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p><p class="ql-block">这首词出自唐代诗人贾岛《寻隐者不遇》,描述诗人寻找他隐士的朋友,来到山中却未能见到,只遇见他的童子,童子说师傅上山采药去了,就在这山里面,他指着云雾缭绕的大山深处对诗人说,我也不知师傅什么时候回来。</p><p class="ql-block">这是在唐代,朋友间拜访没有书信约好,在没有知会的情况下,找朋友见面有一定难度。贾诗人若如今有手机,通讯便捷,也就不会有好友间无缘相见的事情了。</p><p class="ql-block">这首诗依然流传至今,魅力不减,关键是笔触通俗清雅,场景闲淡而自然,诗人不辞辛苦上山访友,好友隐居于山野松林茅舍深处,远望青山白云处处,给人留下无限遐想……</p><p class="ql-block">若是故事不断,贾岛寻他好友,好友采药去了,童子留贾岛安歇山林,等待师傅下山。童子待客,山中春泉汲水煎茶,又拿出师傅酿制的松花酒,山中有诗,有茶,更有难得的松花酿,贾诗人茶酒自娱,乐不思归,好友回来后,相聚甚欢,青山白云之间,观沟壑林泉,水穷处,云起时,松花酿,春水茶,自由自在,何等的惬意!</p><p class="ql-block">笔触至此,正是这一片可以松花酿酒的地方,我独坐在松林深处,先是想起了贾岛的诗,后又想起元代散曲张可久的《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p><p class="ql-block">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p><p class="ql-block">贾岛的诗,张可久的小曲,皆因与山居松林有关,才沟起我无限的想象。元代张可久,宋之遗民,经历改朝换代,感触兴亡感衰,加上怀才不遇,于是看破世情,归隐山林,过起诗书酒茶相伴非常舒闲的日子。</p><p class="ql-block">或许这“松花酿酒春水煎茶”那自由自在,幽闲宁静,诗酒自娱的日子太令人向往,也因近年来周围相当的朋友步入盛年,身体健康成为极担心的问题,陆续也走了一批。于是起了入山去拜访一位深居山中老中医的念头,遂定与需要的朋友专程入山拜访,这年头有了手机通讯,也就不存在寻访者不遇了。于是,我来到了这片松林。</p><p class="ql-block">大医精诚的老中医,住在青山白云的松林深处一座清新幽静心小院落,他年逾九十,精神矍铄,赤脚医生出身,行医多年,救人无数,疫情三年,当地州府提前用他的草方预防,三年中竟无一人染疫,真是功德无量!老中医行医理念是天人合一,他的理论是:“人体小宇宙,宇宙大人体。一物有一身,一身有乾坤,一人一宇宙,一物一星辰,万物同根,万物同源,万物相感,万物相通,人是天生的,药是天生的,人有什么病,自然界就有什么药。”在他认为,人的疾病及时发现,就没有不能预防救治的。几十年来,他以一颗仁慈之心,从来没有收过任求医者一分诊金。</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到来,住进他所在的山中院落,相见甚欢,关注起朋友们的身心健康,逐一问诊开药,并由他的徒弟们煎药伺候。</p><p class="ql-block">几日难得的清闲,感受了张老中医与好友杨先生的热情。特别可贵的是,品尝了当地用天然松花粉与当地纯正高粱酒配酿而成的松花酿,一种药食同源的补品。</p><p class="ql-block">配酿的杨玉升先生是当地医药开发的董事长,赤脚医生家庭出生,深得家传,弃教从医,十年前自主创业,因三观出身与老中医一致,杨先生立志与张老携手开发中医药材资源,他也颇得张老欢喜,张老将所学及经验倾囊相授。其中就包括药食同源的松花酿。</p><p class="ql-block">当地百姓对松花情有独钟,松树高洁,松花高雅,松花酿,工艺讲究,品质清香淡雅,口感极极好,养生保健,极适合合人们对健康与精神品质的追求。</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可以松花酿酒的地方,好人,好品,好精神,值得一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