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永州;古名零陵,雅称潇湘, 是湖南四大古郡之一。这座经历了2000多年岁月洗礼的古城,历史文脉清晰、文化积淀深厚、城市个性鲜明。古城永州,南接粵桂,北连衡岳,拥潇湘二水,生洞庭碧波,自然风光秀美旖旎,人文底蕴十分丰厚。 </p> <p class="ql-block">零陵古城,也称永州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零陵 地名来源于上古五帝之一虞舜,因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柳子街核心区域概括起来是"一街一水一庙",一街为千年古街柳子街,一水为愚水,一庙为柳子庙。柳子街也叫唐衔,建于唐,兴盛于明清,延续至今,全长500米,街宽四米。街中用青石铺路,两边用河卵石铺砌,街道两边木板铺面,古色古香。两旁存有大量民国时期建筑,其中又以商铺为主,基本为木质结构建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留一点善念心田使儿孙永耕,学做几件喫亏事以百世留用,中庸平和”。在这里看看历史沉淀的痕迹,感受时间留下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古城里,悠远漫长的故事,幽院深深、画桥流水的格局,吸引着游人反复沓来,看着临街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仿佛穿越在古时市井的繁华之中。 岁月已湮没繁华,历史已成为故事。而今柳子街俨然是古城零陵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金字招牌。</p> <p class="ql-block">桥下小溪,当地人称愚溪。愚溪原名冉溪,还有人叫染溪,当年柳宗元谪居于此,改其名为愚溪。愚溪水流平缓,两岸乱岩怪石林立,绿树临溪,倒影濛濛其间有木屋建于岸边,供游人购物歇息。</p> <p class="ql-block">柳子庙坐落在零陵古城的柳子街上。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改革失败遭贬至永州谪居10年,在此他写下了《永州八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同时因心系民众而广受百姓爱戴。柳子庙就是永州人民为纪念他而筑建的。</p> <p class="ql-block">《捕蛇者说》写于永州。文章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税而宁愿冒着死亡危险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篇文章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805-815)所作,此时作者正处于人生最低谷。他总结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的主题。柳宗元作为地方官吏,妄议朝廷为民发声,其声名与作品,千载流传,万古流芳。</p> <p class="ql-block">曾经背过柳宗元的千古名作《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805-815)所作,此时作者正处于人生最低谷。它描绘出一幅清冷的画面,成就了世上最孤独的一首诗,其孤独寂寥之情跃然纸上,令人顿生寒意,也可感知柳宗元当时万念俱灰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搜索枯肠,盘点曾经背过的带有(潇湘)的诗词句。“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宋陆游。“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金)蔡松年。“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宋秦观。“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宋辛弃疾。“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宋柳永。“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宋秦观。“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唐柳宗元。“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宋秦观。“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五代李珣。“扁舟随雁过潇湘。遥想莱庭、应恨不同觞”宋赵长卿。“楚客欲听瑶色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唐刘禹锡。“淡蛾轻鬓似宜妆,歌扇小,烟雨画潇湘”宋贺铸。</p> <p class="ql-block">霞客渡,永州古城五大古渡之一,是来往于湘桂古道,出入零陵郡城的商贾、迁客必经渡口,堪称千年古渡。后人因徐霞客曾在永州探幽寻古游楚南时,曾经过此渡,而更其名曰; 霞客渡。</p> <p class="ql-block">"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南宋大诗人陆游笔下的潇湘情,随着碧绿澄澈的潇湘之水,流淌至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潇水和湘水在这里汇合</p><p class="ql-block">孕育出了古老的潇湘文化。</p> <p class="ql-block">“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60年前宋代诗人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让我知道了有衡阳这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衡山乃我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境内。以《五岳独秀》《宗教圣地》著称。南岳衡山有七十二峰,迥雁为首,岳麓为足,群峰巍峨,气势磅礴,主峰祝融海拔1300.2米,雄峙南天。衡山历史悠久,文彩博大,古迹遍地,书院林立,佛道共存,堪称一绝。南岳建有南岳大庙、大善寺、祝圣寺。人们常常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表达美好的祝愿,所谓"寿比南山"的南山指的就是南岳衡山….历来为祈福 求寿之圣地。</p> <p class="ql-block">南天门牌坊又称"通天之门",过了南天门牌坊,就越过凡间,进入九天之上的仙境了。它是一座高大的石砌牌坊,分中门和左、右川门,中门上方横额镌有"南天门"三个描红大字,左、右横楣上刻有"行云"、"施雨",字迹端正醒目。石门的两侧有一副楹联,上联是"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下联是:"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在南天门的位置,极目远眺,群峦叠嶂,万木葱茏。这里也是观"衡岳烟云"最佳的处所。</p> <p class="ql-block">衡山被誉为"五岳独秀 其山峰之间的气势磅礴和自然之美让人叹为观止。在这一片壮丽景色中,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山的庄严。</p> <p class="ql-block">人生不长,春秋有限,恰到好处的活着就是一种幸福。蓝天、白云、狗尾巴草、还有镜头外的我。</p> <p class="ql-block">衡山上封寺,位于衡山南天门,是衡山上最早的古寺之一,早期名曰.."光天观",被道教 称为第二十二福地,也就是现在的上封寺。</p> <p class="ql-block">祝融峰海拔1300.2米,高耸云霄,雄峙南天,是南岳衡山72峰的最高峰和主峰。祝融峰的名字与上古的神话有关,相传祝融是黄帝身边的大臣,是火神,他曾以衡山为栖息之所,死后葬在衡山的最高峰,后人便以他的名字命名该峰。</p> <p class="ql-block">南岳天下秀,到此增人寿,不虚此行!南岳衡山是心灵上的寄托,山不见我,我自去见山,随意而来,随心而到,一方净土,三柱清香,放下浮躁,听听梵音,愿所求皆如愿,所愿皆所得。</p> <p class="ql-block">《衡山》宋代:黄庭坚</p><p class="ql-block">万丈融峰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螺簇山低青点点,线拖远水白迢迢。当门老桧枝难长,绝顶寒松叶不雕,才到秋初霜已降,每逢春尽雪方消。猥岩老衲针常把,度夏禅僧扇懒摇。雷向池中兴雨泽,鸟於窗外奏萧韶。游人未必长居此,暂借禅房宿两宵。</p> <p class="ql-block">中国三山五岳: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知者乐山,仁者乐水”。到如此年龄已到望山而瑟瑟发抖的境地,好在当年青力壮之时游遍大半,余今只差恒山一地。</p> <p class="ql-block">南岳第一峰:回雁峰坐落于衡阳市雁峰区,为八百里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又称南岳第一峰。“青天七十二芙蓉, 回雁南来第一峰”。只可惜南岳第一峰牌匾上方不时滚动的电子显示屏,不伦不类有煞风景。</p> <p class="ql-block">相传,大雁冬日南迁,至衡阳回雁峰不再往南,聚集在衡阳,所以衡阳又叫雁城,回雁峰便是其终点。 潇湘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和衡州八景之首的"雁峰烟雨"均坐落于此。古往今来,更有无数文人墨客著文称颂。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雁阵惊寒,声 断衡阳之浦。这句话流传百世,广为世人所知。杜甫曾居衡阳,留下了"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p> <p class="ql-block">雁峰寺,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屡次兴废。1984年政府重建雁峰寺。正门悬挂牌匾“雁峰寺”是赵朴初先生书写的。</p> <p class="ql-block">寺门上"上达"二字相传为清代一高僧所书,寓意是上山、登高自此起步。</p> <p class="ql-block">雁雕 是衡阳的城标,耸立在回雁峰广场上。四只大雁相叠,依次盘旋向上。雕像去繁留简,做工精细,十分传神。</p> <p class="ql-block">抗战纪念馆是我旅行所到之处必游之地。特别是近些年来各地恢复和重建了一些抗日纪念馆,真实的还原了当年战争的惨烈和中国军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壮怀激烈。每一次从纪念馆出来,心情总不能平静。衡阳抗战纪念馆是为纪念在衡阳保卫战的英烈而建,现纪念馆主要由抗战纪念城碑、抗战牌坊、纪念堂抗日文化墙等纪念设施组成,是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p> <p class="ql-block">衡阳保卫战史称衡阳会战,是中国抗战史上以寡敌众最成功的战役,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抗战将士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血战整整47天,彻底粉碎了日军妄图3天拿下衡阳的战略意图。为中国整个抗战史中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士兵最多、程度最为惨烈的城市争夺战,也是日本战史中记载的唯一一次日军伤亡超过我军的战例。</p> <p class="ql-block">国军第10军1.7万名将士在方先觉将军的率领下,抗击日军五个师团10余万人47个昼夜的攻击,国军伤亡1.5万人,日军伤亡7万余人,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也因此役下台。衡阳市也因此被国民政府命名的"抗战纪念城"的唯一城市。</p> <p class="ql-block">不到衡阳来还真不知道在抗战时期国军有如此辉煌的战绩,几十年来不为人所知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此战役是由当时的国民政府所指挥的,与我们所说的中流砥柱大相径庭。二是坚守47天以后在弹尽粮绝,山穷水尽没有援兵的情况下,为了衡阳民众和几千伤兵不被屠戮,方先觉最终决定放弃抵抗,投降日军,他的做法违背了中国人要求别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古训,自然成了隐讳的话题。对于方先觉的投降行为,无论现在怎样看待。当年方先觉将军以少数兵力抵御日军四十七天,造成日寇伤亡八万的战绩已经载入史册,他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他的士兵和衡阳人民,只对不起他自己。</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抗战时期,国军与日军进行大会战22次,重要战役1100次,战斗38000次,消灭日军110万,阵亡将士380万,其中少将以上251人,团营连军官数万余名。</p> <p class="ql-block">千年学府﹣﹣石鼓书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 地处衡阳市城北蒸、湘、耒三水汇聚的石鼓山上。石鼓书院是一座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六朝的千年学府,与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石鼓书院曾鼎盛千年,名噪朝野,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石鼓书院经过近十次的重修,在修葺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其原貌。现在的石鼓书院主要是由禹碑亭、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合江亭、朱陵洞组成。</p> <p class="ql-block">衡阳三江汇流,石鼓两江相合,登石鼓书院高处,这里树影婆娑,亭台楼阁,雄伟壮观,沿江而望,水面波光粼粼,明净如镜,把两岸景观衬托得如诗如画。极目处,一望无际,水天一色,美得让人心情一下放飞起来,"诗和远方"的遐想久久萦绕在脑海中。</p> <p class="ql-block">禹碑亭是石鼓书院内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吸引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的重要景点之一。禹碑亭建于唐代,是用来纪念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君主禹的地方。禹被誉为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师,他在五千年前治理洪水、开辟水利的事迹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禹碑亭里的 石碑,上面阴刻着9行77个的字。说是字却一个也认不得,字迹头粗尾细,形如蝌蚪。 先后有许多古文字专家试图加以解读,但一直没有形成共识,至今没有定论。</p> <p class="ql-block">大观楼巍巍壮观 楼前矗立着文化圣人孔子的雕像。经过那次运动的人都知道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名言格句,都出自孔子之口。只是到现在我也不明白“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与他有什么干系。</p> <p class="ql-block">石鼓为一九六五年修建石鼓公园凿刻,花岗岩石质。这座敲不响的鼓,成为了最具神秘色彩的人文景观。游记结束之时,用石鼓书院中的一副对联做篇尾,与此情此景有些不伦不类,但不记下来恐怕永远就忘记了。“凡是莫当前看戏不如听戏乐,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古往今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