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鹳雀楼的总高度是<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73.9</i></b>米。鹳雀楼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这座楼阁的建筑特色包括高台式十字歇山顶,外观呈现为3层4檐,而内部则拥有9层使用空间。为了方便游客参观,楼内还设有电梯和楼梯以组织垂直交通。鹳雀楼的整个油漆彩画采用了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的考察和恢复设计,使其成为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这座楼的重建工作始于1997年12月,并在2002年10月1日正式对游客开放。鹳雀楼的重建不仅保留了其历史价值,还融入了现代便利设施,使其成为了一个集文化、旅游、教育于一体的重要地点。</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妇孺皆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更是家喻户晓。</p> <p class="ql-block"> 海岱楼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是淄博市的一处著名景点,位于淄博齐盛湖公园的制高点,采用汉代建筑风格。这座楼的总高度为<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67</i></b>米,具体由地上九层和地下一层组成。海岱楼不仅以其浓郁的文化氛围、独特的历史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还成为了淄博市最吸引人的旅游景点之一。此外,海岱楼也是淄博市内最高的建筑之一,整座建筑由三进院落组成,主体建筑为三层木结构楼阁,高约20米。楼阁内部设有楼梯和走廊,可以俯瞰周围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海岱楼是一座新楼,按说不能与历史名楼并列,但是,海岱楼气势雄伟,高度排第二,海岱楼所处的齐盛湖风景优美,海岱楼的第一层钟书阁又有“中国最美书店”之称,是现代青年人的热门打卡地,海岱楼又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所以,就与历史上的四大名楼排列在一起了。</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16日,笔者游淄博齐盛湖,写了《游淄博齐盛湖》,发表在美篇上非常受欢迎;登海岱楼而作《登海岱楼环视》,发出了“东眺黄海远,西瞭岱岳近。南望鲁天高,北看齐湖低”的感慨,发表在美篇上,评论区反映强烈。</p> <p class="ql-block"> 滕王阁的内部结构设计为七层,这包括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及一个阁楼。从外部看,滕王阁呈现出三层带回廊的建筑风格,但实际上其主体建筑高<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57.5</i></b>米,建筑面积达到13000平方米。滕王阁的设计采用了“明三暗七”的格式,这种设计不仅赋予了建筑独特的美学价值,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游览体验。滕王阁不仅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王勃(650年-676年或684年)。因为一篇《滕王阁序》写得好,而被誉为中国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p> <p class="ql-block">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p><p class="ql-block"> 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通高<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51.4</i></b>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楼上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整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檐下四面悬挂匾额,正面悬书法家舒同题“黄鹤楼”三字金匾。</p><p class="ql-block">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所作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出了长江澎湃气势和对孟浩然孤帆远影渐行渐远的离别之愁而万古流芳。</p> <p class="ql-block">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这座楼阁建筑坐落在洞庭湖畔,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巧的结构。岳阳楼主楼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的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楼顶所悬“岳阳楼”三字横匾是由我国大文豪、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岳阳楼的建筑高度为<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19.42</i></b>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楼阁建筑,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及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技能。</p><p class="ql-block"> 与前四座楼相比,岳阳楼虽然矮了一些,但在范仲淹的眼里却非常高大。所以,在他的笔下的《岳阳楼记》中对岳阳楼规模与气势的描写仍然气势磅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