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山的美篇

望山

<p class="ql-block">提纲:</p><p class="ql-block">标题:提问的节奏和方法很重要</p><p class="ql-block">中心论点:好的提问节奏和方法可以加强学习效率</p><p class="ql-block">分论点1:提问的节奏很重要</p><p class="ql-block">分论点2:提问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p><p class="ql-block">分论点3:提问能激发共鸣</p><p class="ql-block">讲稿:</p><p class="ql-block">好的提问的节奏和方法很重要</p><p class="ql-block">以王崧舟等名师课堂提问为例</p><p class="ql-block">老师、同学们,大家好!</p><p class="ql-block">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前段时间我看了王崧舟的名师的课,深受启发。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提问不是直接提问,而是绕着提问。现在我在这里把它分享给大家,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p><p class="ql-block">一、提问节奏。提问要留时间思考,王松舟老师强调问与答之间的想。这就是他的提问节奏。他不会一味的追求快速的回答,他会给学生时间思考,在这一段思考时间中学生的大脑会飞速的运转,对于反应快的学生来说,他们会更加深入的思考组织语言是后面的表达更加流畅。而对于思维慢的同学来说,这给他们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问题。</p><p class="ql-block">二、提问能激发兴趣。教师的提问只是一味的直来直去,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而学生天生的好奇心、表演欲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在王崧舟老师《长相思》的课上,老师提问“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纳兰性德的心,心在哪儿?你有什么新发现?新的体会?”学生非常积极,课堂上充满了意趣,也充满了活力。如果换成老师直问“”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那课堂会是什么样子呢?学习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王崧舟老师的提问迂回深入,让我感觉自己仿佛也是课堂中的一员,跟着老师的脚步感受词人所表达的情感,这种曲问的方式达到了激发兴趣的效果。</p><p class="ql-block">提问能启发思维。启发思维是一种通过触发和激发思维过程,以产生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何洁老师《夜间飞行的秘密》的课堂上,老师提问“有个词叫角度,请问什么是角度?什么叫方面?猜一猜这首诗中到底有几个角度?”学生听到角度,首先想到的是数学学科中的角度,但是何老师的提问却让学生们明确角度不仅仅是数学学科中的角度,也是语文学科中的角度,尤其是读苏轼《题西林壁》这首诗更直白的让学生体会语文学科中的角度。在听这堂课的时候,我也深受“角度”的启发,很有新鲜感。何老师的曲问启发了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p><p class="ql-block">四、提问能激发共鸣。曲问能以巧妙的方式唤醒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与课文产生强烈的共鸣。在王崧舟老师《母鸡》这堂课上,王老师创设了三个情境发出三连问“你说母鸡烦不烦人?讨不讨厌?可不可恶?”最后提问“换了是你,你怎么办?想看看老舍记录了哪些母鸡令人讨厌的事实吗?”一连串的问题指向一个中心问题“母鸡为什么令人讨厌?”王老师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主旨有了深刻领悟,而且学生觉得积极主动,仿佛自己就是老舍,从讨厌母鸡到喜爱赞扬母鸡从而激发学生们对母亲的爱理解母亲的辛苦与伟大。王老师证明了提问能唤起情感体验,激发共鸣。</p><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一个好的提问,一个有效的提问需要变直为曲才能更引人入胜。使课堂中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更自然和谐,使课堂更生动有趣,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让人记忆深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