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通过这周孟老师周课,让我想起来了在我小时候发生的事情,觉得很适合今天课程,就是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我们成人给到孩子是支持鼓励还是打断孩子的专注力,我小时发生一件事情到到今天才理解到为什么自己在别人面前内心恐惧和害怕!</p> <p class="ql-block">孟老师:德福的课程跟其他课程完全不同的是,德福的系统课程是基于中国文化中的人性和性情开展出来的一个非常根源性的教育系统,解决的是人类的迷惑颠倒和真相的问题。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因为我们对人性不了解,常常把假象当成了真相,一直在假想中绕来绕去,把真命天子(孩子)养成了一个假人(基础自我破碎,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生命的力量生生不息他自己本具)。</p><p class="ql-block">是的,老师说这话我特别能理解,如果大人打断孩子,孩子是什么心情,因为我小时候常常被大人打断做的事情,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觉得自己没有用,大了自己的专注力不集中了,还记得小时候上课明明看着老师说的内容,依然还没有记住。所以我儿子小米他要做什么,我尽力去陪伴他,不打扰他,让他自己玩,去探索。</p> <p class="ql-block">前期养育的好,情绪通常,生理需求及时满足,每个生命都是自动自觉自发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自动自觉自发是天然的,是因为成人不清明,常常在假象中,把“我认为”自己的认知当成了真相,常常障碍孩子,结果孩子的生命力出现歧出,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让我们不能接受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一、秩序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类所有的能力,尤其是大能力,大的潜能在婴儿阶段前天然本具,也都在婴儿阶段有所展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类所有的美好品质,在3岁以内都有所展现,秩序感也如此。秩序感是2岁到4岁才是关键期。但是今天就要开始了解。你希望你的孩子从小就养成动物归原的习惯,有秩序感,有逻辑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切都要求父母一定要有感受力,能够看得见孩子,才能做到不干扰、不阻碍,不破坏孩子这些天然本具的大能力!</p> <p class="ql-block">今日课程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1、守护宝宝的【秩序感】,就是守护宝宝的从容人生</p><p class="ql-block">2、不要刻意【延迟满足】,孩子才拥有等待的能力</p><p class="ql-block">3、父母要有【不动声色】,才能让孩子正向发展</p> <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要先对孩子的发展有认知,才能协助我们更好的看见孩子,进而才更有可能做到不干扰、不障碍、不破坏孩子的这些大能力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秩序感在2岁开始表现出来,伴随着自主性、主体性的发展,自我越来越强烈。</p> <p class="ql-block">婴儿的秩序感主要表现为对物品摆设的位置、动作发生的顺序、人物的呈现以及物品的所有权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如果这些要求遭到挑战,他们可能会感到不安或焦虑,甚至会有激烈的反应。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对环境有了预测和期待,并开始通过行动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欲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秩序感出来会有许多表现:</p><p class="ql-block">1、第一阶段的表现:秩序变化或被破坏,孩子会焦虑不安,表现会哭,一旦环境回复,孩子就安定了,不良感受很快消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第二阶段:针对秩序变化或被破坏,孩子会说不,表现强烈,甚至把秩序恢复了,他也会表达不是这样的,他不关注你给他恢复后的状态,他一直关注点在你当初给他弄乱的过程,然后表达不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第三阶段:为了心中的秩序,他要执拗,哇哇大哭,甚至满地打滚。大人说什么没有用,给他恢复了,或者拿个新的给他,都不行,他一定要情绪充分释放掉,然后他自己重新恢复了才可以。</p> <p class="ql-block">这个阶段很容易踩坑的原因,</p><p class="ql-block">1、前期妈妈没有学习,不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就会认为孩子任性。</p><p class="ql-block">2、妈妈学习了,但是爸爸或其他家人没学习不明白,认为妈妈这一天天都学习啥了,对妈妈有情绪,甚至有的爸爸会对孩子有呵斥甚至打骂。如果妈妈个人性情修炼不够,面对爸爸对自己的攻击,对孩子的攻击,妈妈接不住爸爸的情绪,或者委屈或者愤怒,也不能当孩子情绪的容器去承载和支持到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时候维持了孩子的秩序感,就是维持了孩子的正常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心]此处作为妈妈们,真心要一方面好好听周课不断提升认知,一方面不断做生命成长的锻炼,立定决心做独立的自己,不断心内收,不断辨清真假我,不被外界环境带走。才真正能够既爱到自己,又能真爱到孩子!</p> <p class="ql-block">[爱心]此处有个辨析:</p><p class="ql-block">孩子维持秩序感,并不是任性!</p><p class="ql-block">孩子维持秩序感,并不是任性!</p><p class="ql-block">孩子维持秩序感,并不是任性!</p> <p class="ql-block">孩子任性的一个表现:</p><p class="ql-block">孩子抓住大人之间的分歧,去要求他不该获得的东西。例如:就想买玩具,之前商量好的事情没有,就是要买,妈妈坚持不给买,就转头去找奶奶,我知道我一哭奶奶就会妥协,就会给我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任性是,孩子明明知道他这个要求不合理,不是他正常身心发展的本质需求,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他会用自己的方式控制大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任性往往是因为小时候大人照顾过程边界不清晰,长大了才会任性。</p> <p class="ql-block">在2-4岁,是随着孩子自我的发展,孩子的秩序感通过强调自我来呈现出来,事实上,秩序感从在妈妈肚子里孩子就还是默默形成,譬如孕期妈妈早岁早起作息规律,宝宝出生以后也容易早睡早起作息规律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在中班阶段,关于秩序感,我们要做好:</p><p class="ql-block">1、作息规律</p><p class="ql-block">2、物有定位、动物归原</p><p class="ql-block">3、尊重孩子的节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心]性情沟通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润滑剂!因为生活里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但是一定要提前跟宝贝做好性情沟通呦。我们的宝贝就会自然通情达理![偷笑]</p> <p class="ql-block">孩子就是因为一遍又一遍的维持着他内心的秩序,才能够建立起他自己的内在逻辑和秩序感,这就是顺应生命的发展,把生命本具的天然大本领守护好,开展好,并一生受益!</p> <p class="ql-block">二、【延迟满足】</p><p class="ql-block">在上个世纪6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什尔带领的团队在斯坦福下属的一所幼儿园进行了著名的“棉花糖实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玫瑰]纵向跟踪结果: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人生成功的几率比较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延迟满足在育儿阶段被滥用了,违背了人类发展规律。这里面有很大的误区</p> <p class="ql-block">3岁以内的孩子,对于满足的需要是有节奏的。越早期越不能延迟!婴儿的生理需求不及时满足就会变成心理需求。婴儿的生理需求越是不能及时满足和回应,婴儿的内在心理就是崩溃的,我是不值得爱的,我的要求是得不到回应的,我是无能为力,那种匮乏感、根本自信的破碎感,会成为深深的潜意识控制他一生!一辈子都会在关系中索取,因为太匮乏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越早及时满足,越具有延迟满足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延迟满足这种能力是一个结果,它如何获得呢?越是早期,越及时的满足才能形成延迟满足的能力!就是这样吊诡,所以很多人不能理解,走反了,背道而驰,南辕北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3岁只能真爱滋养的孩子,生理需求及时满足,没有被严格管控和刻意训练的孩子,他不会有匮乏感。从不匮乏的基础上才能才拥有的能力和结果,随着认知能力的增加,加上内心很坚信一定会被满足,就慢慢拥有了等待的能力。一定是随时可以拥有,我值得拥有,我从小到大都拥有,我想要的妈妈一定会给我的,我是能够获得的,他一定是有这种强大的自信,他才有延迟满足的能力,长大了别人拿块糖拿个什么好处吸引他无所谓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把延迟满足当做一个训练方法,用延迟满足训练出来的孩子,越会想要快速满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心]内在需求匮乏,内在情感匮乏,会导致孩子没有延迟满足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幸运的人一生都被得到童年的疗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发生的事情,有一次小时候背不下来课文,被父母打,被老师说,小小的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明明好好的背下来,一到关键时刻就忘了,忘记了就会出现妈妈的暴躁情绪,老师的批评。好害怕呀!这样的情绪导致全身细胞在紧张😰好无奈觉得自己为啥不会呢?为啥会紧张呢?一紧张就什么都不会了。原来这样的心态如果没有处理好,小时候一个情绪没有得到释放,身体慢慢长大了,导致20岁,30岁依然存在那里。依然还是没有破解的。导致成当我们身体成人了在领导面前胆怯,在讲台上发抖等等,一遇到这样事情就有不好的画面感。情绪也就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样的事情你的身上发生过吗?</p><p class="ql-block">人的生命本性你是否护好了呢?你是否得到解放了呢?还是把它藏起来了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郝老师再次呼吁爸爸妈妈们请不要对孩子吼,孩子不是我们情绪的垃圾桶!感恩生命的存在[合十][合十][合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