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父亲节,可我生命中值得我拥有父亲这词的两个人都离我而去,我做儿女的福分在他们离去后就嘎然而至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个穿着对襟衫,带着圆顶帽的沧桑老人,就是陪伴我前半生的——我的老父亲。这张照片拍摄于1995年,病榻上的父亲眼里少了些许光泽,疲惫不堪的身体经不起折腾。</p><p class="ql-block"> 那是生我的人,他给予我生命,养育我成人,在那个物质匮乏,缺衣少穿的年代,度过了战乱,饥荒,度过层层难关,男一半女一半,将男作女撑起了那片天,供我读书,送我出嫁,看着我高兴他就跟着高兴,我一旦伤心,他第一个会难过的我的老父亲,那年我三十岁,父亲声声呼唤的乖女儿在他生命弥留之际,还是未能见上他最后一面,那种痛彻心扉的疼痛已经和着这岁月变为一粒尘埃,在时间的长河里消失的了无踪迹,但父亲留给我们的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我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每每遇到困难我都会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而毫无怨言;父亲,就是这样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人,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干过轰轰烈烈的事情,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了几代人,那就是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图二这个照片就和小学老师出的数学谜语一样,两个孩子两个爸,猜猜一共几个人?(答案就在这照片里)。照片里这位耄耋老人,他就是我的公公——婆家爸,虽然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他是我丈夫的父亲,我孩子的爷爷,他是我生命中没有血缘关系,而是最亲最近的亲人。</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8年元旦。那天因为孩子们都回家了,饭后女儿拍摄的一张照片。2018年的古历二月初九老人就离开了他眷顾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热土,后来翻看这张照片时,才发现,老人的眼里布满泪花,旁边高大帅气的中年汉子,是我的老公,他的儿子,右边牵手的是他的孙子,我的儿子,他有多少的不舍就有多少的牵挂,儿子在致爷爷的悼词中这样写到,“我没有爷爷了,爸爸没有爸爸了”,是啊!从2018年的古历2月9日,我们都成了没有爸爸孩子了。这张照片就成了我们永恒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常言说,父母的家永远都是孩子的家,父母在不远游。公公婆婆在世时我们每周回家都会去他们那里坐坐,有啥吃的用的都会带一些给他们,再后来,婆婆先公公而去,公公就常常坐在大门一侧,等着我们回家。有时候看见我骑着车子路过,总要叫住问长问短,如今,再没有人叫住我唠叨了,再也看不见那个佝偻着身子坐在大门口的老父亲了,那种痛,那种失落真的是从公公离开就变成了常态,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痛。</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一种岁月,父爱在岁月的长河里一代代传承,如今,照片中这个帅气的小伙子也成为一个四岁孩子的父亲,我们的家其乐融融。父亲已经去逝三十年了,公公也离开我们六年了,我们都升级成了爷爷奶奶,幸福着他们的幸福。欢乐着他们的欢乐,他们有啥惆怅的事,我们一定也跟着着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的一家人,女儿女婿,儿子儿媳,他们工作勤勤恳恳,积极上进,把家庭生活过的有声有色,外孙外孙女,孙女也在一天天长大,我们也在一天天变老,往后余生,希望也会越来越好!生命的接力棒也会一代代传承下去。父爱的力量将会昭示后人,<font color="#ff0000"><span style="font-size: 24px;"><b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b></span></font>,勇于担当,奋力前行!</p> <p class="ql-block">作者:孙银娥,女,1965年5月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大专学历,终生从事农村学前教育工作,持有《园长任职资格证》,曾担任旬邑县湫坡头镇湫坡头街幼儿园园长二十多年,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办园理念,热爱文字,喜欢朗读,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悔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