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死亡是伟大的平等。思想着雨果《巴尔扎克葬词》中的论断,车流、树木、分道线,从我的DV镜头一晃而过。出于好奇,2月3日我们去定陵看阴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京的山,不多,也不高,都在城的外围,呈灰色,没有生机。在大巴上,我所能感到的,好像只有流动的水,流动的人群和流动的车辆。定陵在大峪山下,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远远的可以看见,为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皇后的合葬墓,建了6年,用掉银子800万两。定陵是我国首次大规模发掘的皇陵,也是十三陵中唯一打开的一座地下陵寝。1959年9月开始接待游人。是出于环保的考虑,还是不想惊动陵寝,远远的,车辆就停下了。穿行在树林阴翳的石板路上,气氛很是沉闷。大家跟在导游后面,四处张望,什么话也不说,想必如同我一样,在想:自己死后会是咋样?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不至于占用这么多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知不觉,我们已到定陵入口,顺着游览通道,拾级而下,至27米处,才到地宫入口。地宫大门高3.3米,每扇门宽1.8米,重约4吨,由前、中、后、左、右各5座高大宽阔的殿堂连结组成的,总面积为1195平方米。中殿3个汉白玉石雕刻的宝座,象征着皇帝和两个皇后的座位。宝座前各有一套黄色琉璃玉供及一口青花云龙大瓷缸,缸内原来装满香油,油面上有铜制圆瓢,瓢内放灯芯,棺椁安妥后点燃,是“长明灯”。棺床上放置着皇帝朱翊钧和两个皇后的棺椁。棺椁周围,有26只红漆木箱,装着金器、银器、珠宝、瓷器、玉器和纺织品等随葬器物,共计3000多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漫步定陵,走在灰暗的灯光中,棺木腐臭的气息包围着每一个人。在这里,皇帝和皇后的尸骨是看不到的。如果要看,只有到定陵博物馆去看考古发掘后拍摄的照片。没想到死后的皇帝也希望如生前一样在阴曹地府办公。事实上,人是会腐朽的,包括尸骨,不朽的只有精神。诗人说,你生于泥土,必归于泥土。在地宫这段时间,我悬揣,来此游览的人,心情一定复杂。活人到死人的坟墓里游荡,是福还是祸?至于我,倒是无所谓,十分坦然,一点不怕。只是慨叹,阴间和人间仅一步之遥。跟在导游后面,迈过最后一道门槛,我游完了定陵,出了“鬼门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易老天难老。出了阴间,看北京上空,天很蓝,太阳却没有云南的热辣,凛冽的北风开始侵袭我的面庞。草没有生机,树没有生机,只有南来北往的车和东奔西跑的人昭示着生命的流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