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进入甲辰年,生命已刻下七十一圈年轮,当疫情消散,回归正常状态之时,生活的重心便转到健康养生上来。</p><p class="ql-block"> 从农历正月起,停放三个月之久的旅行车便被擦拭一新。补气,上链条油,调整前后刹车及变速至最佳状态,在正月十九日着棉衣棉裤骑行龙山,单程竟然耗时五十六分钟。虽说时常在健身车上锻炼,但到了路上就与室内大不相同,被一位位如飞的骑友超越,是骑行常态。</p><p class="ql-block"> 三月二十一日晨,路遇万祖辉大哥,结伴由环山路经张山口村向东,沿尚在修建的环湖路骑行。经此一行,深知自己属“菜腿〞级别。平日里来个休闲骑尚马马乎乎,但在骑行大佬眼中,稍有上坡路段便被分分钟拉爆。万兄前面破风,我气喘吁吁地尾随。在冲环山路南面的陡坡时,眼见万兄越骑越远,我的心率已达153/分钟。力竭之时,越骑越慌,只得叉腿下车,其狼狈之态令人发笑。</p><p class="ql-block"> 知耻而后勇。正视差距,虚心向“大腿”们请教,慢慢摸索骑行技巧。当体力一天天增强,骑技一天天娴熟时,速度与耐力便开始了提升。</p> <p class="ql-block"> 三、四月份,春花绽放,骑行中眼见树叶萌发,原野一日日变得葱绿,气温渐渐升高,骑行的黄金季节已然来临。看着滕州晨骑大队的旗帜每日迎风飘扬在骑行路上,浩浩荡荡的队伍映射出青春活力,便一改过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懒惰,每周骑行天数不断增加,骑行至龙山的耗时也越来越短。</p><p class="ql-block"> 从我家到龙山牌坊十三公里,骑行最快耗时三十二分钟,平均每小时二十四点五公里。这个速度对年轻人来说太小儿科了,但是作为古稀老者,我还是颇为满足的。</p> <p class="ql-block"> 不同的人群,面临着不同的骑行选择。青少年骑行是一种新颖的生活挑战,是体验和渲泄并存的生活状况。中青年骑行是短暂逃离工作压力,回归内心自由的方式,是社交与显示存在价值的生活需求。壮年时骑行,是对紧张工作与生活压力状态的调剂,是生活的休闲与创伤的医治。而老年人骑行,就是单纯的养生锻炼,籍以改善肢体状态,提升生存质量,享受毫无压力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随着日骑里程的不断延长,对骑行的领悟与感受越来越多。骑行中伴随着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分泌,对骑行的依赖感和成就感愈发强烈。翻看骑友拍摄的录像和照片,阅读骑友的文章与感言,在新打开的窗口浏览不一样的人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身边人,热爱这个和平安宁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生命在于运动。坚持骑行锻炼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伴随我多年的失眠症状改善了,每每洗浴时必出现的力竭感消失了,睡前多喝水也不再起夜了,骑行时的娱悦及对大自然的欣赏让人心情大好。这些日渐显现的骑行收获,使得生命的质量得以提升。所谓身心健康即是如此吧。</p> <p class="ql-block">如今,骑行陡坡不再打怯。从东、西两侧分别骑行盘龙步道已是小菜一碟,想到这里,内心不禁升起小小的自豪感。</p><p class="ql-block"> 当然,和“大腿”尚不能比。他们在我心中是神一样的存在,离他们的身影近些,再近些,是我的骑行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