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位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都曾经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教育事件;那些让我们习以为常的教学点滴,其实也包含着稍纵即逝的实践智慧和情感个性。教育叙事能“把生活中偶然的教育事件历史化,把平凡的教育生活琐事意义化,把过去的教育经历永恒化”。</p><p class="ql-block"> 于我而言,每学期动笔写下属于自己的教育叙事时,总有一种停留在浮光掠影层面的无力感。阅读了颜莹老师《教育写作》第二章关于教育叙事的写作方法策略,我有了以下几点启发:</p> <p class="ql-block">一、选材:寻找熟悉中的“陌生”与“冲突”</p><p class="ql-block"> 1.讲述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p><p class="ql-block"> 教师要讲述引发自身深层思考和深刻感悟的故事,在写作的过程中才能用真挚的叙述和情感打动读者。此外,教师既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故事的实践者,要有意识地进行尝试和探索,才能在千篇一律的教育生活中有新的发现。</p><p class="ql-block"> 2.搜寻那些看似平淡却对自己产生深层影响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教师要学会寻找“熟悉风景”中的“陌生”,搜寻那些看似平淡无奇却对自己产生深层影响的故事;要在看似无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发掘与选择题材,使自己讲述的故事具有“陌生化”效果,从而让自己和读者都有新的发现。</p> <p class="ql-block">二、挖掘:追问故事“背后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鲜活的故事讲述出来,还要对自己在事件中的教育行为进行解释。教师必须通过叙述的整体谋划、布局和表达,传递出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和理解,映射出自己的教育观和教学哲学,教育叙事才能真正成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写作载体。</p><p class="ql-block">三、叙述:在叙事中把自己“摆进去”</p><p class="ql-block"> 把自己“摆进去”意味着要有勇气和胆识敞开自我,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不仅讲述自己的成功,而且能将自己的失误与遗憾呈现出来。把自己“摆进去”还意味着要对故事中的问题进行追问,在反省中重新建构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教师要在写作中对教育问题有新的理解和发现,找寻新的行动和解决问题的策略。</p> <p class="ql-block">四、深描:让故事引人入胜</p><p class="ql-block"> 1、深度描写细节</p><p class="ql-block"> 在叙述时,通过对细节的描述,运用一定的叙述手段和技巧,如倒叙、渲染等手法,让读者身临其境。要特别注意对那些能引起读者共鸣、难于调控、意蕴深刻、值得反思的细节,尽量具体地描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反思和阐释拥有扎实的“情景基础”。</p><p class="ql-block"> 2、深度描述故事,揭示深藏意义</p><p class="ql-block"> 叙事的深度来自所描写故事背后隐含的相关的教育道理或教育理论。要尽可能地描写自己的心理状态,对细节的感悟及反思,做到夹叙夹议,使故事中蕴含的教育意义外显。</p><p class="ql-block"> 3、围绕主题阐释,形散神不散</p><p class="ql-block"> 每篇完整的教学叙事必须有一个主题,要围绕这个主题,设计把握叙事的主线,并对叙事的方式和内容有意识地进行选择,哪些讲、哪些不讲,哪些详讲、哪些一带而过,都应根据主题来决定。</p> <p class="ql-block"> 莎士比亚告诉我们,“世界就是一个舞台”。在教育这个舞台上,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的和不平凡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是教师教育生活的一部分,也会使他人思考与借鉴,甚至产生心灵的共鸣。因此,对真实的教育生活进行描述与研究,无论对学生、教师、教育研究者来说,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也正是教育叙事的意义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