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相约江西二

晓林…刘

<p class="ql-block">5月21日:陶溪川、御窑厂</p><p class="ql-block">来景德镇必来陶溪川!这里是拍照打卡圣地,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每一个地方都能拍出大片。</p><p class="ql-block">陶溪川对原国营宇宙瓷厂22栋老厂房、煤烧隧道窑、圆窑包、工业设施等原汁原味保护修缮,完全保留原有建筑肌理和风貌,真正留存时代信息与印记。如今,独具特色的锯齿形、人字形厂房、高耸的烟囱、水塔,以及墙上的老标语、口号通过精巧设计,将这些原生态的物件“变废为宝”融入到街区每一个角落,让陶瓷人在这里能找得到温存和记忆。</p> <p class="ql-block">晨起因一直下雨,还是决定去陶溪川淘瓷器。先来杯猫屎咖啡提提神。</p> <p class="ql-block">喝完咖啡雨还没有停的意思,冒雨转吧,鱼贯出入各个店面,寻找心仪的瓷品。</p> <p class="ql-block">下午4点半左右前往御窑厂参观。</p><p class="ql-block">御窑厂是明清两代的官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也包括朝廷对内外的赏赐和交换。御窑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初设时有窑20座,宣德年间增至58座。由于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并可以不计工本地提高创新品种,这客观地促进了制瓷技术的进步和发展。</p><p class="ql-block">御窑厂基本每100件成瓷品,可能仅有4件入宫使用,而绝大多数瓷器次品、试制品和贡余品,按照制度都必须集中砸碎后埋藏在窑厂内,以禁绝流入民间。</p> <p class="ql-block">古井</p><p class="ql-block">进入御窑厂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口古井。据记载,1982年因珠山路扩建,挖到了一口井。在井的周围出现了大量的瓷器残片,瓷底落款不是宣德就是嘉靖、永乐,瓷的釉面非常少见。经文物部门专家学者确认,这便是明清时期景德镇的御窑窑址所在地。</p><p class="ql-block">此后的二十年,经过对周边考古发掘,已陆续发现了元代和明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成化、弘治、正德等历朝官窑瓷片,出土了一批稀世珍宝及独一无二的孤品,获得瓷器碎片竟有数十吨、若干亿片。</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是我国唯一一处能全面系统反映官窑陶瓷生产和文化信息的历史遗存。遗址公园景区从南至北依次包含:古井、明代作坊遗址、缮瓷坊修复研究中心、明代御窑南麓遗址、佑陶灵祠、御窑工艺博物馆、御诗亭、龙珠阁、北麓遗址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缮瓷坊修复研究中心</p> <p class="ql-block">御窑厂遗址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结束于清宣统三年(1911),历经明清两朝27位皇帝,为皇帝烧造御瓷长达542年。</p> <p class="ql-block">明代南麓遗址,为明代中期马蹄窑炉群,已发掘清理出17座窑炉,窑前工作面、窑门、火膛、窑床、烟道、排烟室、护窑墙等。</p><p class="ql-block">遗址内同时也出土了成化斗彩鸡缸杯的碎瓷片,鸡缸杯是成化皇帝专门为万贵妃烧制的瓷器。这位具有深厚艺术修养,又善于绘画的皇帝,对小巧精致的工艺品情有独钟。在他的倡导下,成化官窑烧造出瓷质精美、彩饰优雅、小巧别致的斗彩瓷器,成为明代官窑之冠,故“成化斗彩”一直被后人视为珍品。</p> <p class="ql-block">佑陶灵祠,祠内供奉风火仙师童宾像,两边是做坯、托坯、收兜脚、打杂的小扶手、二扶手等各脚窑工师傅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珠山</p><p class="ql-block">自古就是景德镇的象征。现在我们眼里看到的似乎就是一个小土包,然而它并非是天然的山地,而是历代的瓷器残片以及碎渣和角料堆积起来的山头,地底下埋藏着无数珍贵文物。遗存上面是清代的瓷片,最下面是元末明初的瓷片,这让我们大大地了解了元、明、清各代官窑的历史。</p><p class="ql-block">今天新建的龙珠阁是一幢仿明重檐宫廷建筑,共6层,位于珠山旧址之上,气势恢弘,巍峨壮观。</p> <p class="ql-block">龙珠阁</p> <p class="ql-block">网红打卡将龙珠阁与青花瓷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p> <p class="ql-block">龙珠阁西眺,远处是陶阳楼原名昌南阁,与陶阳里御窑景区相融合,成为昌江岸边瓷都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龙珠阁东眺,明清窑作坊群的烟囱。</p> <p class="ql-block">在龙珠阁的东侧,还有一组红砖砌筑的窑炉式建筑格外醒目,时尚、艺术、独具特色,这就是景德镇御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展出的瓷器都是由御窑厂出土的碎片修复而成的,没有一件瓷器是完整的。其藏品大多为孤品、绝品,为海内外罕见。其中元青花五爪龙纹围棋罐、明洪武釉里红地白缠枝莲纹大碗、明永乐白釉三壶连通器、明宣德青花行龙纹蟋蟀罐、明宣德斗彩鸳鸯莲池纹盘、明成化三彩鸭形香薰均是“镇馆之宝”,为世人所仰慕。</p> <p class="ql-block">御窑博物馆的建筑形式源于当地传统柴窑的启发,是复杂的双曲面,有强烈的东方拱券特征。建造过程中不用脚手架,而是利用砖的收分错位,借助重力完成的。博物馆分地上、地下两层。</p> <p class="ql-block">八个大小不一的窑状拱形结构,在夜晚时分因有灯光的照射,给人以美轮美奂的感觉,引得游客纷纷在此拍照。</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建筑布局不仅让人感到体量的亲和感,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视觉享受。</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博物馆美仑美奂。</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 粉彩九桃纹天球瓶</p> <p class="ql-block">明.成化 素三彩鸭形采香薰</p> <p class="ql-block">明.宣德 青花元龙纹蟋蟀罐</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 青花缠枝莲纹大碗</p> <p class="ql-block">明.永乐 甜白釉镂空锥花三壶连通器</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 釉里红地白缠枝莲纹碗</p> <p class="ql-block">三面青山一面水, 一成瓷器半城窑,一个缀满艺术的世外“陶”园,在深浅小巷、青砖黛瓦中不喧不张。现如今近10万平方米的明清窑作坊群,与御窑厂和遗址区有机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完整的窑作体系。</p> <p class="ql-block">明清窑作坊群保留了景德镇特有的明清传统坯房。</p> <p class="ql-block">徐家窑,习总书记曾经在此参观。</p> <p class="ql-block">明清作坊群曾经的窑形,以制图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直观明了。</p> <p class="ql-block">龙窑</p> <p class="ql-block">葫芦窑</p> <p class="ql-block">马蹄窑</p> <p class="ql-block">蛋形窑</p> <p class="ql-block">现如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御窑厂设立了考古研究所,派瓷器修复专家现场指导工作。在成千上万的碎片中层层筛选,让一块块瓷片再现华彩。这是景德镇的幸事,是china的幸事,是历史与文化的幸事。读懂了景德镇御窑厂,也就读懂了明清官窑史!</p> <p class="ql-block">一天的游玩己是夜晚时分,御窑厂的大门已是华灯璀灿,流光溢彩了。</p> <p class="ql-block">5月22日:中国陶瓷博物馆、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p><p class="ql-block">来景德镇必须打卡“中国陶瓷博物馆”。按提前预定好的时间,进入参观。</p><p class="ql-block">景德镇陶瓷馆分“历史之部”、“新中国之部”和专题展览厅,共有9个固定展厅。其中4个是古瓷展厅,分别为五代、宋、元展厅,明代展厅,清代展厅和民国展厅;现代瓷5个展厅,即釉上彩瓷、釉下彩瓷、雕塑瓷、高温颜色釉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获奖作品展厅。</p><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p><p class="ql-block">该展厅由五代、宋代和元代三部分组成。其中以宋代的影青瓷、印花瓷和元代的青花瓷、高温颜色釉瓷最为夺目。</p><p class="ql-block">第二展厅</p><p class="ql-block">该展厅主要以明代官窑器为主,在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和装饰手法主要有青花、青花斗彩、五彩、红绿彩和颜色釉等。</p><p class="ql-block">第三展厅</p><p class="ql-block">该展厅展出的是景德镇陶瓷史上最为璀璨的清代陶瓷。此时景德镇陶瓷工艺集中了汝窑、龙泉窑、哥窑等各大名窑的陶瓷技术。青花装饰技法进一步提高;分水法的使用达到了中国绘画的效果;陶烧瓷炼技术在郎窑红、钧红、裂纹釉等高温颜色釉瓷中得到了体现;粉彩技术在清代晚期达到了一个高峰。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确定了景德镇陶瓷向绘画装饰方面发展的大趋势,为景德镇现代陶瓷在世界陶瓷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打下了牢固的基础。</p><p class="ql-block">第四展厅</p><p class="ql-block">该展厅是民国时期的陶瓷展。这个时期由于诸多的历史原因造成了景德镇陶瓷史上的一次衰退。整个陶瓷界只有在陶瓷绘画领域一枝独秀,出现了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一批陶瓷彩绘艺术家,并留下了许多佳作。</p><p class="ql-block">第五展厅</p><p class="ql-block">该展厅是景德镇现代陶瓷展。展出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景德镇各种工艺陶瓷。</p> <p class="ql-block">美好的一天从多姿的云朵开始。</p> <p class="ql-block">北宋 青白釉连盖魂瓶</p> <p class="ql-block">南宋 青白釉带盖魂瓶</p> <p class="ql-block">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p> <p class="ql-block">明 青花大龙缸(修复)</p><p class="ql-block">明代的大龙缸烧制工艺、流程非常繁多、复杂,成品率非常低。皇帝下御旨建造,可以说是“以国家之财力,尽天下之资源,聚全国之巧匠,集士人之智慧”。虽耗费大量精力创作万千龙缸,但迄今为止,全世界依然没有留存一只完好的青花大龙缸。</p> <p class="ql-block">明成化 鸡缸杯(半成品)</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 古彩琴棋书画人物图瓶</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 青花龙纹碗</p> <p class="ql-block">清雍正 粉彩孔雀牡丹纹盘</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 粉彩兽耳百鹿尊</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 古彩锦地开光花鸟山水龙纹四方瓶</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 黄地青花九桃纹盘</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一角同时还展出,四川广源三星堆出土文物现代话语,太逗了。</p> <p class="ql-block">从中国陶瓷博物馆出来继续打卡下个景点—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p> <p class="ql-block">云海一般的天空依然多姿多彩。</p> <p class="ql-block">博览区大门抓拍几张,云朵太漂亮了啦。</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古窑始建于五代,在宋、元、明、清后不断发展壮大。</p><p class="ql-block">1980年,政府决定把散落在市区的部分古窑场、古作坊、古建筑异地集中保护,形成了占地83公顷,集文化博览、陶瓷体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景区分为历代古窑展示区、陶瓷民俗展示区、水岸前街创意休憩区三大区域。</p><p class="ql-block">历代古窑展示区内有古代制瓷作坊、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产作业线、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风火仙师庙、瓷行等景点,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以及传统名瓷精品。</p> <p class="ql-block">窑神童宾塑像</p> <p class="ql-block">风火仙师庙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建筑分享堂及后寝两部分。</p> <p class="ql-block">进大门入古窑区。</p><p class="ql-block">让人感到吃惊的,这里不但完好修复了元、明、清各代的几个古窑,而且个个窑都还在使用,年年都在烧制新瓷!</p> <p class="ql-block">宋代龙窑是中国传统陶瓷窑炉之一,窑炉依山势倾斜砌筑,形状似龙而得名。结构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一般以茅草、树枝等为燃料。造价低、装烧量大,并可充分利用余热。利用自然山坡建造,火焰抽力大,可形成烧造青瓷、影青瓷的还原气氛。</p> <p class="ql-block">元代馒头窑,是景德镇宋元明时期使用的典型瓷窑之一,窑形以近似馒头而得名。有的馒头窑窑床的平面呈马蹄形,故又称马蹄形窑。馒头窑属于半倒焰式窑炉,火焰自火膛喷向窑顶,再倒向窑床,烟气从排烟口、竖烟道、经烟囱排出窑外。馒头窑烧成温度可高达1300摄氏度,并可形成还原气氛。</p> <p class="ql-block">明代葫芦窑为景德镇葫芦形柴烧瓷窑的简称,古人说其“窑形似卧地葫芦,前大后小”。此种窑兼备了宋元时期龙窑和馒头窑的优点,烧成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整个明代景德镇制瓷业发展和清代镇窑的形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清代镇窑(简称“镇窑”)是我国传统窑炉中独具风格的瓷窑。窑房是穿逗式木构架建筑。全长15---20米,容积为300立方米左右,最高处6米上下。烧炼以松柴为燃料(故又称“柴窑”),火焰长而灰分少,不含有害物体,适宜烧还原焰,对于白瓷,青花瓷,颜色釉等的釉面呈色效果良好。镇窑是迄今保存最完整,最具价值的古窑瓷窑。</p> <p class="ql-block">清代狮子窑是清代用于烧造民间日用瓷的窑炉,它以树枝杂木为燃料,因投柴口大,外形像狮子,故称狮子窑。景德镇清代有狮子窑70余座,1928年统计尚有22座,但现今已难觅踪迹。</p><p class="ql-block">由于狮子窑是民用窑炉,造型大小没有统一标准,百年间缺乏传承与保护,我们现在看到的狮子窑是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通过走访老窑工、考察论证、查阅资料等复建的清代狮子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器作</p><p class="ql-block">此作坊主要生产日用瓷小件器物,其中包括碗、盅、杯、碟等品种,胎质细腻,造型规整,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于世。有专人演绎古代制瓷工艺。</p> <p class="ql-block">在明清御窑区,复建了一批明清时期的特色窑炉。</p> <p class="ql-block">青窑</p> <p class="ql-block">龙缸窑</p> <p class="ql-block">风火窑</p> <p class="ql-block">色窑</p> <p class="ql-block">滥熿窑</p> <p class="ql-block">匣窑</p> <p class="ql-block">短短的几天景德镇之行到此就结束了。无论是陶瓷博物馆、古窑民俗博览区,还是陶溪川,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留点期盼以后再来。</p> <p class="ql-block">我们入住的酒店外有一整面古碎瓷片墙,无愧是古瓷之都。</p> <p class="ql-block">5月23日:南昌海昏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刘贺即海昏侯,又称西汉废帝。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即位仅27日。</p><p class="ql-block">刘贺在父亲去世后成为第二位昌邑王,时年四五岁。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二十一岁汉昭帝刘弗陵驾崩,没留下子嗣。霍光辅佐根基浅薄的昌邑王刘贺登临大宝。即位之后的刘贺既缺乏宫廷政治经验,又不愿充当权臣霍光的傀儡,便与心腹密谋除去霍光。但因阴谋泄露,被霍光以行为“淫乱”、危及社稷令刘贺回到昌邑国故地。元康三年(前63年),汉宣帝诏封刘贺为海昏侯,神爵三年(前59年),刘贺去世。</p><p class="ql-block">消失了2000多年的海昏侯国遗址清晰重现,这是一个列候身世传奇的侯国。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由王而帝,由帝而民,由民而侯,跌宕起伏,世所罕见。</p> <p class="ql-block">“西汉遗韵”广场雕塑,是雕塑家吴为山先生领衔设计的,其创意源自遗址出土的戈形玉饰件,形成一道“门”的意象。</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目前己出土金器、青铜器、玉器、竹简、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昏侯墓出土三大国宝:</p><p class="ql-block">孔子徒人图漆衣镜、论语竹简、刘贺玉印</p><p class="ql-block">1、孔子徒人图漆衣镜:这是现存最早的孔子形象文物珍品,代表了西汉时期漆器的巅峰之作。镜匣上描绘了孔子及颜回、子贡、子路等弟子的画像和生平事迹,是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重要物证。</p><p class="ql-block">2、论语竹简:这是西汉儒家经典文献的代表,是失传一千八百多年的《齐论语》版本,比《论语》通行版本多两篇内容。这一发现为研究西汉时期的儒家思想和文献传承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3、刘贺玉印:该印为和田白玉、螭纽,属汉代玉印之精品。作为墓主为汉废帝刘贺的关键实证,刘贺玉印不仅证明了墓主身份,同时也是汉代玉印艺术的重要代表。</p> <p class="ql-block">进入博物馆,巨大的海昏侯刘贺雕像迎面而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刘贺人生轨迹</p> <p class="ql-block">刘贺家族世系表</p> <p class="ql-block">国宝之一: 孔子徒人图漆衣镜</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刘贺墓的主椁室内。衣镜集镜体、镜背、镜掩(镜盖)、镜架与图文为一体。镜背表里均髹红漆,孔子及其弟子画像绘于镜背上。此外,衣镜上有1850个字,其中衣镜背面关于孔子的文字记载有600字,另有《衣镜赋》19行文字。</p> <p class="ql-block">出土时的“孔子徒人图漆衣镜”</p> <p class="ql-block">孔子徒人图漆衣镜(复制品),是目前我们现存最早的孔子形象文物珍品,是西汉时期漆器的巅峰之作。镜匣上有孔子及颜回、子贡、子路等弟子的画像和生平事迹,是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重要物证。</p> <p class="ql-block">最早的孔子画像</p> <p class="ql-block">最早的东王公像</p> <p class="ql-block">上方中间是神鸟(朱雀)两侧为仙人(东王公、西王母),左侧为白虎,右侧为青龙。</p> <p class="ql-block">国宝之二: 论语竹简</p><p class="ql-block">墓中出土了5200余枚竹简(古代的书籍),其随葬均为刘贺生前阅读或收藏所用的。</p> <p class="ql-block">出土时的论语竹简</p> <p class="ql-block">最早的齐论语</p> <p class="ql-block">国宝之三: 刘贺玉印</p><p class="ql-block">共三枚。第一枚为凤钮,出土于墓主遗骸的腰部位置,和田白玉质。印面阴刻“刘贺”二字,纽为高浮雕幼螭。以螭纽为印在汉代实属罕见。螭为龙生九子之一,此印可能暗藏刘贺为皇帝子孙的寓意吧。</p> <p class="ql-block">刘贺</p> <p class="ql-block">第二枚为龟钮,“大刘记印”玉印。出于主椁室东室南部。</p><p class="ql-block">大刘”表示墓主是汉室宗亲,印钮为龟形。</p> <p class="ql-block">大刘记印</p> <p class="ql-block">第三枚就是龟钮 无字玉印。</p><p class="ql-block">尺寸和大刘记印差不多,同样也是龟钮,也同样出于主椁室东室南部,却没有刻印文。</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金器包括饼形金、褭蹏金(马蹄金)、麟趾金、金钣等,其重量达115公斤,纯度均超过95%以上,超过此前考古出土西汉金器的总和,这是汉代考古出土金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一次。</p> <p class="ql-block">出土最多最全的金币</p> <p class="ql-block">金饼</p><p class="ql-block">重约250克的饼金100枚,被放置在刘贺主棺的底板上共20行、每行5枚。</p> <p class="ql-block">马蹄金、麟趾金</p><p class="ql-block">最值得一提的是马蹄金和麟趾金,它们是汉武帝为祥瑞寓意而制作的黄金纪念币,是来自皇帝的特殊赏赐。</p><p class="ql-block">马蹄和麟趾,分别指的是天马的蹄和麒麟的趾瓣。48枚马蹄金和25枚麟趾金,出土于刘贺主墓的内藏椁中。</p> <p class="ql-block">金板</p> <p class="ql-block">大量铜钱</p> <p class="ql-block">出土大量青铜器</p><p class="ql-block">“海”字铜印,是海昏的缩写。</p> <p class="ql-block">青铜染炉</p> <p class="ql-block">青铜燕鱼缸灯</p> <p class="ql-block">瑞兽形青铜镇</p> <p class="ql-block">青铜动物玩具</p> <p class="ql-block">流金镶玉龙首四足青铜匝</p> <p class="ql-block">青铜博山炉</p> <p class="ql-block">青铜提梁金华鋞,一种保温食器。</p> <p class="ql-block">青铜蒸煮器</p> <p class="ql-block">编钟</p> <p class="ql-block">出土大量玉饰</p><p class="ql-block">玉组佩</p> <p class="ql-block">玉片饰、玛瑙、圆形玉饰。</p> <p class="ql-block">玛瑙贝形带饰</p> <p class="ql-block">太热了,打卡文创冰淇淋。</p> <p class="ql-block">从博物馆出来乘车前往墓地遗址参观。</p><p class="ql-block">一望两千年,汉风今犹在。让我们透过那闪耀的良金美玉、庄重的青铜礼器、博大的儒学经典等,体会先祖的智慧和灵气,领略大汉候国的气度与风范,感受中华文明的悠远与灿烂。</p><p class="ql-block">再见,海昏侯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5月24日:南昌滕王阁、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八一广场</p><p class="ql-block">滕王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由当时的江州刺史滕王李元婴下令建造。滕王阁建在赣江之滨,背靠青山,面对江水,楼高七层,每层都有不同的主题和装饰。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文化符号。著名文人杜甫、白居易、苏轼等都曾在此留下他们的足迹和作品。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散文,使滕王阁成为了文学艺术的瑰宝。</p><p class="ql-block">《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都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先后经历了29次毁建,现在的滕王阁是80年代根据梁思成在40年代绘制草图,采用混凝土仿木结构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共6层</p><p class="ql-block">第一层:主要展示的是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p><p class="ql-block">第二层:是暗层,主题为“人杰”的大型壁画。</p><p class="ql-block">第三层: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也是阁中一个重要层次。在廊檐下东西南北各有四幅巨型金字匾额,东为“江山入座”,西为“水天空霁”,南为“栋宿浦云”,北为“朝来爽气”。</p><p class="ql-block">第四层:也是暗层,“地灵图”列次呈现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风光的精华,与第二层合名为“人杰地灵”。</p><p class="ql-block">第五层:中厅正中屏壁上,镶置用黄铜板制作的王勃的《滕王阁序》碑,近10平方米,为苏东坡手书,经复印放大,由工匠手工镌刻而成。</p><p class="ql-block">第六层:也是暗阁。每天都会有很多场免费表演。大厅中央上方有一圆拱形藻井,寓含天圆地方之意。这一螺旋式藻井,在全国古建中不多见,给人以时空无限之感。</p> <p class="ql-block">藻井顶</p> <p class="ql-block">赣绣(豫章绣) 童叟喜蝶</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还有地下两层。这两层位于高台以下,分别是科举博物馆和清末代帝师朱益藩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万寿宫</p><p class="ql-block">万寿宫有着1600余年的历史,曾历经多次损毁与重建。它因祭祀而起,因江西移民的迁徙而盛,全世界1400多座万寿宫中,位于南昌市的铁柱万寿宫最为特殊,它被称为天下万寿宫的祖庭。</p><p class="ql-block">高大的门楣书有“铁柱宫”三字,往下依次可见景德观、延真观、铁柱延真之宫等名号,均为历代皇帝御封,足以凸显其万寿宫祖庭的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忠孝神仙”</p><p class="ql-block">“忠孝” 是儒家伦理纲常的一部分;"神仙"则代表道教的基本信仰和理论的最高追求。</p><p class="ql-block">净明道派将这两者结合起来,通过修身炼己和敬君孝亲的方式来达到修道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许逊,道教净明道派的祖师。传说他活了一百三十多岁,最终成仙升天。</p> <p class="ql-block">一左一右的石狮己面目全非。</p> <p class="ql-block">火府蛟井祠</p> <p class="ql-block">“铁柱锁蛟”井</p><p class="ql-block">据传,当时南昌时常遭受水患,是因为有条蛟龙盘踞在此,常常翻云覆雨,兴风作浪。查明缘由的许逊便手持神剑追杀这条恶龙。终于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许逊生擒了恶龙,并将它锁入万寿宫的八角井中,并以铁柱镇入地脉,自此河清海晏水患平。</p> <p class="ql-block">八一广场</p><p class="ql-block">南昌不仅是文化古城,还是“英雄城”,“八一起义”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国之重器055型导弹驱逐舰首舰被命名为“南昌舰”。</p> <p class="ql-block">金水河</p> <p class="ql-block">江西省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5月25日:庐山西海、黄石</p><p class="ql-block">庐山西海是我第二次来了,上一次是2023年的11月份,相隔半年湖水降了不少。但景色依旧美丽。</p><p class="ql-block">当晚入住黄石。</p> <p class="ql-block">5月26日:黄冈东坡赤壁公园</p><p class="ql-block">东坡赤壁,又称黄州赤壁,文赤壁(武赤壁在湖北咸宁市蒲圻,因江岸均为赤色石壁,壁上还有周瑜手书“赤壁”两字,并出土过不少三国时期的兵器)。因有岩石突出象城壁一般,呈赤褐色,所以称之为赤壁。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曾多次游览赤壁山,留下千古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如娇 赤壁怀古》。</p><p class="ql-block">现建的赤壁公园中拥有剪刀峰、白石龟、二赋堂、东坡陈列馆、栖霞楼、留仙阁、碑阁、酹江亭、坡仙亭、睡仙亭、放龟亭、问鹤亭等景观。到坡仙亭可看到苏轼的《赤壁怀古》这首词的石刻。二赋堂里《赤壁赋》的木刻真是字字如珠玑。而东坡陈列馆则收藏了不少有关苏轼的文物,尤其是苏东坡手书《景苏园帖》的全幅石刻,称得上是稀世珍宝。</p> <p class="ql-block">赤壁广场</p> <p class="ql-block">苏东坡雕像</p> <p class="ql-block">东坡祠</p> <p class="ql-block">苏东坡雕像</p> <p class="ql-block">二赋堂,始建清康熙初年,此堂为同治(1868)重修。堂内中央立有清人程之桢和民国人李开侁书写的二赋大型木壁。堂额由清人李鸿章题写。堂内嵌有杨守敬、徐世昌、程明超的书法石刻。堂前楹联为黄兴所撰。</p> <p class="ql-block">木壁的正面是清代书法家程之桢书写的《前赤壁赋》</p> <p class="ql-block">木壁的反面是民国时期书法家李开侁书写的《后赤壁赋》。</p> <p class="ql-block">碑阁</p><p class="ql-block">室内面朝入口处的巨大木壁上书写着关于苏轼书法手稿精品《景苏园帖记》的简介。而此帖的全套石刻共有126块,分嵌于此阁的四面墙壁上。这套石刻被列为国家保护的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景苏园帖记</p> <p class="ql-block">《景苏园帖记》石刻</p> <p class="ql-block">留仙阁,此阁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取坡翁长留阁中之意。阁内嵌有清䢀隆进士刘墉题跋的《东坡立屐图》、清人杨守敬书写的《留仙阁记》、范筠所著的《东坡游赤壁图》等书画刻。</p> <p class="ql-block">东坡立屐图</p> <p class="ql-block">东坡游赤壁图</p> <p class="ql-block">苏东坡亲书的《乳母任氏墓志》石刻碑</p> <p class="ql-block">坡仙亭,亭内嵌有苏轼自绘的《月梅图》和草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p> <p class="ql-block">石字藏,是专门用来焚烧写过字的废纸的地方,如此有仪式感的”字葬“行为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文化的尊重情怀。</p> <p class="ql-block">酹江亭,亭内墙壁上有康熙御书的《赤壁赋》和清代书法家一笔写就的”寿“字石刻。</p> <p class="ql-block">栖霞楼,原楼是宋代黄州的四大名楼之一,现楼是建国后重新修建的,楼额由当代著名作家茅盾亲笔题名。</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苏东坡的一生跌宕起伏,但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帮他坦然度过了人生逆境,成就其文学的辉煌。他的追随者不分男女老幼,跨越古今中外。现如今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对照一下苏轼的人生经历,或许会产生一些思想启迪吧!</p><p class="ql-block">行程至此是时候启程返回郑州家中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