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尘 入世

爱喝咖啡的猫

<p class="ql-block"> 出尘、入世。自古不同,本心来自于对生活的选择,切不要说应如何,便是甚好,对人生的诠释应是“君知天地中宽窄,雕鹗鸾凤各自飞。”各有追求。</p><p class="ql-block"> 明朝的《孽海传》中有一出戏叫《思凡》讲的是一个小尼姑色空,自小被送入了寺庙,正值妙龄,不愿意过青灯独照和孤寂的生活,词中说道“削发为尼实可怜,禅灯一盏伴奴眠,光阴易过催人老,辜负青春美少年。”表明了她对尘世生活的向往。”便偷偷的下了山。年轻小和尚本无,一样的不愿过敲木鱼,诵经枯燥的生活,常常想着“对对黄鹂弄巧,双双紫燕衔泥,男耕女织多逍遥”也下山了,就这样两个人相遇了。哎呀呀,我们都有不愿说出的理由,就这样各奔东西吧,其实都知道了对方的想法,男俊雅,女娇娥。看对了眼,你有心来我有意,所幸就一起下山成了夫妻。</p><p class="ql-block"> 在这出戏中,女色空为花旦,俏而可爱,唱词优美,眼波流传,把一个伶俐聪慧的色空演的极为生动。本无是以丑角出现,诙谐且聪明,有趣又讨色空喜欢,也是表现在追求爱情过程中男人的主动性,幽默担当,使得这部剧看起来如行云流水,在冲破旧思想的同时,又顺理成章。</p><p class="ql-block"> 初次看这部剧,很是惊讶,在明朝竟然有了这样的剧目,封建礼教社会中,如此端正的人儿私奔了,还被大家认可,实属不易。“据说”当时作者写了这个故事后,被有些人抨击了,无耐的情况下,又改编了后续,写男女主后来生的孩子,来世都变成了鸡鸭等畜生,这才令那些迂腐的人满意。</p><p class="ql-block"> 这部昆曲《思凡》上山、下山。两部折子戏很受人们喜爱,能流传直今,自有妙处,应了“只羡鸳鸯,不羡仙。”那些后坠画蛇添足的故事,本就不受世人喜欢,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再出现了。唱词很美,可以去听听。</p><p class="ql-block"> 又如昆曲《牡丹亭》,令人敬佩的戏曲大师汤显祖尽显浪漫情怀。剧中杜丽娘为梦中情人柳梦梅坚守爱而死去。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说明了她对爱的执着,宁肯为此而香消玉陨,葬在了梅花庵中。三年后书生柳梦梅在进京考试时,在阉中昏睡过去后,梦中遇到了杜丽娘的魂魄,得知这一切,为之动容,哭泣不止,和杜丽娘在梦中百般恩爱,后使其复活,又冲破各种阻碍,最终成了佳偶。</p><p class="ql-block"> 汤显祖大师为女人在封建社会中,冲破桎梏、必要追求爱情的权力塑造了杜丽娘,而柳梦梅却是虚幻中的有情有义,杜丽娘为爱付出的是死去,方能得真心,剧中又把女主写的花容月貌,看上去是写女权,在当时男尊女卑的风气中,实则只是一出戏,唯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结尾算是终得圆满。终不付“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p><p class="ql-block"> 这世上,还有什么比爱情更让人动心的,正如“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以生死相许。”或者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众生像,有人却很早遁入空门,四大皆空,不喜欢人间俗事,如是“看破红尘无去出,愿扫佛门阶前雪”。佛家、道家;终其一生才能参透其中哲理,若是有缘人便会乐在其中,也不乏有躲避俗世的困扰者。真正出尘的人,站在另一个顶端,可能会看的更透彻,参禅、悟道即可以养心又可教化于人,说出的话必是“醍醐灌顶”,拍了世人的天灵盖,有没有醒悟就看个人。</p><p class="ql-block"> 爱情令人沉迷,时而笑,过不了多久又以泪洗面,恨不得天天拿一枝花朵,揪每个花瓣,自问:爱?不爱?那到最后结果必须是爱,不然花园里没花了,痴了却不知!</p><p class="ql-block"> 有人却是身在尘世中,独爱自己,不为情之所困,看上去活得通透,其实是没有勇气去面对失败,把自己保护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出尘,入世用一句话形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