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见闻之一

碧空尽

<p class="ql-block">2023.10.28中午从雅典乘航班到开罗,行程一小时,晚上则从开罗到卢克索,航班是22:50分,期间有较多的空闲时间去开罗古城转转。</p><p class="ql-block">大巴从机场向开罗老城行驶,道路一边是绵延数公里泥砖砌成的大片密集的建筑群,都是低矮房子,独门独户,围墙门楣上写着白色的阿拉伯族名(我猜的),中间隔杂着不少巨型圆顶清真寺和宣礼塔,这些房子其实是当地的家族墓葬群,像世俗世界一样,家族是否富有看建筑的精美奢华程度,所有建筑物清一色是沙漠黄色或者称之为土黄色。</p><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开罗的两座“城”(死人城和垃圾城)之一的死人城无疑了。</p><p class="ql-block">记得从前看埃及记录片,说的是死人墓里住进了穷人,因“死”而筑造的院落是“生”的收容所,富人的长眠地供无家的穷人偷生,生死互动,贵贱循环,死人城成了逝者与生者共同的家园。</p><p class="ql-block">与之相连的是另一座城—垃圾城,同样长达数公里,这个城市边缘的贫民窟,最外面是一排高高耸立,有着巨大拱门的高墙,类似古罗马引水渠,从拱门往里瞧,满地断壁颓废,垃圾遍地,可能连自由拾荒者(扎巴林)亦不肯光临之地。</p><p class="ql-block">问了地陪,回答是:政府把贫民窟拆迁安置去新建的房屋,这儿尚未清理干净之故。</p><p class="ql-block">细究起来,埃及政府会花大力气修复古迹,建造高档酒店提高旅游收入,对于众多如蝼蚁般生存的低层人民捉襟见肘的政府以何安置?</p> <p class="ql-block">离开罗古城越近,情况稍好些,住宅楼上飞扬的窗帘,晾晒的衣服,楼顶的黑蓬布…市容环境不乐观,楼房有些还是半成品亦住着人,大多房子裸露着墙体,当地人看上去风尘满身,楼道巷陌口垃圾废物随意堆放,小贩在破旧简易的帐篷下叫卖…..当然墙体外的空调机,支起的天线也说明他们同时享受着现代生活的便利。</p><p class="ql-block">这个国家从古、中、新、后王国起—马其顿王朝—托勒密王朝—罗马帝国恺撒占领—波斯人占领—成了阿拉伯帝国的一个省—法蒂玛王朝—马穆鲁克王朝—奥斯曼帝国占领—法国拿 破仑远征—穆罕默德.阿里时期—-19世纪八十年代起被英国占领70年—议会时代—纳赛尔时代—萨达特时代—穆巴拉克时期(2011至)这里是遭受过无数苦难的地方,被外来民族摧残,资源被掠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经济状况恶化……当然古埃及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璀璨文明,那么现在除了世界各国的游客去瞻仰古文化遗址,仿佛觉得这儿又被现代文明边缘了。</p><p class="ql-block">初见埃及,比我想象中还要穷得多。</p> <p class="ql-block">待入城时,马路上行驶的车辆一律拦车检查,从车窗望去,检查点旁站立着一大群武装军人,路边几辆军车上是一群大都20来岁身着迷彩服的士兵,巴以冲突波及埃及,一下让人感觉战争其实近在咫尺,一触即发。军人的出现估计埃及政府在进行战略布局。</p> <p class="ql-block">埃及几乎所有的水都来自尼罗河,而95%的人口生活在河两岸。</p><p class="ql-block">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每年泛滥的特性,把一年分为三季,每季四个月,7-10月是泛滥季,此时农田被水淹没,为农闲季节,11–2月为播种季,3–6月为收获季,这种特殊的节奏使埃及形成了不同寻常的农业周期,所以在埃及,庄稼在秋天播种,冬天成熟,早春丰收。</p><p class="ql-block">随着尼罗河的每年的定期泛滥,古埃及成了古代地中海世界的著名粮仓。</p> <p class="ql-block">尼罗河是一条自南向北流淌的河流,所以它的南方(上游)被称之为上埃及,北方被称为下埃及。</p><p class="ql-block">与我们南下北上概念完全相悖。</p> <p class="ql-block">晚餐订在尼罗河边的船上,自助餐,船岸边种着各式花草,中间置放些非常粗劣的古埃及石像及神兽,餐厅阿拉伯风情,各种装饰沉暗,餐桌上铺着褚红的布,让人感觉整体不太清爽,船沿走廊铁围杆露出锈色,又有几分破败之相。</p><p class="ql-block">面对着尼罗河,高高的椰枣树挺立两岸,夕阳则让尼罗河平添了几分妩媚姿色。</p> <p class="ql-block">日落的灿金把尼罗河面染成了金色</p> <p class="ql-block">使眼前的景色有了七分诗情</p> <p class="ql-block">待到开罗老城一步之遥,交通几乎处于瘫痪状态,二车道的立交桥从楼房丛林中穿越,转弯处让人担心车辆似乎会触及楼房一角,桥下则是一间间门面的小商品市场,按物品种类不同划分各自的区域,类似我国90年代初的小商品市场。</p> <p class="ql-block">在市中心一处广场下车,南侧是著名的爱资哈尔清真寺,它是爱资哈尔大学的前身,世界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北侧是伊玛目侯赛因清真寺。</p><p class="ql-block">中东最古老的大学爱资哈尔大学,是10世纪的法蒂玛王朝时所建的爱资哈尔清真寺,后由哈里发阿齐兹的领导下成为一个教学机构,最后成为一所大学。</p> <p class="ql-block">周遭是清真寺和各式风格的宣礼塔,整个古城自1979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现代埃及大都是阿拉伯人,被伊斯兰化后,国家文化与游客们慕名瞻仰的古埃及文明仿佛十分疏远,“古的埃及”与“今的人”似乎割裂。</p> <p class="ql-block">伊玛目侯赛因清真寺四周用铁栅栏围了起来,围栏空隙小,伸不进手机,而栏边又种着高大的椰树,只好断了拍照念头,转个角度来张围栏外的景色,一栏之隔,居然与对面的摩肩接踵的人群有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隔壁就是著名的汗哈利利集市,一座巨大的有着600年历史的露天市场,原是法蒂玛王朝(公元909—1171年)的王室家族墓地,14世纪下半叶该王朝的墓地被摧毁,人们在这里建起了客栈,汗一词就是波斯语客栈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随后汗哈利利经过多个世纪的发展成为了中东地区最大的市场,据称有超过4000家店铺,最古老的店铺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14世纪。这个市场是世界文化遗产开罗的一部分,迷宫一样的巷道两侧是鳞次栉比的店铺,货架都被金光耀眼的商品占据,摊位所有缝隙被利用,集市可以见到中东最传统的手工艺品作坊﹐如铜器﹑金银首饰和装饰品﹐各类雕件,贝壳盒,地毯等物品,都在等各自未来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窄窄的走道,负荷的人流密集度,居然大巴车直接就进来了,让行人惶恐,瞧着司机熟练地在人群串梭进退,见缝插针,转弯扬长而行,不禁感叹遇到老司机啦!</p> <p class="ql-block">有很多年龄在5、6岁儿童,在广场边向游客伸手要one dollar ,其中一小孩突然从黑暗中冒出来,脸颊黑色,手奇脏无比,看上去明显的营养不良,穿着破衣,我其实很想给个two dollar,还未从惊讶中回神,忽见其立马又消失了。而穿着干净,头发整齐的儿童则在兜售自己手上的💐和小工艺品。</p><p class="ql-block">这儿的一美元兑换35埃镑。</p> <p class="ql-block">晚上飞往南部城市卢克索,安检时居然须脱鞋,连鞋也要安检,破天荒第一次赤脚走进安检门。</p><p class="ql-block">从开罗到卢克索飞行也是一小时。</p> <p class="ql-block">入住的Jolie vile酒店,这是豪华的连排别墅群酒店,各别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一片片草坪树木内,酒店服务员开着一辆辆小型电动车送行李和客人入住,虽零时后的夜间视野昏暗,但仍给人强烈错觉,仿佛城市迅速切换成了另一脸孔,安全、干净,空气清新……与开罗古城周遭天壤之别反差巨大。</p><p class="ql-block">标准间约40–50平方,装饰考究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享受着丰富的早餐也享受厅外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卢克索,埃及中南部城市,坐落在开罗以南670多公里处于上埃及尼罗河畔,属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的都城底比斯南半部遗址。</p><p class="ql-block">古埃及历史以前、早、中、新、后王国划分。</p><p class="ql-block">先参观卢克索西岸的帝王谷和哈特谢普苏特神庙。</p> <p class="ql-block">帝王谷,位于尼罗河西岸,离底比斯遗址不远处的一片荒芜人烟的石灰岩峡谷中,在那断崖底下是古埃及新王朝时期(相等于我国的商朝)法老和贵族主要陵墓区,目前已经开发了62个陵墓。</p><p class="ql-block">那个时期埃及实现了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府和行政管理体系。</p><p class="ql-block">古埃及国家的权力体现在国王身上,国王也称法老,并以神的身份统冶王国,其职能是在神和人类之间进行调停,他们认为即使死后也会永世履行这一职能,因此,古埃及人一生都在为来世作准备,古老的观念是: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开始。</p><p class="ql-block">这儿有图坦卡门、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等著名法老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在古王国和中王国的国王(相等于中国的夏朝),并非是被埋在金字塔中,而是被埋在西部大山谷的岩窟墓里。</p> <p class="ql-block">37度高温天气,陵墓前没有任何蔽阳设施,人们在艳阳下排队等待。</p><p class="ql-block">400埃镑帝王谷门票可参观三个陵墓。</p><p class="ql-block">这是距今3600年到3100年间的墓区(新王朝时期18到20王朝),帝王谷又分西谷和东谷,法老的陵墓则多在东谷。这些陵墓规模各不相同,从立体模型中介绍知晓,在地下陵墓中的墓道最长的水平距离达200多米,垂直下降深度为40多米。按当年技术条件,要在如此岩石中挖出地下宫殿,着实不是艰辛两字能形容。</p><p class="ql-block">王室墓穴沿着长廊缓缓下沉到远处的山坡,通向大厅和墓室。</p> <p class="ql-block">这些奢华的大厅和墓室装饰有明亮的绘画,描绘着来世以及神圣的国王与众神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的宗教信仰非常强调永恒的来世,为来世做准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p><p class="ql-block">法老的石棺。</p> <p class="ql-block">墙壁和天花板布满壁面,装饰华丽。</p> <p class="ql-block">白衣女是奈达,神明之母。</p> <p class="ql-block">描绘的人物,人物的双肩为正面,而头部与臀部、腿部是侧面,其实这种姿势是很难做到的,但仍不失美感。</p> <p class="ql-block">而国王的站立像变化很少,目光坚定注视前方,左脚向前迈一步,左手握长柄权杖,右手握的也是代表王权的钩形权杖。</p> <p class="ql-block">去查阅了商博良的努比亚考古图册,法老形象都是被神化了。</p><p class="ql-block">这位是奥西里斯神。</p><p class="ql-block">奥西里斯是古埃及神话中的冥王,是古埃及人生死观中最重要的一位神。其形象是绿皮肤或黑皮肤(象征肥沃的土地),长胡须(象征祟高地位),头戴阿太夫冠(上埃及的白冠,两则插有鸵鸟羽毛)手里拿着钩形赫卡(上埃及人畜牧用的手杖)权杖和连枷(下埃及人农耕使用的打谷工具)后来的埃及法老手里就拿着这两样东西,身体则是包裹着木乃伊形象。</p> <p class="ql-block">荷鲁斯神和其他众神明与法老携手,将他带到奥西里斯面前,进行最终审判。</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与上一张是连在一起的图像,被我分而拍之了</p> <p class="ql-block">这张也是国王死后面见奥西里斯</p> <p class="ql-block">左边是克努姆(尼罗河源头之神)通常公羊人身形象。</p><p class="ql-block">中间是头戴上埃及白冠的国王</p><p class="ql-block">右边是眼镜蛇神</p><p class="ql-block">我的解读是,两神一左一右保佑着国王。</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拉美西斯一世被荷鲁斯引荐至阿努比斯面前</p><p class="ql-block">佩戴红白双冠的是荷鲁斯,形象是鹰头人身,头戴上下埃及双冠,后来埃及法老戴的就是这种王冠,荷鲁斯是伊西斯女神之子</p><p class="ql-block">而阿努比斯头部形象是胡狼,他是神话中的死神,掌管木乃伊的制作,接引亡灵和死者申判。</p><p class="ql-block">荷鲁斯被视为法老的保护神,是王权的象征,古埃及人认为在位的法老就是荷鲁斯的化身,死后则成为奥西里斯</p> <p class="ql-block">中午的太阳神拉</p> <p class="ql-block">总之长长墓道两旁的这些彩绘讲述的是法老与众神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看起来像是图形字符</p> <p class="ql-block">圣甲虫(凯布利),俗称屎壳郎,古埃及人把太阳升起想象成圣甲虫像推粪球那样推着巨大的太阳升上天空,所以早晨(诞生之初)太阳神的形象就是圣甲虫。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开幕式上,就是一只巨大的圣甲虫推着足球的情景,可见其作为非洲国家传统文化圣物的祟高地位。</p><p class="ql-block">整个绘画应该是公羊头的太阳神在日盘中间,旁边是一只象征重生的大圣甲虫。</p> <p class="ql-block">这些文字神秘而令人敬畏,它们既可用于装饰,也可以用于交流。</p> <p class="ql-block">虽然大部分国王陵墓不为公众所见,但国王的葬祭庙却占据了西岸耕地边缘的显眼位置。</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十一世是最后一位在帝王国修建陵墓的国王,但也是悲剧的见证,王室木乃伊身上和其他邻近陵墓中的贵重物品都被掠夺,就如今人看到的,除了绘画之外,空空如也。</p> <p class="ql-block">墓内闷热,汗水湿透衣衫,湿干轮回,往复多次。</p><p class="ql-block">游览帝王谷实在是一种非凡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接下去到哈特谢普苏特神庙(第十八王朝)</p><p class="ql-block">座落于帝王谷外陡峭的山麓之下,神庙依山而建,由三层方形平台相叠而成,正面是整齐的柱廊。</p> <p class="ql-block">乘着游览车从售票中心行驶在笔直的甬道,前面三层台阶通向神庙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甬道两侧是巨大的狮身人面像</p> <p class="ql-block">一侧的狮身人面像旁的三口之家的互动长久吸引着我的视线。</p> <p class="ql-block">年轻父母气质优雅,看得出受过良好教育。</p> <p class="ql-block">狮身人面像后面的广大区域是修建于其五百多年前孟图霍特普二世的神庙(公元前2040年重新统一分裂的埃及,开启中王国时代的序幕,而底比斯从此兴盛繁荣),但只残存少量的石柱及当初神庙分布的残迹了。</p> <p class="ql-block">再说这位埃及女王,是图特摩斯一世与王后所生,而与王妃所生的儿子图特摩斯二世为了加强王权,与同父异母的妹妹结婚。二世又与后宫一个女人育有一子,便是图特摩斯三世。</p><p class="ql-block">三世登王还是孩子,所以他杰出的姑妈、继母哈特谢普苏特成了摄政王,后来放弃摄政,成了执政的女王。</p><p class="ql-block">看埃及的书籍,古埃及王为了巩固政权大都跟自己的妹妹结婚,让人想起欧洲王室的亲上加亲,还有一批近亲繁殖的血友病后代。</p> <p class="ql-block">作为国王之女和国王之妻,登上王位肯定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变。</p><p class="ql-block">台阶两侧是鹰头蛇身,让我想到吴哥的蛇头蛇身。</p> <p class="ql-block">女王手段非凡,在她统治的新王国时期给埃及带来了繁荣和稳定,也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让人不禁想起了唐武则天。</p> <p class="ql-block">第一层廊柱基本完好无损</p> <p class="ql-block">第二层右侧廊柱巳缺失了大半的楣梁,但依旧英姿挺拔。</p> <p class="ql-block">三层每根立柱前都有一尊形似奥西里斯神的巨型神像,但这个其实都是哈特谢普苏特自己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她模仿男性国王和奥西里斯的样子,头顶王冠,戴上假胡须,握着钩形权杖与连枷的双手叉于胸前,俨然一副奥西里斯的神态。</p> <p class="ql-block">在1997年,这个神庙发生过一场大屠杀,58名游客被抢杀。后来随着伊斯兰激进组织的逮捕和处决,2年后埃及的旅游业才得以恢复。</p> <p class="ql-block">边走边拍</p> <p class="ql-block">牛耳人首的哈托尔在这儿现身。</p><p class="ql-block">哈托尔是古埃及神话中被视为母亲和儿童的保护神,也是爱与美的女神。</p> <p class="ql-block">迎面而来的神庙保安</p> <p class="ql-block">主体内有许多精美的壁画、雕像及碑铭。</p><p class="ql-block">大门两旁左侧是上埃及的法老。</p> <p class="ql-block">门右侧是下埃及的法老</p> <p class="ql-block">刻画着关于她统治时期的丰功伟绩,她的神圣出身,远征蓬特的事迹吧</p> <p class="ql-block">由于中国来埃及的游客较多,当地人都会几句简单的中文,且较为友善。</p> <p class="ql-block">刚巧当时就我一个游客时,保安居然充许我跨进栏绳内进行拍摄,我离开时偷拍了他权作留念。</p> <p class="ql-block">内室一角</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458年,统治埃及长达22年的哈特谢普苏特离世</p> <p class="ql-block">外墙这个公羊是阿蒙.拉神,其形象是头顶两根巨大羽毛的男性,这里以公羊的形象出现。</p><p class="ql-block">浅浮雕公羊线条流畅简洁,造型优美自然。吸引我许久的眼神,后来一位欧洲小哥也站在旁边驻足,也就很自然请他帮拍一张与公羊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底比斯是三联神体系,分别是阿蒙、穆特、孔苏。</p> <p class="ql-block">沿路途中风景</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荷马史诗称之为“百门之都”,在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这儿广厦万千,光城门就有100座。古埃及帝国维持了1500多年,历代国王、法老在底比斯兴建了无数的神庙、宫殿和陵墓。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昔日宏伟的殿堂庙宇都变成了残缺不全的废墟,但它们依旧是古埃及文明高度发展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喜闻上海博物馆将于今年7月中旬展出计788件古埃及文物,为期13个月,其中就有来自卢克索的,让人惊喜又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