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68军转46军老兵的人生——忆抗美援朝老兵彭公德昌

天马良驹

<p class="ql-block">  我父亲1951年6月应征入伍,加入68军随军入朝作战;1955年3月,68军回国,我父亲留守朝鲜,转入46军136师408团3营10连。 </p><p class="ql-block"> 父亲参与作战过的68军,值得敬仰!</p> <p class="ql-block">  父亲彭公德昌,1932年8月28日岁次壬申猴年七月二十七日生于贵州省大方县小屯乡蓑衣坝。1936年祖父母携父亲及长姑背井离乡寄居于清镇县辛店老鹰山。1946年6月16日岁次丙戌狗年五月十七日吾祖鸭池河翻船溺亡,父亲失怙。同年迁居暗流土坝。1950年人民政府分田地时,分得下坝地主田地和房屋,自此定居下坝上寨。</p><p class="ql-block"> 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鼓舞及祖母感恩党和政府思想影响下,1951年6年,父亲与清镇县1200多名青年,自愿应征入伍。经过新兵连训练后,父亲被分配编入志愿军68军入朝作战。但清镇市退伍军人事务局、档案局资料却分别记录为1952年12月入伍和1953年2月入伍。</p><p class="ql-block"> 特别的是,父亲在68军没有细节记录,只有在新兵连受嘉奖一次的纪要。父亲退伍证记录为46军13师408团3营8连,其兵种为侦察兵(证书遗失),但档案资料则记录为通讯员中士班长。</p><p class="ql-block"> 父亲回忆说,他曾作为侦察兵到过汉城(父亲老年,还能说一些简单的朝鲜话和英语,曾用一本多语种手册教过我们兄弟姐妹)。他最惨烈的战斗,是他们连打得只剩下他与另2个战友下战场,其中1个还是重伤,他却完好无损。</p><p class="ql-block"> 1955年3月,志愿军68军凯旋回国,但父亲却被留在朝鲜,之后,父亲被编入46军136师408团3营10连。1956年又编入408团3营8连。同年,父亲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1957年12月,父亲离开408团3营8连,转入军事教导营驻1年。1958年12月(1959年1月),父亲离开军事教导营回贵州贵阳,进入铝业公司,实为贵阳公安局侦察员。1961年9月,上级调父亲到万山公安局任职,父亲因要照顾寡母和幼小的弟妹,毅然辞职回老家清镇县暗流公社下坝大队。同时,担任下坝民兵连长并负责暗流公社民兵训练主要工作,兼任下坝大队队长(后为革委会主任)。</p><p class="ql-block"> 1970年9月,清镇县组建民兵团参加湘黔铁路会战,父亲被任命为二营九连副指导员参加会战。1972年,会战结束后,父亲回乡担任暗流基干民兵连连长,继续负责民兵训练主要工作。同时,父亲利用在东北服役的经验,主动与110厂有关领导(110厂由东北迁入当地,领导主要是东北人)沟通,与基建科长纪国程建立了良好关系,以下坝大队上寨生产队名誉承包了许多基建工程。工程队劳动者在生产队记工分,劳务工程款为生产队收入,上寨生产队成为周围最富裕的生产队。1975年,暗流公社动工修建暗流河落水洞水电站,父亲带领民兵连投入工程,并兼职负责监督炸药使用和自制土炸药。</p><p class="ql-block"> 1976年,暗流水电站发电成功投人使用后,父亲被任命为公社企业主管,创办了暗流铧厂(先在下坝大寨开办,后迁到暗流街上)、暗流粮食加工厂。1978年,在公社领导支持下,父亲带领民兵矿山队到罈罐窑开采铁石矿销售给贵阳钢铁厂,为公社创收。期间,还完成了木刻矿山的检测化验核实工作,确定了木刻矿山的开采价值。</p><p class="ql-block"> 1980年土地承包后,父亲回归田园,默默耕田务农,没有得到任何政府帮助,就像他的勋章,被遗忘了。父亲有五六个大小不一的勋章,但因破旧茅屋不断修葺,都遗失了。</p><p class="ql-block"> 1997年,积劳成疾的父亲脑偏瘫,除了一个月几十元入朝退伍补贴,没有得到政府一丁点儿的关心。父亲最爱唠叨的就是抗美援朝,就是他的那些战友,特别是他从阵地上扶下来的战友!</p><p class="ql-block"> 2007年6月6日零晨岁次丁亥年四月二十一日子时,父亲在暗流下坝上寨去世,一个入朝作战多年的、受到2个不同野战军部队嘉奖多次的老兵、老党员,当地政府连花圈都没有一个。</p> <p class="ql-block">68军完整建制</p><p class="ql-block"> 军长陈坊仁、代政治委员李呈瑞(后任政治委员),下辖第202、第203、第204师。1951年7月入朝。10月,参加1951年秋季防御战役和局部战术反击作战、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1952年12月,移至洗浦里、淮阳地区休整,担负第20兵团预备队,参加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3年7月,参加金城战役。朝鲜停战后,参加维护朝鲜停战协定斗争和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工作。1955年3~4月,撤离朝鲜回国。</p><p class="ql-block">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p> <p class="ql-block">志愿军46军136师408团历史重温</p><p class="ql-block"> 1945年1月冀热辽军区16军分区组建了迁卢青支队,支队长吴作全,政委陈光。同年9月迁卢青支队扩编为冀东14旅1团,1946年7月1日14旅番号撤销,旅直属队和所属1团编入12旅。同年8月12日12旅1团改称冀东军区独10旅28团。1943年7月蓟遵兴游击总队与冀东13团9连合编为第六区队,区队长龙水文,副区队长曹致福,六区队归13团指挥。1945年1月,六区队扩编为冀东17团,首任团长曹致福,二任团长吴华,11月编入冀东12旅。1946年7月,17团改称冀东独10旅29团。1940年,由冀东13团派出干部组建承滦兴县大队、平密兴县大队和蓟宝三县大队。1943年初,三个县大队合编为第二地区队,队长李满盈,政委谭志诚,全队受13团指挥。1943年初,由13团一连和密云县大队合编,组建丰滦密区队。1943年11月,丰滦密区队改称第五地区队,区队长师军,政委胡毅。1945年1月,冀热辽军区14军分区于蓟县上仓地区将第2区队、第5区队合编为冀东16团,团长师军,政委李满盈。同年11月,16团编入冀东11旅,1946年3月11旅撤消,16团调回十四军分区,同年7月,16团编入冀东独12旅改称34团。当年11月,独12旅撤消,34团调回十四军分区,1947年1月,34团划归独10旅建制。1947年8月,在河北遵化组建东野第九纵队,司令员詹才芳,政委李中权。独10旅改称第25师 ,师长曾雍雅,政委徐光华。原28团、29团、34团分别改称73团、74团、75团,73团团长王勇,政委张多树,74团团长李梅溪,政委曹海滨,75团团长赖振骅,政委俞清彪。1947年9月25师出关东北,1948年11月,第9纵队改称第四野战军第46军,25师改称第136师,各团分别改称406团、407团、408团,408团是46军两大主力团之一。在辽沈战役锦州外围锦北渗透战中,74团1连坚守白老虎屯阵地,击破敌一个多团的兵力的15次冲锋,从早上战至黄昏,全连仅剩37人,战至增援部队赶到。74团1连被授予“白老虎连”英雄称号。1952年9月,136师随46军入朝参战。曾雍雅,首任136师师长,少将军衔,曾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徐光华,首任136师政委,少将军衔,曾任河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致敬英雄先烈,致敬英勇无畏的四野将士和冀东子弟兵!</p><p class="ql-block">步兵第408团隶属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6军136师,第46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该纵队是在抗日战争初期,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晋察冀军区冀东暴动中,保留下来的部分战斗力量基础组建的。408团源于冀东军分区的地方武装部队:1940年7月到1947年6月先后参加了保卫古北口的战斗,在攻克武清、通县、昌黎等战斗中,都曾担任主攻,能征善战,屡立战功,在晋察冀边区是一支赫赫有名的队伍。</p><p class="ql-block">1947年8月调往东北战场,编成东北民主联军第9纵队25师75团。1948年11月,第9纵队改称东北野战军第46军,136师408团(75团)与第137师409团被称作46军两大主力团。参加了辽沈战役和东北三省的解放战争,在解放锦州战斗中,408团一营一连担任尖刀连重任立下战功。</p><p class="ql-block">此后,408团奉命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在天津攻坚战中,率先从南门攻入城区,再立新功。1949年4月,南下参加渡江战役;1950年1月进军江南,参加了解放湖南、湘西剿匪,为全国的解放肃清匪患、巩固人民政权立下了新的功勋。涌现一批英雄连队和英雄模范。</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1月,40团随部奉命进驻粤东,执行保卫粤东海防的任务。</p><p class="ql-block">1952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担任西海岸防御、守备和执行"三八"线临津江北岸的防御任务……</p><p class="ql-block">1955年10月回国驻防吉林蛟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抗美援朝的巨大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金日成为什么要中国撤回志愿军?</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档案资料,管理者告诉我,是机密,不能复印和传抄。但不知为什么,很多与事实不符,特别是出生日期,应征入伍时间等。</p> <p class="ql-block">1956年,父亲是志愿军46军136师408团3营8连通讯员,班长。</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志愿军46军136师408团3营8连通讯员、班长,曾在新兵连得过1次嘉奖外,还得过1次营嘉奖,2次连嘉奖。</p> <p class="ql-block">父亲荣获嘉奖摘要</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主要从军经历</p> <p class="ql-block">  父亲家庭情况简介</p> <p class="ql-block">  清镇市档案局关于父亲的简历档案复习件</p> <p class="ql-block">  父亲退伍时及之后信息</p> <p class="ql-block">  父亲退伍时的家庭情况</p> <p class="ql-block">期待父亲的连长还有人活着,也期待其后代能够联系我</p> <p class="ql-block">  1957年12月,父亲退伍后,又住军事教导营一年</p> <p class="ql-block">1970年9月,父亲被任命为湘黔铁路会战九连副指导员</p> <p class="ql-block">  父亲彭公德昌长眠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