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陈炼</p><p class="ql-block">【生卒】:1730—1775</p><p class="ql-block">【介绍】:</p><p class="ql-block"> 清福建日安人,流寓江苏华亭峰泖,字在专,号西葊,自称炼玉道人。能诗善书,写古钟鼎文,高古奇雅,章法绝妙。工篆刻,有《超然楼印谱》、《秋水园印谱》、《西葊诗钞》。</p> <p class="ql-block">材质:hu福骨</p><p class="ql-block">印文:自知者明</p><p class="ql-block">款:庚辰秋月,炼玉道人</p><p class="ql-block">怀远堂收藏</p> <p class="ql-block">印材除中国印材四大名石外,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材质用于刻章,常见如:竹,木,牙,骨,角,金,玉,银,铜,铁,瓷等等,统统可称之异材。</p><p class="ql-block">异材之中:玉,金,银,铜,铁早在春秋战国就大量使用了。而竹,木,骨,牙,角等则始于宋元,盛于明清。其中尤以牙印及珍稀动物的骨角最为珍贵,除去了古人崇拜猛兽而刻印用以压胜护身的心理因素外,材料的难求也是珍贵的原因。从存世的这类印章来看,大都是文人书房玩赏之珍,刻闲雅的文词居多。</p><p class="ql-block">笔者在二十年前就开始了收藏搜罗各种材质的印章,长期留连于全国各古玩城与骨董店,虽乐此不疲,但涩于钱包而所获不多。这枚骨印得之于广州西关古玩城的黄姓老板,他长期下乡淘货然后在广州倒手,他以收竹木旧书杂项为主,因为我是他的优质老客户,一收到东西就会电话我过去看,当时记得与这枚印章之外还有几枚道教木印与牙印。大约十二三枚都入我囊中,其他的都陆续散去,只留这枚印章至今。其间也有多位藏友乃至挚友问价,我都捂着不出。</p><p class="ql-block">我想:留着它的理由有几个方面:第一,老的福骨材质难得,二十年过手就这一枚;第二,刻章的是明末清初篆刻名家号炼玉道人的陈炼,年代久远;第三,印文与刻工都甚好。除可把玩佩戴,自己平时写小楷,也可当作闲章来用。这种想法,应该与古人把此等物件当作文玩的心情是相通的,心与古同,兴与古会,这样的心情并非金钱所能衡量的了!</p><p class="ql-block">物各有缘,而常聚于所好。每当用此印盖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上的时候,总是满满的一种说不出的舒悦感受,应该是对于收藏多年又钟爱此类文玩而产生的情愫吧。或许,物是主人,人是过客,这枚印章不知易手多少人,时短时长,爱浅爱深,它应该也沾上些许灵性了吧?总之,收藏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五味杂陈的体验,有捡漏的欣喜,也有打眼的苦涩。所幸,二十多年,所有的过往恰如云烟;所有的得失归于坦然。 </p><p class="ql-block"> ~~~甲辰仲夏既望</p><p class="ql-block"> 澄斋记于粤东故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