁”。</p><p class="ql-block">谢迁自小聪慧,6岁开蒙,8岁时从舅父邹珙先生学。他对读书特别用功,常常一人居于书房之中,埋案苦读。其父谢恩见小孩是一颗好苗子,遂悉心教养。谢迁12岁时,谢恩以礼经授之,谢迁写出来的文章语句通顺,义理通达,谢恩看后不禁心中暗喜。</p><p class="ql-block">重修之前的状元楼(摄于2005年)</p><p class="ql-block">成化三年(1467),谢迁考中邑庠生(俗称秀才),之后,谢迁两应乡试不中。成化十年,又经过三年励志苦读,谢迁第三次赴省城参加乡试,这一年,谢迁考运大开,乡试放榜,谢迁考中了浙江乡试第一名解元。</p><p class="ql-block">明代《举子观榜图》</p><p class="ql-block">成化十一年春,谢迁在京参加礼部会试,副主考丘濬得卷,甚称赏,取谢迁为会试第三名。会试之后,京城先是连日有雨,及殿试之日,天忽晴霁,缙绅皆喜,以为这是朝廷得人之兆,殿试金榜一开,谢迁名列第一甲第一名,谢迁由此成为了余姚明代状元第一人。 </p><p class="ql-block">丘濬画像 </p><p class="ql-block">谢迁(1449-1531),字于乔,号木斋。状元及第后,历官翰林院修撰、左庶子、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弘治八年(1495),皇帝诏命谢迁入阁参与政务,时谢迁仅有47岁。弘治十一年二月,太子出阁,特加谢迁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p><p class="ql-block">谢迁画像(录于《泗门谢氏二房谱》)</p><p class="ql-block">明武宗登基,加授谢迁光禄大夫、勋柱国,为正一品官阶。时宦官刘瑾擅权乱政,谢迁请诛刘瑾事败后引疾致仕,正德四年(1509)又遭刘瑾陷害,被夺诰命、玉带服物。次年八月,刘瑾伏诛,谢迁蒙诏复职,仍令致仕家居。嘉靖六年(1527)复起,改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充《明伦大典》总裁官。次年以衰疾告归,嘉靖十年逝于家,享年83岁。作为四朝元老、三朝大学士,谢迁一生功绩卓著,他去世后,明世宗特赠太傅,谥号“文正”,这是作为一位文臣所能享受的最高荣誉,无以复加。</p><p class="ql-block">谢迁不但以秉节直亮名世,在文化方面,谢迁的贡献亦是非常卓越,他以翰林史官起步,与修《宪宗实录》、总裁《大明会典》,二任会试同考官,弘治九年任会试正主考,为明代余姚人任会试正主考第一人。他著述丰富,有《文正公集》四十卷、《归田稿》八卷等。</p><p class="ql-block">状元楼是谢迁出生当年谢家所建新居,也是谢迁少年读书处,位于泗门镇大学士第北首,因谢迁考中状元,故此楼名为状元楼。楼西有池塘一处,相传是谢迁苦读时的洗砚之处。</p><p class="ql-block">谢文正像(录自《古圣贤像传略》)</p><p class="ql-block">明末时期,谢氏二房日渐败落,“状元楼”曾顶给外人使用,清康熙年间由谢迁七世孙谢钟和赎回,之后一直由谢迁裔孙居住,2013年年底,在泗门镇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状元楼得以修缮,并向社会开放展示,现已成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泗门一处重要的人文景点。游览参观后,得益匪浅,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3日晨干积芳写于浙江余姚郎霞干家路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