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印象(3)(宽窄巷子)

糊涂融乐

<p class="ql-block">  从杜甫草堂出来,我们立马又去宽窄巷子。</p> <p class="ql-block">  宽窄巷子位于成都老城西部,始建于康煕五十七年。当初,年羹尧在平定了准葛尔之后,就在这里修建了满城,专驻满蒙八旗官兵,并筑起城墙,只有满蒙官兵及其家眷才能出入。由于此城是建在战国时期张仪所建的少城的遗址上,所以人称少城。</p> <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后,清朝没落,少城城墙被拆,老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有些外地商人乘机在这里开起了典当舖子,大量收购旗人家产,于是形成了旗人、达官贵人、商人在少城内混居的格局,街市也兴旺热闹起来。</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宽窄巷子就是当年少城的遗留部分。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组成,这三条巷子是平行的,长都是480米。原来不叫巷子,宽巷子叫兴仁胡同,窄巷子叫太平胡同,井巷子叫如意胡同,是民国初年改名的。</p> <p class="ql-block">  确实,宽窄巷子具有北方胡同的味道。它在形制上呈“鱼脊背”格局,中间一条主街,横有多条小巷,主街两边的房子多为四合院样式,青砖黛瓦,无论是院门还是房子,都古朴典雅,呈现清朝特征,但风格多样,大概是为不同人群混居所致。</p> <p class="ql-block">  至于宽窄巷子名称的由来,据说是当年民国工作人员来此勘察,度量以后,随手把宽一点的巷子标注为“宽巷子”,把窄一点的巷子标注为“窄巷子”,把有井的巷子标注为“井巷子”,宽窄巷子从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井巷子我们没有去,但宽窄两条巷子我们从头走到尾,不慌不忙,不紧不急,走走停停,看看拍拍,也算尽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