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的贵族,——读《行者无疆》西欧篇

青青子衿

<p class="ql-block">从南欧文艺复兴的荣耀和中欧科学泰斗的光环中走过,迎接我们的是时尚的西欧。</p> <p class="ql-block">作者说,一路行来,最可爱的城市还是巴黎。它高傲且宽容,悠闲且努力。它最大的优点是聚合能力,财富、人才、文化、审美的聚合。法国人,从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到一般市民,多喜欢热闹,喜欢显示,喜欢交汇,喜欢交汇时神采飞扬的前呼后拥,喜欢交汇后长留记忆的凝固和雕铸。结果,不管在哪儿发达了,出名了,都想到巴黎来展现一下,最好是挤到塞纳河边。</p><p class="ql-block">法国的沙龙文化提升了法兰西的集体心理,从人的聚合变成了建筑的聚合、历史遗迹的聚合,热热闹闹地展示在塞纳河畔。圣母院、卢浮宫、协和广场、埃菲尔铁塔都是这个庞大沙龙的参加者。但这种超大规模的聚会也有个毛病,比如卢浮宫,四十万件展品,件件精品杰作,单独放在其它哪个地方都光芒四射,而这样挤在一起,反倒眼花缭乱,难以深究了。</p> <p class="ql-block">伦敦西有著名的温莎堡,英国王室的行宫。离温莎堡不远是赫赫有名的伊顿公学。英国人崇拜贵族的传统,与伊顿公学五百多年的历史有很多关联。在滑铁卢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将军说“滑铁卢的胜利,是伊顿公学操场的胜利。”欧洲贵族集团形成于行伍之中,一代代崇尚勇猛英武,并具备正直、负责、好学等一系列素质,再经由权力、财富、荣誉的包装,就成了贵族集团的形象标榜。贵族传统在今日,作为一种行为气质而泛化存在,特别是泛化为绅士风度、骑士风度。伊顿公学一直在着力培养和延续这份传统。</p><p class="ql-block">布伦海姆庄园是丘吉尔的出生地。庄园主要呈现的是主人马伯勒公爵家族数百年的荣耀。丘吉尔的相关陈列只是“被收留”的状态。欧洲的很多贵族庄园,起点都是英雄史诗,中间可能是风情剧,也可能是哲理剧,而后都演变成了悲喜剧。</p><p class="ql-block">站在牛津大学最高的圣玛丽教堂,想像着这所大学曾与周围居民发生的一次次冲突。那场绵延久远的冲突,使得一批牛津师生离开这里,东行八十公里,在那里继续教学事业,于是就有了剑桥。很多年后,一位剑桥校友在美国办起了哈佛。牛津,是天河的意思,正巧表明这里是真正意义的渡口,它的一切存在,只为了彼岸。身在大学城,有时会产生一种误会,以为人类文明的步伐全然由此踏出。</p><p class="ql-block">《爱丽丝漫游仙境》的作者居然是学数学的,他是牛津大学的数学教师查尔斯·道奇森。维多利亚女王对这本童话爱不释手,下令这位作者下次不管出什么书都必须立即呈送给她。于是,她不久就收到了作者新著:《行列式——计算数值的简易方法》。(哈哈)英国人怎么着都不缺乏幽默,而越严肃的人群越是蕴藏着顽皮和天真。这是牛津大学一种隐秘的风范。</p> <p class="ql-block">爱尔兰不再是绅士,而是质朴、通俗。爱尔兰偏僻,却有着前卫的青春生态,新锐的文化艺术。萧伯纳、王尔德、叶芝、贝克特、乔伊斯,一度使全世界的前卫文化弥漫着爱尔兰口音。</p> <p class="ql-block">卢森堡是国土上的小国,更是金融上的大国。它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发展成一个举世瞩目的金融王国,与它严密的银行保密法规有关。作者想拍摄银行街,遭到对面银行职员的阻拦,原因是他们要保护出入银行的顾客,不让他们摄入镜头。文中由此引出一个关于交通规则背后的逻辑:</p><p class="ql-block">有一天,作者和一位德国人在斯图加特的路口等红灯,顺便说起,在这人中稀疏、交通冷清的城市,极目左右都没有车辆的蚊子,即便冲着红灯直穿过去也没有任何危险,但人们还是规规矩矩地等着。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究竟出于一种什么制约?</p><p class="ql-block">德国人说,规则后面有一个严密的逻辑。</p><p class="ql-block">1、据统计,城市的街道穿行者中,受交通事故伤害最大的群落,是孩子;2、据统计,对孩子们最有效的教育,来自他们的自身观察;3、据统计,孩子观察世界的一个重要地点,是自家的窗口。当你四顾无人无车,放心穿越红灯的时候,根本无法保证路边排排高楼的无数窗口,没有孩子在观看;4、于是你进入了一个逻辑悖论:当你安全地穿越了红灯,等于给孩子们上了一课,内容是穿越红灯无危险,只有当你遭受伤亡的时候,才能给孩子们正确的教育;5、面对这样的悖论,唯一正确的方法是放弃穿越,既不让孩子们看到穿越的安全,也不让孩子们看到穿越的危险,一见红灯就立即停步。</p><p class="ql-block">金融规则和交通规则都体现着文明社会的“都市逻辑”,公共空间需要一整套被集体公认的逻辑。</p> <p class="ql-block">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大堂门口,一束光照射着那面静静垂着的蓝旗。一排排国旗在它后面相拥而立,做它的后盾。这就是欧盟的旗帜。总部门口的铁栅栏上趴着一群男孩女孩的雕塑,他们调皮、泼辣,大大咧咧地爬到欧盟大门口来了,而且都抬头仰天,说说笑笑。成人们最大胆的政治构想,无一不暗合孩子们的幻想,孩子们无法理解的弯弯曲曲,成人们迟早也会摆脱出来。欧盟总部大门口的孩子,是雕塑,是装饰,是门卫,更是理念。</p><p class="ql-block">不朽的伟业、成败的英雄,总是维系在滑铁卢和其他许多战场上。永久的目光,总是注视着在炮火硝烟间最后升起的那面胜利者的旗帜。然而,欧洲终于告诉我们,最后升起的旗帜无关胜负,无关国家,无关民族,而是那面联合的旗,与蓝天同色。</p> <p class="ql-block">未完,期待北欧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