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有麓下见沧桑

Shixin

<p class="ql-block"> 王尽美故居访记</p> <p class="ql-block">  王尽美故居,原为地主“冠山堂”家做仓库的三间东厢房,为土墙草坯木梁结构,一门两窗,低矮潮湿。1898年6月14日,王尽美就出生这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也就是在这里,王尽美受到了母亲的熏陶和进步人士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伸张正义和匡世救民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1918年,王尽美到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故居就已破败不堪,家人后来搬到了故居西北方的房子居住,故居则因常期无人居住失修而倒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对王尽美故居的保护。1960年在故居的旧基上对其重新进行了修复,四周还筑起了围墙。为了更方便地发挥王尽美故居在新时期的宣传教育作用,诸城市委市府于2005年对故居进行了维修。经国务院文物保护局的披准,2017年又对故居进行了修缮维护。 </p><p class="ql-block"> 1977年12月,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将王尽美故居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王尽美故居被国务院披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目前,故居还是潍坊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基层干部学历教育诸城市电大实践教学基地,诸城市关心下一代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诸城市青少年活动基地,诸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诸城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诸城市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校外教育基地,诸城市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馆,潍坊学院潍坊文化研究交流基地。</p><p class="ql-block"> 故居是修旧如旧,想象的到当时王尽美一家的生活条件是如何破败不堪,这也是当时中国绝大部分家庭的缩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杜甫对没落故园的忧伤,其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都见诸诗文中。面对这个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旧中国,王尽美同样忧心忡忡,他要用行动探寻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惟解放。”这注定要经过你死我活的殊死斗争,没有奋斗和牺牲,就不可能取得尽善尽美的幸福自由的好生活。</p><p class="ql-block"> 睹物思人,音容犹在。故国不堪回首,今朝已是繁荣无比。您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您的对党忠诚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将激励后来人,大踏步地沿着您披荆斩棘开辟的阳光大道,继往开来,再接再厉,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而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