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场——创造社(写作)

happy

<p class="ql-block">1.写作是什么?</p><p class="ql-block">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撰文《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也提出了一个新名词——应用文,用以与“文学文”相对。我们今天的写作,都是当初这个“应用文”衍生出来的。写作,可以从很多角度去看待,以及定义。我们如何学习写作,会受到“如何理解写作”的影响。写作是一种技能、一种输出,跟演奏乐器相仿,会形成一个作品。</p> <p class="ql-block">2.作文有什么文体?</p><p class="ql-block">正确学习写作的第一课,应是学习文体。文言文中的文体有几十类,上百种,咱们今天不说。只说现代文,也就是从胡适时代开始的各种样式,写作分成五大部类:文学写作、新闻写作、公文写作、商务写作、法律写作。</p><p class="ql-block">文学写作,我们最熟悉不过。就四大类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p><p class="ql-block">新闻写作呢?新闻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新闻报道形式”。新闻报道形式,有五大类,66种类。五大类:消息、通讯、评论、调查报告和新闻照片。</p><p class="ql-block">公文写作,有据可依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党政机关公文种类。</p><p class="ql-block">商务写作。商务文书种类非常多,列举一些常用的:企划案、邀请函、备忘录、意向书、调研报告、商务合同……至于法律写作,不在我们讨论范围内。</p><p class="ql-block">补充一下,作文,主要是指应用文。现在的应用文包括:书信、手札、日记、通知、留言、请假条、启示、海报、广告文案、请柬、祝辞、欠条等。</p> <p class="ql-block">3.什么主题最好写,还知道的其他主题?</p><p class="ql-block">体裁是写作的形式,题材是写作的内容。题材有非常多,但可参照“母题”:</p><p class="ql-block">A家庭生活与亲情-家庭、生活、亲情</p><p class="ql-block">B人生理想与成长-人生、成长、理想、奋斗、挫折</p><p class="ql-block">C往事回忆与品味-回忆、品味、往事、童趣</p><p class="ql-block">D校园生活与友情-校园、友情、师生情、团结</p><p class="ql-block">探索体裁和题材,是了解框架,也是了解边界,知止而后有定。</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教授提出了一个“母题”的讲法。我们知道数学的母题,是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的源头,万变不离其宗。</p><p class="ql-block">那么写作的母题亦然。以后,我们就会理解及应用到母题思维,比如“一篇多用”。这个在日后的学习中我们共同来探讨[抱拳]</p> <p class="ql-block">4.知道的写作技法有什么?</p><p class="ql-block">框架是全景视角,具体到技法,需换成近景和特写,近景是要看文章结构;特写则是要看结构中每部分的特点。这些写作技巧、技法都是微观的视角。我们通常会在这个尺度上看作文,学作文,理解作文。</p><p class="ql-block">学习写作,要记的是结构,谈到写作时,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每一部分可以形成一张思维导图,然后一目了然。磨刀不误砍柴工。另外,学会一个变换视野,才能在心中有景别有层次,才会有丰富的感触,之后再用上点小技巧挖掘一下表达,一篇好文就可以浑然天成了。</p> <p class="ql-block">在学任何一个学科的时候,通常会有几个要点</p><p class="ql-block">一是找寻其定义,二是发现其体系,三是了解其边界,</p><p class="ql-block">了解边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动作。</p> <p class="ql-block">《大学》开篇就提到,知止而后有定。止,按我们白话文的理解和下意识联想,通常第一反应会是停止。也不能说是错。止是目标,达到目标可不就停止了嘛。不过古人用“止”指的是那个目标,我们理解的是自己的动作。深究一下,还是有区别的。毕竟对象不同。止,即便用白话理解,停,除了停在目标处,还会停在边界处。是不是也可以侧面来佐证“边界”的重要性呢</p> <p class="ql-block">写作,是语文五大基本功之一。</p><p class="ql-block">之所以称为基本功,就是要“练”。</p><p class="ql-block">练之前,当然要学心法,也就是理论。</p><p class="ql-block">理论,是前人探索思考之大成、精华。当我们自己进入沉思,会生出深入的想法,前人亦如此,只是早了千百年而已。他们整理记录下来,几多拣选、淘洗,经长期沉淀,终于形成了那么一点点理论。绝对是精华。所以,学习精华,便是捷径。有了理论基础,独立思考才有立足点。要不容易沙上建塔,或空中楼阁。</p><p class="ql-block">我们不是要成为作家,首先要解决的是作文,这个校内作业问题。同时争取再去发现一条捷径,培养一点可以有更广泛应用的写作能力。</p> <p class="ql-block">由此,便需有一个更高的格局,更大的视野,回到一个问题的原始本初,从它的元问题开始。而不能仅着眼于某个技巧,要立竿见影。</p> <p class="ql-block">大部分成熟的学科,都有其元知识,元问题。写作不是一个学科,但是一项重要能力。自然也有其元知识、元问题。</p> <p class="ql-block">这几天大家共同探讨的,便是其中一两个问题,及其延展。</p><p class="ql-block">我小时候学写作时,老师是一位私塾先生。他非常重视写作的教学。教学十分有章法。</p><p class="ql-block">他先让我和另一个娃,看历代状元文章。大概至少有二十篇吧。每看一篇,就让谈体会。</p><p class="ql-block">我们起初根本说不出什么来。他就引导,从声韵开始,是否铿锵有力,掷地有声?</p><p class="ql-block">要我俩大声朗读,一口气读下来,不要扭捏。读完后问我们是否有长虹贯日,气吞山河的快感?</p><p class="ql-block">这是从声韵角度,了解“气韵贯通”这一中国文学、艺术最高审美标准的一种体会。</p><p class="ql-block">这些铺垫,让我们对“文章”有了一个深情的感性认识。然后,他突然改了路数。开始讲起来文章体裁。</p><p class="ql-block">这个“深情”,也是名士四品之一。玄心、妙赏、洞见、深情</p> <p class="ql-block">他讲文章体裁,自然是文言文,用文选和文心雕龙来教。还有一本叫《诗品》。</p><p class="ql-block">文体,是写作的形式。好比我们要建一个什么样的建筑,总得先了解什么是亭台楼阁廊榭轩吧?</p><p class="ql-block">所以先了解所有的文体,就成了溯源写作的第一课。刚才安琪妈发了上个月底创造社内部的一次分享。就是从对写作的微观认知和焦虑中,先抽离出来,便如站到地外来回看地球。</p><p class="ql-block">今天安琪妈分享的这些文体,希望大家不要不以为意,最好能仔细看看,就算不自己画个导图,也要记下这个大框架。很少有人会这么来讨论和学习作文的。</p><p class="ql-block">叶嘉莹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士”,且还是穿裙子的士。她十分强调“文体意识”。去年读书会共读过一本《陶渊明也烦恼》,作者是江南大学的副教授黄晓丹,也是叶嘉莹的学生之一。黄晓丹也提到,叶嘉莹对文体意识的重视。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为文之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叶嘉莹的老师民国著名学者顾随就是这么保存下来并教给叶嘉莹这一代的弟子的。其中还有著名红学家周汝昌。</p> <p class="ql-block">综上,我们这几天以及后几天,如果有时间,大家最好能仔细看看文体,记住这些名字先。可以不求甚解。至少打下个印记。以后,再去深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构化思维的学习方法,其实古已有之。就是目录学的方法之一。要层层推进。第一重是记住最粗疏的框架先,这个阶段不要一头扎进具体问题,那样就迷失了。第二重再去了解其内涵,外延。</p><p class="ql-block">至少两重框架都记得精熟。之后再选一个方向深入下去。且要有随时抽离出来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古人做学问,讲究“学力厚而后性灵出”,就是这个意思,也是这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性灵很重要,尤其是对人文学科而言</p> <p class="ql-block">推荐书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