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云南行

老农民

2024年5月17日我们从广西柳州出发,到达云南罗平县九龙瀑布景区长底乡以堵勒村,这是一个布依族人居住的小山村,山清水秀。罗平处于滇、黔、桂三省交界区,素有“鸡鸣三省”之称。 我们住以堵勒村的山寨客栈,晚上在客栈吃的这锅土鸡汤,味道特别鲜美,我们一至评价,这是近年来吃过味道最美的土鸡汤。 九龙瀑布,因发源于九龙河而得名,十个瀑布中最为壮观的是以堵勒大瀑布,此瀑布高56米、宽114米。 云南蒙自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蒙自市是过桥米线传奇故事的发源地,故事就发生在蒙自市风光旖旎的南湖之中。 蒙自过桥米线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菊花过桥米线”。 蒙自过桥米线堪称“一个人的盛宴”‘比脸还大的海碗加上几十个装满食材的小碟子,碗里盛着金黄油亮的老汤,这碗汤就是过桥米线的灵魂! 蒙自碧色寨站所在地,原为一个名叫“坡心”的仅有十几户人家的村落。 清宣统二年(1910年)3月,滇越铁路全线竣工,碧色寨站成为滇越铁路的核心枢纽,是中国最古老的火车站之一。这幢由法国人设计的红瓦黄墙、木质百叶窗的法式建筑是碧色寨火车站站房。 碧色寨站还保留着许多历史遗存:站房、水塔、水鹤等。 个旧市,2003年之前曾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首府,但因这里的锡矿产业关闭,以及这里的地形对城市发展的限制,自治州首府就迁往了蒙自。个旧市开采锡矿有约2000年的历史,它因锡而立,因锡而盛,素有“世界锡都”之称。 个旧金湖夜色 石屏古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城中尚存有明、清古民居建筑。 石屏文庙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经明、清两代修葺和扩建。 据说在石屏县城东、西、南、北、中有五眼深井,五井之水,六百年来均是点制石屏豆腐的天然卤泉水,用它制作的豆腐美味可口,石屏豆腐也因此美名远扬。<div>当地居民喜欢就着烤豆腐,喝着当地的苞谷酒,小酌一杯享受着生活的快乐。</div> 5月21日是国际茶日,我们专程来到普洱市,普洱市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是著名的普洱茶重要产地之一。 普洱国际茶城是规模很大的普洱茶交易中心。 普洱市有八大古茶山和古茶园,其中镇沅县哀牢山脉千家寨的上万亩野生茶树群落中,有一株树龄为2700年,为迄今发现的世界最大最古老的野生茶树。千家寨茶区的珍贵稀有品种猫耳朵、小叶皇后为古树普洱茶中珍品。 临沧市邦东乡昔归村,2022年6月因新冠疫情我们被挡在昔归高速公路出口处不让进村,今天(5月22日)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澜沧边上的昔归村,昔归普洱茶是临沧生态、茶味、茶气最好的茶之一。 我们住宿在昔归村忙麓山古茶园边上的天下茶都昔归管理所,澜沧江畔的忙麓山风光秀丽,自然景观十分迷人。古茶林中有树龄在600年至1000年的古茶树。 昔归忙麓山古茶园分布在海拔800米至900米左右的澜沧江山坡上,与普洱茶最好的生长海拔约2000米左右不同,昔归古茶园是海拔最低的古茶园之一,但它依然是一款很好的普洱茶,这与古茶园在澜沧边上,经常处于云雾缭绕的自然环境有关。 巍山古城地处云南西部哀牢山麓,红河源头的巍山,它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始建于元代。 巍山古城内街道以星拱楼为中心,呈标准的井字结构建设。南、北主轴线两侧的房屋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时代的建筑式样和风格。 巍山官署自明代设立至今,一直是巍山地区的政治中心,见证着巍山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现在它依然是巍山县党、政、人大、政协的办公地点,我想它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地方政府办公地点了。 巍山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明清两代均有增修。 巍山文华书院始建于1875年,最初设为书院,后改制为小学、中学,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书院是巍山古城保留至今的独特文化景观。 南诏博物馆,巍山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和故都,而南诏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多元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巍山古城民风古朴,文化底韵深厚,再加上适宜的气候环境,造就了巍山人神闲气定的生活性格。 在巍山古城我们独住在“一方小院”里,自己作饭,小院非常安静、舒适。五月云南的天气,晴、雨交替,落雨时分,院中茗茶相伴,悠然自得,夜里听雨入梦乡,更添一份宁静和恬淡。 剑川古城始于元代至正末年(公元1341—1370年),已有650年历史,明代建成的街巷道路走向不变,尺度不变,格局不变,历经沧桑,古貌依旧。剑川是白族的发源地,古城内白族居民占绝大多数,白族风俗保留完整。 景风公园最早是座喇嘛寺,据说始建于元代,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环境典雅幽静,这里有极富白族民族特色的古建筑群。 灵宝塔、景风阁等建筑充分体现了白族在建筑、绘画、雕刻方面的技艺。 西门外街是剑川古城最早的聚居点之一,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 西门街集中了古城最多的古建筑,我们就住在西门街边上一小巷中的海棠别苑,海棠别苑是一家具有白族建筑风格的客栈。因别苑中有一株百年树龄的海棠树,客栈的主人段老师,就给它起了个这么富有诗意的名字。 西门街上的“节孝坊” 古城旧时的茶马集市“早街”,今天依然是当地居民赶集的地方。东门街的东口有一家有名的饭馆“杨纪老字号双盖帽”。双盖帽就是在面条、饵丝、米线等都盖上两种味道的肉臊子,味道很美,而且价格便宜。 剑川黑陶其制作历史可追朔到五千多年前,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专门来到黑陶传承人董月畅的剑川黑陶传习所,亲手体验黑陶制品的制作。 剑川黑陶黑如漆、声如磬、亮如镜、硬如瓷,这是通过独特的无釉无彩碳化窑变工艺烧制而成的,是力与美、土与火的完美结晶,它具有很高的美观价值和实用价值。 剑川县素称“木匠之乡”,剑川木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傍晚在剑湖边上的东骧阁,品尝美味的酸汤鱼、咸鸭蛋。 尼汝村位于云南香格里拉市洛吉乡,海拔仅有2705米,尼汝村由普拉、白中、尼中三个村民组组成,全村住着藏族人家106户六百多人。 这是一个与世隔绝、被时光湮没的藏族村落,拥有最原始生态的自然美景,真正的一处世外桃园。我们就住在尼中村落。 藏族村落中大部份还是传统的藏式民居,底层饲养马、牛、猪等牲口,上面一层住人。 但也有些藏民摒去了传统的居住方式,将牲口移到外面饲养,改为人、畜分离的居住方式。 还有一种就是为外来游客打造的民宿,符合城里人的居住标准。我们就住在只有四间客房的“尼汝原牧轻奢民宿”,住宿条件很好。民宿三十岁的女主人带着两个孩子,父母在三十多公里的牧场放牧,她独自一人经营着这家民宿,还要为客人作饭等工作,真的很能干,也很辛苦。 尼汝村的藏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半耕半牧的悠然生活。到了夜晚,尼中村一片寂静,这里没有声污染,没有光污染,那种安静,是城市里无法得到的体验。 从尼中村出发,沿着尼汝河岸峡谷栈道,步行约6.5公里可到达尼汝七彩瀑布,清澈的尼汝河沿岸高山峭崖、树林茂密,峡谷两岸是长满苔藓的古树、奇石、摇曳多姿的野花野草。 长约三百多米的尼汝七彩瀑布从高约二十米的碳酸钙台地上层层叠落,各种形状的瀑布,与周围茂密的原始森林,淙淙溪流,形成了一幅迷人的画卷。 “尼汝七彩瀑布”是千年沉积的碳酸钙岩石在瀑布的冲刷下,奇形怪状的岩壁上长满了各种颜色的苔藓,色彩斑斓,在阳光映照下犹如道道绚丽的彩虹。 5月29日上午离开尼汝村,经白水台到中虎跳,四年前这条路正在改造建设,十分难走,现在修好后的道路行驶舒适、安全。这条路走过多次,今天终于有机会在这里住上一宿,住在中虎跳峡边的兰庭轩客栈,透过窗外,就能看到虎跳峡峡谷和岸边的田野。晚上,我们在这里为老陈过了一个简单而快乐的生日。 虎跳峡从玉龙雪山、哈巴雪山之间的大峡谷中流过,峡谷垂直高差3900多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金沙江流入峡谷后宽仅50多米,最窄处虎豹一跃即过,故名虎跳峡。 5月30日到达四川攀枝花市,金沙江水在这里十分清澈,与流经虎跳峡的江水真是天壤之别。 5月31日离开攀枝花,接下来的行程将往四川宜宾、重庆、湖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