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石鼓园

侯勇魁

<p class="ql-block">  离开陕西宝鸡近十个年头。最难忘的还是宝鸡中华石鼓园和园中的石鼓阁。高耸的石鼓阁是宝鸡地标式建筑。它高56.9米。是一座外面五层里面九层的宏伟建筑。它北临渭河俯瞰东岭廊桥!中华石鼓园集石鼓文化与青铜器展览为一体。记述了中华石鼓的发现,战乱丢失,失而复得的传奇故事。(真正的宝物现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 宝鸡是青铜器之乡。中华石鼓园内的“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现存文物约48万件。其中最著名的文物有“何尊”、“逨盘”、“历王胡簋”等宝物。这些文物器形精美,纹饰华贵,许多文物都是只能在国内展出的珍贵展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远眺青铜器博物馆和石鼓阁</p> <p class="ql-block">石鼓阁青铜器博物馆夜景</p> <p class="ql-block">东岭廊桥</p> <p class="ql-block">雄伟的石鼓阁</p> <p class="ql-block">俯瞰石鼓园</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祭祖敬天</p> <p class="ql-block">石鼓园内的编钟雕塑</p> <p class="ql-block">载歌载舞</p> <p class="ql-block"> 石鼓沧桑</p><p class="ql-block"> 公元627年,在陕西凤翔陈仓山(现宝鸡石鼓山)有一位放羊老人在山坡发现十块花岗岩石块。外形像鼓,上窄下宽,中间微凸,大小基本一致。老人非常纳闷,回家后告诉村民,村民纷纷来看这些神物。通过清理石头外表,发现石头表面刻了一些奇怪的文字。大家以为是天降神物。纷纷焚香祭拜。一时间陈仓神物,引来文人墨客前来解文字之谜。后经学士苏勖确认石鼓文是史籀文字,是大篆向小篆的发展,是小篆之祖。,称石鼓文。</p><p class="ql-block"> 安史之乱,唐肃宗在雍城躲难,听到石鼓的传说。就派人把石鼓从山上运到凤翔把玩。为躲避叛军,肃宗将石鼓就地掩埋。唐朝末年十面石鼓在战乱后全部丢失。</p><p class="ql-block"> 公元1022年,宋仁宗即位。他看到韩愈的“石鼓歌”。下旨全国寻找丢失的石鼓。时任凤翔知府的官员是司马光的父亲叫司马池。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找回了丢失200多年的九面石鼓。为了讨得主子的欢心,司马池灵机一动。按照拓片文字。复制一件赝品,将十面石鼓交了上去。仁宗见状大悦。遂对司马池大加赏赐。但是没过多久,东窗事发,假石鼓确认赝品。司马池犯欺君之罪。仁宗皇帝念他爱护文物之心。从轻发落。</p><p class="ql-block"> 十面鼓丢失一面,更显得这面鼓的珍贵。但是宝物自有灵性。在大家都在寻找之际,金石学者向传师在寻找石鼓途中,投宿客店。听到刺啦刺啦的磨刀声。他寻声看去,看到屠夫使用的磨刀石与石鼓的形状相似。仔细看后磨刀石侧面还有文字!正是那面丢失200多年的“作原”石鼓!可惜的的是,这面石鼓面目全非,遍体鳞伤;它的上半部分被切去,中间被掏成凹状用作捣米。断开部分用来磨刀。鼓身只剩四行文字。就这样向传师找回作原石鼓运回京城 ,十面石鼓重新团聚。(见图一、图二)</p><p class="ql-block"> 辽,金时期石鼓运至北京孔庙保存。历经元、明、清三代。</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石鼓又经过一段难忘的历史。为了保护国宝,石鼓又走上了宝物南迁的艰苦历程!1948年许多国宝运送台湾。由于石鼓体重。才没被运送台湾。全国解放以后,石鼓运回北京。国宝终于在故宫博物院落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车工鼓</p> <p class="ql-block">田车鼓</p> <p class="ql-block">銮车鼓</p> <p class="ql-block">汧殹鼓</p> <p class="ql-block">霝雨鼓</p> <p class="ql-block">作原鼓</p> <p class="ql-block">吴人鼓</p> <p class="ql-block">吾水鼓</p> <p class="ql-block">面师鼓</p> <p class="ql-block">马荐鼓</p> <p class="ql-block">图一被切开的作原鼓</p> <p class="ql-block">图二被切开的作原鼓</p> <p class="ql-block"> 宝鸡是青铜器之乡。2010年新建的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落户中华石鼓园。我在十年前参观了青铜博物院,留下了一些照片。但文物知识匮乏,许多宝贵的文物照片没有留下。这次承蒙美友帮助找来“何尊”、“逨盘”、胡簋”照片。发到美篇。</p> <p class="ql-block">中国青铜器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青铜铸文明</p> <p class="ql-block">何尊铭文“中国”二字</p> <p class="ql-block">何尊: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63年出土于宝鸡陈仓。尊高38.8厘米,重14.6公斤。尊底有铭文122字,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最早的的文字记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逨盘:中国禁止出国展出文物,中国第一盘。2013年在宝鸡眉县出土。通高20.4厘米,口径53.6厘米</p><p class="ql-block">腹深10.4厘米。盘内底铸铭文360字。记载了单氏家族8代人辅佐12代西周王征战,理政,管治林泽的历史。具有史记般的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胡簋:簋中之王。1978年出土宝鸡扶风县。通高59厘米,口径43厘米,腹深23厘米,重量60公斤。</p> <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青铜器博物院还有3000多件宝贵文物。在此只发些照片不一一介绍了。</p> <p class="ql-block">文物(1)</p> <p class="ql-block">文物(2)</p> <p class="ql-block">文物(3)</p> <p class="ql-block">文物(4)</p> <p class="ql-block">文物(5)</p> <p class="ql-block">文物(6)</p> <p class="ql-block">  十年过去了,在朋友的帮助下我编辑了中华石鼓园的美篇。在美篇中我讲了中华石鼓的故事和传说,也带大家参观了中国宝鸡青铜博物院。在此感谢美友发来的珍贵照片!愿友谊长存!彼此幸福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