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古韵张垣行——记一次难忘的历史文化之旅

鲁继香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鲁继香</p><p class="ql-block"> 在庆祝5.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沽源县诗词协会一行二十多人,在郝艳芳会长的带领下,于5月25日,前往张家口市,开展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文化之旅。这次旅行参观是在郝会长和张家口市张库大道博物馆创始人,知名文化学者刘振瑛老师的大力支持和组织筹划下成行的,刘振英老师全程陪同和讲解了此次参观。非常感谢刘老师的讲解,给参加这次参观的诗词协会成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各个博物馆里浓浓的历史氛围和件件珍贵的展品,都在诉说着张家口这座历史名城,悠远厚重的历史和辉煌的曾经。参观者们收获满满,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此次参观的第一站是察哈尔都统署,一行人顶着霏霏的细雨,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这座始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至今已有250余年历史,为清代一品官衙规制的都统署。都统署前后四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仪门、正堂、二堂、后寝正房;左右配以耳房、厢房。整体布局中轴贯通,左右对称,前朝后寝,主次分明,规制严谨,庄重恢弘,是国内仅存的清代都统署。2006年国务院将察哈尔都统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来到都统署古色古香,庄重肃穆的院落里,讲解老师依次给我们进行了讲解,我们初步了解了各个院落和房间的设置和功能,使我们知道了,都统署是统辖察哈尔八旗四牧群,兼辖张家口驻防官兵,管理与蒙古地区和俄罗斯贸易事务,为从一品封疆大吏的衙署。我们还了解到了察哈尔都统署,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建制和所用的名称,曾有一百多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在此执政,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p><p class="ql-block"> 跟随着讲解老师的脚步,我们依次参观了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内寝、后宅、耳房等多个功能区域。在各个房间里,听着讲解老师详细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穿着官服办公的官员们的官服和朝珠,原来还有那么多名称和讲究。我们还见到了李大钊先生和冯玉祥将军正气凛然的塑像,领略了先生和将军当年的风采。墙壁的展板上有在各个历史时期,历任察哈尔特别行政区都统的照片和介绍文字。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体会到了,在张家口这片古老的大好河山上,发生过那么多历史事件,有那么多历史人物在这里风云际会粉墨登场。在介绍清代八旗制度的厢房里,陈列着八种八旗的服装和八种旗帜,讲解老师详细给我们讲解了这些服装和旗帜的名称和区别,我们才明白了“正"字和“镶”字在八旗中的说法和作用,真是增长知识,受益良多。听着、看着,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为我们张家口悠久灿烂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在察哈尔都统署历史陈列馆,前言展板中有这样的文字记录:“察哈尔都统署作为京西第一衙署,先后为清代察哈尔都统、民国察哈尔特别行政区都统、国民政府察哈尔省政府、伪察南自治政府、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德王、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新中国察哈尔省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所在地。察哈尔都统署见证了乾隆盛世的恢弘、辛亥革命的激荡、抗日战争的烽烟、晋察冀边区的辉煌、新中国察哈尔的兴盛,也目睹了满清王朝的衰落、日伪政权的覆亡。从察哈尔都统署肇建的1762年,到察哈尔省建制撤销的1952年,190年间,共有116任都统、署理都统和省主席、自治区主席入主这里。他们中有营建署衙的巴尔品、倡建张家口抡才书院的穆图善、修建张家口通桥的张之江、书写大境门“大好河山”匾的高维岳;有抗日名将宋哲元、张自忠、佟麟阁;有老一辈革命家乌兰夫、宋劭文、杨耕田、张苏;有傅作义、孙兰峰将军。可谓英才际会,群星灿烂。</p><p class="ql-block">察哈尔都统署建筑宏大,是清代衙署建筑的典范,有着极高文物、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一座都统署,一部二百年中国的缩影史。</p><p class="ql-block">一座都统署,一首多民族团结的赞美诗。</p><p class="ql-block">一座都统署,一幅张家口发展的风情画。</p><p class="ql-block">一座都统署,一处清代衙署建筑的博物馆”。看了这些文字,我们对察哈尔都统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知。</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坐落在檀邑溪谷景区的张库大道博物馆,博物馆的创始人,张家口文化学者刘振英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始于明,盛于清,衰于民国,有着“北方丝绸之路”和“草原茶叶之路”之称的张库大道的兴衰历程,和这条古商道所承载的辉煌历史和厚重文化。</p><p class="ql-block"> 张库大道博物馆共有四个板块,分别为:千年茶道、商道春秋、商埠辉煌、记忆乡愁等。馆内收藏了1800多件,涉及张库大道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类珍贵文物和藏品。 听着刘老师铿锵有力,有声有色的讲解,看着一件件带着历史温度的藏品,我们如同穿越了时空隧道,听到了历史的回声,触摸到了历史脉搏的跳动。耳边仿佛听到了,一队队骆驼颈下的驼铃叮咚,一辆辆老倌车木轱辘碾压古道的吱扭声。眼前仿佛看到了,那雄关漫道,那大漠沙滩,那戈壁草原,那马蹄哒哒扬起的烟尘,那一垛垛日用百货布匹,那一车车茶叶,无不诉说着古商道当年“陆路商埠”、“旱码头”边贸互市的繁华盛景,和独特的塞外风情。</p><p class="ql-block"> 那些梳着大辫子,身穿白茬皮袄,脚蹬毡疙瘩,拉着骆驼,赶着牛车,行走在古道上的商贾们,他们不论春夏秋冬,不畏严寒酷暑,从张家口的大境门出发,前往蒙古草原腹地城市乌兰巴托(当时称库伦),全程2700多华里,并延伸至俄罗斯的恰克图,全程3600多华里。一走就是几个月,他们就是文明古国流动的血脉,他们用坚毅的脚步,走出了商品流通和经济繁荣,走出了村落和城镇。张库大道,在中国内地与蒙古国,以及中俄的贸易流通和促进中国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做出了前所未有和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在展厅里的展板上有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资本的流通过程》一章中的一段话,使我们对张库大道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俄国和中国的茶叶贸易可能是1792年开始的----,茶叶陆续由陆路用骆驼和牛车运抵边防要塞长城上的张家口(或口外)-----再从那里经过草原或沙漠、大戈壁,越过1282俄里到达恰克图。”马克思所说的这条经过草原、大戈壁的路就是张库大道。</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第三站,下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张家口东方石雕博物馆,这个石雕文化苑,是由现已八十多岁的张万山老先生创建的。展馆内无以计数的所有藏品都是老先生从民间收集而来,在这里不光有年代久远的各种石雕、石器,还有涉及到先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生活用具、瓷器、劳动工具、农业生产用的农具等等,种类繁多,藏品庞杂,什么都有,真是让人大开眼界,长知识长见识。</p><p class="ql-block"> 在东方石雕文化苑的空地上,陈列着一排排石器藏品,那年代久远的,各种形状的石器令人目不暇接,有石人、石狮、石碑、石槽、石臼、石磨、石碾、石磙、拴马桩、石柱子、石元宝、大石盆、小石碗、硕大的石算盘-----还有好多叫不上名字的石器,琳琅满目,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其中一尊雕刻精细的圆形双耳三足石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尊石鼎圆形的鼎身,雕刻着精美的花纹,三个瞪着眼睛的顽皮小石狮子是它的三足,通体散发着悠久的历史温度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这个宝贝,不知道张老先生是从那里淘来的。</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枚巨大的圆柱形“石棒”,它头粗尾细,长约两丈有余,重约数吨,名曰“如意棒”,又名“定海神针”。此棒,通体光滑,浑然天成,看不出有人工雕琢的痕迹,真是令人称奇。看到此物,不由的联想起《西游记》中的人物齐天大圣孙悟空使用的如意金箍棒,是不是那根,就不得而知了。</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院子里,在展厅的房间里,那无以计数的藏品,无论是年代久远的还是近代的;无论是我们熟悉的还是陌生的。看到它们,我们都感到无比的亲切,因为那是我们的祖先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印迹;那是他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那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制造出来的;那是他们为了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发明的。那些生产生活器具用品,从笨重到精细,从粗糙到细腻,一步步进化的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精致。这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老物件,将成为子孙后代解读张垣悠久的历史,研究古城多元的文化,记住乡愁乡情,回望祖先来路的无价瑰宝。</p><p class="ql-block"> 突然想起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p><p class="ql-block"> 在另外一个剪纸展厅里,我们领略了蔚县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精湛技艺,件件作品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些剪纸作品凝结着剪纸艺人们巧夺天工的灵性和智慧,是在他们手握镞刀的灵巧双手下完成的。蔚县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一幅幅精致美观的剪纸作品,那鲜艳的色彩,精细的花纹,漂亮的构图,美好的寓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中的两幅伟人剪纸画像,更是惟妙惟肖,你根本看不出是剪纸,令人惊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参观结束了,我们坐在返程的大巴车上,一行人还意犹未尽,还沉浸在几个博物馆的古风古韵中。这次难忘的探寻张垣历史文化之旅,是对每一个参观者心灵的洗礼和熏陶,这些珍贵的历史知识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这次的参观使我们眼界大开。为我们是张垣的子民而骄傲,为我们张家口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自豪!</p><p class="ql-block">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人生最好的体验和最高境界,是我们在生活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