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家里的茉莉花开了,散发淡淡甜香,走过祥云壁饰边的茉莉花时,我们仨忍不住驻足流连,即便我现在靠在右妃位沙发上,清风自开着的南窗溜入不时拂面,仍有淡淡甜香若有若无氤氲在空气里。 </p><p class="ql-block"> 盛放的乳白花瓣固然可喜可爱,那三四簇待放的花苞也给我美好的遐想。盛放转凋零,繁华即落幕,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半圆,像美人抱琴半遮面,未开的花苞里蕴含的是满满憧憬和希望,不是更加美好吗? </p><p class="ql-block"> “花未全开”,万物一理,自然就是无言的哲人。话不能说满,事要留一线,时间不要占满,课堂要留白,做菜重火候,过日子不能太抢,为人要方正……分寸太重要……自然,工作也不能作为生命的全部,工作是为了自己和周围人更好的生活,不能因为忘情工作没了生活,没了自己和家人,除非现世里已经没有任何牵挂和依恋。比如植树的牧羊人,他凭一己之力把荒原变绿洲,完成了上帝才能做到的事情,除了有一颗伟大的心之外,前提是——他无妻无儿无牵挂,所以无需平衡可以全情投入。做事有分寸,各方要平衡。这想法,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敝帚自珍,是“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家庭责任。不休养生息,适时充电,怎能在号角吹响时驰骋远航?不担为人父母子女之责,何谈敬业爱国为国育才?所以,把爱的馨香匀一点给自己和家人,是保存和壮大有生力量,是持续性发展的必须。</p> <p class="ql-block"> 一学年的工作结束,无论得失,无愧天地了。即使手里空空如也,不如柏油路上翻晒麦子的农民富有,我依然安宁踏实,凝望着片片光秃秃的麦茬地遐想,这地下种的又是何种作蔬。人们都希冀付出后的硕果累累,须知生命的终结是虚无,享受过程,享受流着汗耕耘的样态,生活就多了些美好,对人对事就多了宽容,而且,有了当下的努力和积累,结果会颗粒无收吗?当代社会,物质的满足不再困难,心灵的悠游才是最大的奢侈。发现、创新、精雕细刻的过程本身,不就是一种精神享受吗? </p><p class="ql-block"> 任风云变幻,任世事变迁,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以不紧不慢的步伐,以不忧不喜的心态,居不偏不倚的站点,为悦己利人的事情,做不大不小的贡献,守半开不开的花田。不在蜚短流长里迷失,不在褒贬优劣里落寞,不忧不惧,不悲不喜,俯首嗅花香,抬头有月亮,不也是一种富有? </p><p class="ql-block"> 6月14,茉莉未开时候,休学一年半的睿儿经过九年级的努力,初中毕业,6月22号左右就会成为正式的高中生了。有限的几天空暇,我陪他早晨骑车,热时读书,抽空买菜,陪陪母亲,待睿儿得空,我们一家去远方看看女儿……工作日,人在流光里奔波,像金梭银梭日日起落不休,中考完难得的几天假期,我们倍加珍惜,早早做了规划。未来三年,睿儿会很辛苦,我无法替代,还是默默陪伴、理解扶持,顺其自然。生命如花,花时或早或晚,花期或短或长,作为花农,我们只要给予阳光、水分、营养,默默陪伴吧。牡丹国色天香,茉莉雅致清甜,保持独有特点才成其为自己,如果爱,就要尊重个体生命的本色让其成为自己。</p> <p class="ql-block"> 人生多无奈,得失寸心间。青年苏轼高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最终希冀“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青年李白“仰头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最终也不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多少有志难酬,形成中国贬谪文化。为何文人难得志?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杜牧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孟浩然说“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伯乐”“东风”“舟楫”太重要。中国文人中,我喜欢屈原、苏轼和陶渊明。喜欢屈子之才智、志坚和高洁,喜欢东坡不幸中绽放出旷达超脱永不凋零的精神之花,喜欢陶潜当世人不知、后世皆仰望的大智慧。智者不惑。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我的理解,“潜”而得“元亮”,隐而得精神自由。且听他“风波未静,心惮远役……质性自然,违己交病”,看他终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合一,精神悠游。当快乐凭靠外物,则心为形役,所遇多舛;如小石潭的鱼儿“若空游无所依”,则“佁然不动俶尔远逝”,欢欣活泼。 </p><p class="ql-block"> 浮世喧嚣,守住一片初心,拥有花田半亩,多么重要。 </p><p class="ql-block"> 此刻,素雅的茉莉枝叶在微微清风里轻轻摇曳,甜香自鼻翼至心底,荡漾……我拿起一本书,翻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