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欢迎叶县领导莅临光山刘氏文化园

金诚

<p class="ql-block">夜雨晨凉润物幽,客来叶地动光州。</p><p class="ql-block">烟云初启氏园景,豫韵楚风尽可讴。</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20日上午,迎着一夜夏雨带来少有的清凉,叶县人大常委会考察组的有关领导一行15人莅临光山,在光山县领导及工作人员: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彬、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杜胜强、县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工委主任张元勋的陪同下,来到刘氏文化园观光调研,受到了热情接待。</p> <p class="ql-block">光山县刘氏根亲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家亮全程陪同介绍文化园的建设管理情况,原秘书长刘家贵作了全面细致的宣讲。</p> <p class="ql-block">在文化园门前亲切交流,抒发畅想。探询姓氏文化研究工作的前景与职责。</p> <p class="ql-block">客人们正向文化园展馆款款走来</p> <p class="ql-block">世界叶氏联谊会财务总监刘德汉 (中)正与刘家亮会长(右)刘巍秘书长(左)交流建立联系方式,增进两地一家人的亲情。</p> <p class="ql-block">客人们祥细观看了光山刘氏根亲文化研究和宗亲联谊活动的情况,为之感叹和期许。</p> <p class="ql-block">姓氏文化的内容包括姓氏起源、姓氏流变、家族播迁、名人事迹与遗迹、家谱、宗祠、世系、家训、郡望、堂号、堂联、字辈等等,以及由此形成的尊祖敬宗、报本反始、寻根问祖等族姓与民族文化认同理念。</p> <p class="ql-block">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到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文献学、遗传学、文化人类学等诸多学科,而且生动而具体地反映着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形态演进、文明起源、民族融合、中外交流以及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发展与变革。姓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文脉,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原生态文化之一。</p> <p class="ql-block">姓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古代典籍中保存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图腾信仰的纪录,到姓、氏、名分化形成阶段,再到姓氏合一阶段,以及姓名充分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反映了姓氏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姓氏文化的当代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家族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的标志,也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寻根问祖、编修族谱、祭奠先祖先贤先烈等活动,姓氏文化维系着民族的血脉,连接着四海,成为中华民族人文情怀传承的基本方式。</p> <p class="ql-block">光山县刘氏文化园,位于斛山乡油坊村刘小湾村民组西面山坡上,是在原刘氏家庙遗址上重建。2016年动工,2018年秋竣工。建筑面积约369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仿古,青瓦白墙,斗栱飞檐,雕梁画栋,二进三重殿,东西两边厢房构成院里回廊,并设文化布展室和功德墙。 殿内立有刘氏始祖刘累、汉高祖刘邦雕像,列展了东汉、西汉、蜀汉25位皇帝画像及简介、光山历代刘氏名臣贤达简介,以及“两个文明”建设新时期刘氏贤能人士简介,对为革命牺牲的68位刘氏儿女树立烈士牌位,以供瞻仰缅怀。 </p><p class="ql-block">光山县刘氏文化园建成后,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高度重视,特向其征集《谱牒资料》、《家规·家训》和根亲文化资料等,原国家主席刘少奇之子刘源将军提写了匾额。全国各地前来寻根谒祖者络绎不绝,已成为爱国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诸事顺遂,万家康乐!</p> <p class="ql-block">忆江南 刘氏文化园</p><p class="ql-block">刘园好,文脉著其间。祖德宗功贻后世,灿然星月耀河山。回望忆斓斑。</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文化园落成纪</b></p><p class="ql-block"> 光山刘氏文化园,位于光山县斛山乡油坊村“天賜城”旁。于2016年8月8日奠基,2018年秋落成,此后逐年完善。建筑面积3690平米。二进三重殿,东西厢房构成回廊。黛瓦白墙,雕梁画栋,斗栱飞檐,殿脊负灵兽呈祥。夫宗庙崇拜祖先之地斯,太古英灵栖息之殿堂。登台驰目,奇景神舒,芳甸苍苍。远听大别之风啸,层峦叠障,绿水浩浩﹔近赏淮水之歌吟,似阅战阵之龙骧。左是京九铁龙驰骋,右有龙河、小潢河九曲入淮。青山拱卫,林薮相护,千鸟竞飞,谱南亩之小曲,传天籁之和声。图滕大柱矗矗,分呈阊阖两侧,堂展王者之气象。神龛整肃,麟吐玉书,龙舞云祥。左昭右穆,始祖累公端坐殿中央。玉栏瑶阶,神道以降,玉书图立,寓教耕读。百花簇拥明堂,功德镌刻在墙。石狮威武坐祠前,傲视苍穹,为族人福祉守望。后有高台,前有广场。清池炳灵,溅玉飞花,堂联词工句丽,翰墨留香。气象千重,有怀祖思贤,珍惜时代,畅想未来之怀壮!威威乎,祖庭生辉,光耀于天赐城、油坊店这片青山绿水间。浩浩乎,余族昌茂,世承灵光。 </p><p class="ql-block"> 刘氏自尧帝之子源明一世祖始,至今已蕃衍裔孙一百四十余世四千余年。光山有宗支二百多,人口七万众。光山刘氏,代有达人,名宦乡贤累朝蔚起。西汉宣帝刘询之孙刘并,受封西阳侯(西阳为光山县旧称),是有文字记载光山早期的刘氏名人。唐朝刘慎言,由御住仙居令转光州长史。八大家之首的柳宗元曾为其撰文称颂。 南朝宋代孝武帝刘骏第二子刘子尚,孝建三年(公元456年)受封西阳王,而今净居寺的镇山之宝"摩崖石刻"就出自刘宋皇室之手。马畈《中和堂》一世祖刘兴、刘存两兄弟同为明代命官,各据一省。刘兴五经魁首,湖北麻城知县;存公洪武21年进士,任河南汝宁府事,掌辖两州十二县:光州、信阳州﹕光山、罗山、固始、息县、商城、汝阳、正阳、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确山县。 刘堉,洪武初,以明径辟举,授国子监丞,累官左司谏,左春坊,左谕德,备帷幄顾问。“天官”刘学曾,万历庚辰进士及第。历知曲周、长垣二县,累官都御史,真定(现正定)巡抚,吏部主事等职。又曾历考功文选二司,南京光禄寺少卿转大理寺少卿,后调佥都御史。 县城东门刘氏四世祖刘际隆,明未授显武将军,清入关时南下到光山落户定居。先贤灿若繁星,不胜牧举,祖德宗功重如山。汉高祖刘邦,创汉立极,国运咸通,超千秋创世史之奇迹。故立髙祖邦公圣像,豋宗庙以祀礼仰敬矣。</p><p class="ql-block"> 何以成此巨制?光山刘氏乘改革开放之风,积极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会长家余担纲,自淮规划设计,德春督建,商城八达古建公司承建。当局耽道加惠,宗人慷慨解囊,敬孝先祖,虔诚分文皆慷慨,众志弥坚,有着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为家族着想的担当与善良。济济贤达存远志,家余、家敏、家斌、家正领衔著华章。传承的是古圣先贤未竟事业。梁坚柱固神心悦,凌空三尺镇高堂;荣华富贵子孙旺,脚踏万里永安康。龙脉襄传,天涯海角不忘其根。福祉绵存,经邦济世壮族威。承族粹,扬懿德,彰善行。奠鸿基祷华勋,沥血叩心。笃睦互助。教化嗣音,施甘露育兰桂双馨。当忠义报国,保金瓯、促大统,循玄猷前行。留千秋史话。振中华、兴氏族,祈社稷重雍,臻万年昭仰也。芳名永誌。(金诚)</p>

刘氏

光山

文化园

姓氏

文化

光山县

根亲

西阳

油坊

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