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日教育分享:得到爱的小朋友才会爱人</p> <p class="ql-block">爱是分享欲:</p><p class="ql-block">喜欢和你说话</p><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组成研究小组,对波士顿地区30多名4-6岁的儿童进行研究。他们发现:</p><p class="ql-block">1. 无论家庭收入多少,父母教育程度如何,孩子与父母交谈的频率越高,他们大脑中语言相关区域的活动就越强。</p><p class="ql-block">2. 大脑的活跃程度与会话轮流次数强烈相关。</p><p class="ql-block">3. 和父母交谈更多的孩子,在后续的标准化测试中也取得了更好的分数。</p><p class="ql-block">亲子对话越多,大脑中的白质束就越活跃,信息传递越高效,思维也就越活跃。</p><p class="ql-block">孩子愿意和父母交流,不仅能更聪明,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爱是有底气:</p><p class="ql-block">敢拒绝,敢说“不”</p><p class="ql-block">“快,再多吃点饭!”</p><p class="ql-block">“妈妈,我今天中午吃得多,晚上就吃不下多少了,我吃饱了。”</p><p class="ql-block">“去写作业吧!”</p><p class="ql-block">“我刚上完围棋课,有点累,我想歇一会儿再写。今天只有两项作业,八点前肯定能写完。”</p><p class="ql-block">“这么简单的题,还写这么慢!”</p><p class="ql-block">“因为你是大人你才觉得简单!我是小孩,对于我来说就是很难的。”</p><p class="ql-block">在一次次拒绝中做到有理有据、不拐弯抹角,实在是连大人都佩服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孩子有拒绝的权利,并能行使这项权利,说明孩子已经知道:</p><p class="ql-block">拒绝这件事,并不是拒绝你这个人;</p><p class="ql-block">拒绝这件事,并不是我不在乎你;</p><p class="ql-block">拒绝这件事,也不是说你的要求不合理。</p><p class="ql-block">敢拒绝别人的孩子,自己是不害怕被拒绝的。因为他知道,当他提出某个需求时,就有被答应和被拒绝两种答案。试试而已,不仅没什么损失,万一是自己想要的答案岂不是赚了!</p><p class="ql-block">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查:</p><p class="ql-block">如果一个人学会合理地拒绝,就能减少90%以上不必要的麻烦,更能减少大量个人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p><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敢大声说“不”,敢于拒绝,那他将来的生活肯定少了很多的内耗、内心富足充盈。</p> <p class="ql-block">爱是自信:</p><p class="ql-block">孩子做事不服输</p><p class="ql-block">孩子做事不服输,能够积极面对任何问题,遭遇挫折可以很快重拾信心,将有挑战的问题看作可以掌握的任务并激发出更多的努力。</p><p class="ql-block">不服输的前提,是孩子对自己有无限的信心。</p><p class="ql-block">不服输的精神来源于孩子的成长型思维。</p><p class="ql-block">成长型思维的人愿意迎接挑战,因为这是向上的阶梯;把每次失败都当成进步的机会,认为凡事皆有可能。</p><p class="ql-block">困难只是一时的,并不代表“已经失败”了,而是“暂时还没成功”。</p><p class="ql-block">学走路、骑车、轮滑、跳绳、拼积木、写字、做题……</p><p class="ql-block">只要是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事,哪怕坎坷,也要努力做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