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 年 5 月 31 日,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我有幸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母校 —— 芝罘区南山路小学,参加少先队的队日活动。算起来,我离开这里将近 63 年了,这些年,虽时常从校门口路过,可眼前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让人不禁感慨岁月的流逝。</p><p class="ql-block">几天前,小学 6 级 1 班的学友李文耀分享了 1961 年三个毕业班级的师生合影照。照片里,年轻的老师和青涩的我们笑容灿烂,那一瞬间,记忆如潮水般涌来。</p> <b>南山路小学1960年度.六年级毕业生暨全体教师合影.1961.7</b>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于我而言,是无比珍贵的宝藏,它勾起了我对当年在校时师生相处的美好回忆,也让我愈发渴望回到母校,试图在那里找寻曾经的影子。</p><h5>照片中能叫上名字的有:隋校长 徐主任 崔老师 于老师 耿老师。女同学:班长刘巧云 史书英 代淑娟 梁桥新 仪玲 王淑欣 唐成叶 徐凤英 迟秀珠 常秀珍 庞友谊 胡桂香</h5><h5>男同学:孙志广 李文耀 王金生 邱殿佐</h5> <h5>保存至今的唯一一张6级1班小学同学合影</h5><h5>自右至左前排:唐成叶 徐凤英 迟秀珠 常秀珍<br></h5><h5>后排:胡桂香 庞友谊 于智芬 刘巧云(班长)</h5> <p class="ql-block"><b>1.上午 8 点 40 分,踏入母校,分管领导黄月霞书记等候接待。</b></p><p class="ql-block">她亲切地为我们一一系上鲜艳的红领巾,那一抹红色,仿佛点燃了我心中沉睡已久的少年热情。随后,黄书记向我们介绍了今日活动的安排,讲述了部分老校友对母校的无私奉献,还提及了明年建校 130 周年的设想。</p><p class="ql-block">最让我感动的是,学校计划为当年的大队辅导员,八次受到国家表彰的全国优秀教师王弄萧老师在校园立雕塑,以此激励学子们更好地传承校风,立志报国。听到这些,我不禁为母校的发展和用心感到欣慰,也对王老师的教育精神能得以延续充满期待。</p> 黄月霞 于大卫 <p class="ql-block">李文耀、于智芬、 孙开疆我们同为烟台一中同级校友。</p> 巧遇于宝勤、马丽珠,我们都曾在烟台北极星钟表公司属下单位工作过。 <p class="ql-block"><b>2.上午9点30分少先队队日活动正式开始</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全程重温着这场充满朝气的活动。</p> 大队长向大队辅导员报告 看着整齐列队的孩子们,他们眼神坚定,笑容灿烂,那一刻,时光仿佛发生了穿越。 我仿佛看到了 70 多年前的自己,那个扎着羊角辫,在队旗下宣誓的小女孩;又想起 18 年前,我参加拍录孙子队日活动时,当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心中满是激动与喜悦。<br> <p class="ql-block">而如今,再次身处这样的场景,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情感再次涌上心头。</p> 当孩子们大声喊出 “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在队旗下宣誓:“ <b>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b>” 这铿锵有力的誓言时,我的血液瞬间沸腾了。那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充满了力量,仿佛带着无尽的希望。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这些今日的花朵,在未来必将成长为大树,乃至参天耸立,为祖国撑起一片天空。 <b>3.活动结束后黄书记陪同我们参观校园</b> <p class="ql-block"><br></p> 曾经熟悉的小路、教室、操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校园里绿树成荫,处处充满生机。<br>但不变的,是那股浓浓的书香气息,是校园里传承多年的精神风貌。 左侧:培真楼 <b>1916—1942年,学校曾用名“培真小学”。</b>学校传承百年培真文化,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通过党建带动教师队伍和团队建设,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向上向善的新时代南山真少年。 正面:向上楼 东边:学校劳动基地 学生自种自采自制菊花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花开。 学校仅有的大操场 学校绿化园 <p class="ql-block">历经一甲子太多新变化,不见当年繁茂耸立的大枫树,有幸五叶小枫正生机盎然。王书宁书记开会回来,特引我们至小枫树下合影留念。这方合影,不只是光影的记录,更是一脉传承的见证:老干虽隐,新苗已立,恰如我们在变革中坚守初心,于传承中孕育希望的历程。</p><br> <p class="ql-block">参加活动的六位老校友合影留念</p> 学校地势南高北低,一进校门口,必走上坡路,才能进教学楼。王书记讲,学校让每一位学生知道:学习、人生如同上坡路。寓意深遂,人生如逆旅,就像年年在队日活动中庄严宣誓的孩子们,一代又一代南小人,正沿着这条精神的坡道不断攀登,让 "向上" 成为刻进骨子里的信念。 走在校园里,每一处角落都能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br>烟台福山合并时我随父母来烟,1960年夏,自福山东北关完小,转到南山路小学六年级一班,班主任崔方舟老师,她个子高高、身材匀称,面容慈祥,带班有方、严而有威。虽然我在校只读了一年,却是关键的一年,考上了烟台一中,并分到五年一贯制的大改班,为以后的发展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br>我感恩母校,深为曾是百年南小一学子而庆幸。 <b>4. 高兴着南小的新发展与新变化</b><br>南山路小学成立于1895年9月,是一所横跨三个世纪的百年老校。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学生1500余人,在编教师74人。现在职教师中有40多人曾被授予“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建立起由“齐鲁名师、市名师名校长、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等省市区校四级名师团队,全面引领学校的教科研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p class="ql-block">学校紧抓常规教学管理,狠抓教学常规的过程监控与指导,追求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充分、自由、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b>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双有”活动先进集体、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省金星大队、体育特色学校等称号。</b></p><p class="ql-block"><b> 上世纪六十年代,功勋辅导员王弄箫老师先后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七十年代,刘立华老师辅导少先队活动勇夺三座全国“创造杯”,代表全市走进人民大会堂交流展示学校成果。</b></p> 这次重回母校,不仅让我重温了年少时的美好时光,更让我看到了母校的蓬勃发展和祖国未来的希望。<div>即将迎来南小 130 年周年校庆,谨以四句寄语聊表心声:</div><div><b>百卅载沧桑砺洗,蕴英华桃李芬芳;</b></div><div><b>继往开来育栋梁,再谱华章铸辉煌。</b><br>愿母校如那滔滔黄海之水,永葆活力;愿一代又一代南小学子,带着师长的期许与时代的使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br> </div><div>美篇制作:于智芬 <br> 2025.5.31<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