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渥太华河边的乡村别墅

海棠依瘦

<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1日(周日)我们结束了六天的美东之游,随同女儿前往渥太华,将在渥太华河边上的乡村别墅(Cottage)与女儿(Lily)女婿(Danny)亲家(Monika )及德牧犬(Lyka)共同生活两周,享受天伦之乐。</p><p class="ql-block"> Cottage位于魁北克小镇,是属法语区,道路标识都是法语,居家门前的摆设也都带有法式的浪漫情调。昔日这里曾是渥太华河上游的河运枢纽之一,女儿家购买的房子就建在有上百年历史的石磨坊的遗址上,所以门前这条路法语就是:<b>Chem. Du Vieux Moulin</b>,翻译成中文即是“<b>旧磨坊小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当年磨坊的老照片</b></p><p class="ql-block"> Cottage是在2017年购置的,2018年女儿已订购了机票邀请我们前往,但临行前因为我婆婆患病我们急忙赶回上海陪护,此后两年因婆婆病重而至去世,我们往返洛杉矶与上海之间。接着是四年疫情,我们宅居不敢出行,这一耽搁整整七年,只能是女儿来洛杉矶探望我们。</p> <p class="ql-block">  这次我们是第一次来Cottage,从女儿在渥太华市区的家开车到Cottage约需80分钟,车拐进门前这条旧磨坊路,就看到路灯下靠着两块垒起的白色大岩石,上面刻着门牌号,表示已到达魁北克的家了。</p> <p class="ql-block">  小车转入圆形的院内车道周围是一大片绿色的草坪和茂密的树林,四周的花坛盛开着五彩缤纷的鲜花,一幢临渥太华河而建的白色法式小楼映入眼帘,全部占地面积约2英亩。</p> <p class="ql-block">  草坪上竖着两根旗杆,加拿大国旗和魁北克省旗迎风飘扬,流动的河水在阳光的泛照下波光粼粼。河的下游是一个大坝,每年春季大坝放水,门前的河面就形成急流,波涛汹涌,响如雷鸣,另一番奇特的风景。河中间有几座无人小岛,错落有致。在冰天雪地的冬天,河面上时有小鹿踩着冰面过来觅食。从后院沿着木栏杆的阶梯走到船坞,船坞依水而建,自家深红色的十人座游艇就停泊于此。生活在这样优闲清静的环境下,心情也会显得更加的平静。</p> <p class="ql-block">  为了这个花园,Lily付出了很多精力和心血,她设计改造了花坛,消除了蔓延的虎杖,培植了一些多年生的花木。 </p><p class="ql-block"> 这27块青石砖是女儿亲手一块一块把它垒起,铺成了整齐稳当走下河沿的九级台阶,我特别地喜欢。</p> <p class="ql-block">  天气晴好时,Danny开着游艇带我们欣赏渥太华河两岸的风景。一幢幢造型各异的小木屋临河而建,大多都有自家的船坞,沿途教堂的尖顶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游艇加速,风扑面而来吹得头发都竖了起来,Lyka还不到一岁,也是游艇的新乘客,平时她在陆地上生龙活虎,船颠簸起来,也乖乖地躲到Danny驾驶座的脚下,一动不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游艇飞驰时视频</b></p> <p class="ql-block">  先生想亲身体验一下驾驶汽车与驾驶游艇的区别,跨上驾驶座,乘风破浪过一把当船长的瘾。</p> <p class="ql-block">  女儿开车带上我俩去别墅附近兜兜转转,走走看看,路上几乎见不到行人,清风拂面树影婆娑河水荡漾,空气异常清新。最令人注目的就是造型别致风格各异的教堂,远远就能望见一个个高高耸立的尖顶,走近了才看到有百年历史的木门木窗和地上铺的白玉石板,都留下了岁月的印痕,令人感慨。格外珍惜与家人相处时的分分秒秒。</p> <p class="ql-block">  6月8日,天空时阴时雨,女儿瞅准时机,开车半小时去附近的Coulonge公园,观看瀑布,景点门票10元加币,老人6元。这里原来是利用湍急的瀑布形成运输木材的通道,从上游一泻而下的水流将加拿大原始森林里的大量树木砍下放入水道,经渥太华河顺流而下,然后到下游装船后沿着圣劳伦斯河出大西洋再运往欧州。公园的陈列室里保存着当年伐木的工具,木船,铁炉,还有伐木工穿过的厚重的靴子袜子,不曾想居住在魁北克的小镇居民,为遥远的欧州城市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瀑布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  女儿穿上这件枣红色的防水外衣,宛如又回到豆蔻年华,那时她还在我任职的彭浦五中读初中,我们母女朝夕相伴,如今在我的梦里,常常会出现那个时间段。</p> <p class="ql-block">  中途突然下起瓢泼大雨,幸亏女儿为我俩准备了一把大伞,她穿的外套不怕雨淋,在大雨中观赏眼前烟雾缭绕的瀑布,听着水倾泻而下的轰鸣声,也是一种独特而难忘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开车经过路边的廊桥停下,这是魁北克省最长的一座木制廊桥,当年观看电影《廊桥遗梦》,它是我们那个年代能留下深刻记忆为数不多的好片子之一,所以每次看到廊桥我总会想起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绝唱而默默凭吊一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老夫聊发少年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射箭视频</p> <p class="ql-block">  此弓名十字弓,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效射程约80米,能射杀鹿和小动物。它有精确的瞄准系统,从瞄镜中调整十字准心,我在Danny的指导下像电影中的狙击手一样,一眼开一眼闭,屏住呼吸,发了两箭都命中8环。发射时有明显的后座力,木兰十七替父从军,我已古稀开弓射箭,足已。先生磨拳擦掌旗开得胜,连发两箭都中靶心,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赢得女儿女婿的一致点赞👍!</p><p class="ql-block"> Danny在加拿大考了持枪证,有长短三支枪,平时都锁在柜子里。加拿大获取持枪证非常严格,要查社会关系和精神状况。他见先生对新鲜事物都十分感兴趣,就说下次来带我们去靶子场,让我先生过一过用真枪实弹打靶子的瘾。</p> <p class="ql-block">  女儿最喜欢使用的是半自动突击步枪,我来摆个造型,此生也算是摸过真枪了。</p> <p class="ql-block">  Danny对我说,他喜欢美食所以就钻研烹饪,他平时以做西餐为主,对各国的特色佳肴都情有独钟。他常为女儿做一碗浓油赤酱的红烧肉加卤蛋,比我做得更美观且更入味,里面的调料都一丝不苟地去中国人超市采购。家里他负责买菜下厨,我女儿不必为每天的一日三餐操心,也是一种福气。</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两个星期每日的正餐,主食都由Danny安排掌勺,他说要做几个不同国家的菜品让我们享用,每天的中式配菜则是由我烹制,中西结合,荤素搭配,黄金拍挡,共脍可口的佳肴。Danny不是厨师,他是电脑软件工程师,但掌勺时却一点不亚于大酒店的厨师长,色香味都各俱特色,光看菜谱就令人垂涎欲滴。</p><p class="ql-block"> 在厨房给Danny打下手时,我看到了日耳曼民族的工匠精神,他在配料,份量,火候,时间,温度上都严格掌控,一絲不苟,经常研究菜谱以求不断改进,精益求精。我们也有幸品尝到了正宗的西餐,毫不夸口地说,比起这里西餐馆的要更好吃。为此我们打消了上馆子请客的念头,女儿对我们说,“别去饭店,你们多尝尝Danny的做菜手艺。”Danny还很细心,得知我不吃羊肉,特意为我烤了鸡肉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菜谱</b></p><p class="ql-block">第一天:Meatball Pasta </p><p class="ql-block"> 肉球意大利面</p><p class="ql-block">配菜 蔬菜沙拉</p><p class="ql-block">第二天:Porkbelly 红烧肉虎皮蛋</p><p class="ql-block">配菜 黄豆芽炒油豆腐, 蒜泥炒青菜</p><p class="ql-block">第三天:Sambal Chilli Fish </p><p class="ql-block"> 参巴辣鱼马来西亚菜 </p><p class="ql-block">配菜 干煸蘑菇長缸豆 ,糖醋黄瓜</p><p class="ql-block">第四天:Carbonara </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烟肉忌士面</p><p class="ql-block">配菜 干煸四季豆蘑</p><p class="ql-block">第五天:BBQ Pork Sideribs </p><p class="ql-block"> 烧烤猪肋骨</p><p class="ql-block">配菜 糖醋黄瓜</p><p class="ql-block">第六天:Shrimp Pesto Pasta </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罗勒青酱虾面</p><p class="ql-block">配菜 糖醋黄瓜</p><p class="ql-block">第七天:Beef and Chicken Kebab</p><p class="ql-block"> 烤牛肉鸡肉串 </p><p class="ql-block">配菜 Mashed Potato 土豆泥 </p><p class="ql-block"> Prosciutto Wrapped Asparagus </p><p class="ql-block"> 火腿卷芦笋</p><p class="ql-block">第八天:Beef Rendang </p><p class="ql-block"> 印度尼西亚菜仁当牛肉</p><p class="ql-block">配菜 青菜炒蘑菇 , 血米杂粮饭</p><p class="ql-block"> 小排冬瓜扁尖汤</p><p class="ql-block">第九天:Chicken Biryani 印度香鸡饭</p><p class="ql-block">配菜 麻辣磨菇豆腐 </p><p class="ql-block">第十天:Schnitzel 德国炸猪排 </p><p class="ql-block"> 烤玉米棒 鸡蛋饼</p><p class="ql-block">配菜 油豆腐炒黄豆芽 </p><p class="ql-block">第十一天:Tuscan Chicken </p><p class="ql-block"> 意式托斯卡纳燉鸡胸肉 </p><p class="ql-block">配菜 干煸刀豆蘑菇 ,扁尖蕃茄汤</p><p class="ql-block">第十二天:Roulladen 德式牛肉卷</p><p class="ql-block">配菜 mashed potato 土豆泥 </p><p class="ql-block"> red cabbage 德式红菜心头 </p><p class="ql-block"> 糖醋黄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亲家母Monika 今年75岁了,但她身材保持的非常好,爱好跳伞、滑雪、游泳等体育活动。亲家夫妇居住于伦敦,每年两次(春夏天和圣诞节)来渥太华度假,五月初亲家公(Peter)刚回伦敦,很遗憾这次沒能在渥太华见面。</p> <p class="ql-block">  Monika擅长做蛋糕🍰,晚餐后是喝茶吃蛋糕的时间,精美的餐具配上可口的蛋糕,使我先生的血糖明显地上升了,但还是忍不住。这次她为我们烘焙了几种不同口味的蛋糕,有忌士蛋糕,胡萝卜蛋糕,蜂蜜杏仁蛋糕、苹果蛋糕和黑森林蛋糕。她有一本德文的西点烘培书,里面有各种蛋糕制作的配方和方法。她戴上老花眼镜,在电子称上称各种需添加的食材,按比例调制,很多食材、香料及酒类(如樱桃白兰地)都是她从伦敦或德国带过来的。尤其是她做的杏仁蛋糕(德国称蜂蛰蛋糕)Bienenstich Kuchen,外观非常漂亮,也是我和我女儿最喜欢吃的一款,我先生和亲家公都最爱吃她做的胡萝卜蛋糕。</p> <p class="ql-block">  在Cottage的大草坪上,我看到Monika开着割草机来回割草,赶快拍下她操控机器时利索的身形(平时由Danny打理)。她亲手在花园四周栽种了十几棵尺把高的小树苗(有些是她自己培育的),而Lyka出于好奇,跟在Monika身后,待她一转身的功夫,就用嘴把树苗咬了出了,Monika只得等Lyka进屋后回头再补种。她告诉我,待十年后小树长大,可以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道路上汽车驶过,别墅在树木间隐约可见,不至于一目了然,更增添了房屋的美观与神秘感。我想十年之后也许我们已不在这个世上,中国有一句俗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无论中外,父母对儿女的慈爱之心都如出一辙。她每年春天要和我女儿一起去农场选花买花回来在园里栽种,去Canadian Tire购买肥料草籽施肥撒籽,要打理好这么大的一个花园,全家人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加拿大的人工费特别贵,所以一般花园都是自己打理。若要知道这家主人是否勤劳,花园就是最好展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在农场选购花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刚来时开垦的花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如今已鲜花绽放</b></p> <p class="ql-block">  女儿特别爱花,她中文名凌子即凌波仙子是水仙花的雅称,她外公为她取的英文名字Lily,就是百合花,出于对花的情结,她在每年春末都要重新栽种适合季节的鲜花,所以整个夏秋天她家的两个花园里的群芳争艳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女儿女婿为便于上班,平时住在渥太华市里的别墅,周末才回Cottage,这次为了接待我们,女儿使用了三星期的年假,天天陪伴于我们的左右,让我们感觉到小棉袄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白色绣球花插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芍药花娇艳欲滴</b></p> <p class="ql-block">  Danny家保存了许多的影集,里面粘贴着Danny的太外公、太外婆及外公、外婆年轻时与儿女们在家里或外出游玩时的相片。每张照片旁边还有Monika的奶奶用娟秀的德文注明了拍摄的日期、地点,可以了解当初他们全家是何时从德国搬迁到了加拿大。Monika的奶奶曾经是一位老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Danny和Lily童年时的可爱的模样</b></p> <p class="ql-block"><b>摄于1954年夏天,Danny的外公外婆和他母亲Monika在童年时与她姐妹们在一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摄于1953年蒙特利尔的故居</b></p> <p class="ql-block">  女儿和女婿于2013年在网上订购了一条德牧犬,取名Alda。她出生于2012年3月18日,父母都是纯种德牧犬,参加过各项赛事,获奖无数。她承袭了她母亲的遗传,全身毛发乌光闪亮,在女儿家十二年与他们朝夕相伴,为了陪伴AIda,女儿女婿从未一同出门旅行。在2023年的秋天,Alda身体逐渐衰弱,她年龄已经11岁零5个月,超出了德国牧犬的平均寿命,相当于人类的耄耋之年,经医生诊断Alda肝肾功能衰竭,因不忍心看到她被疾病痛苦地折磨,在2023年9月5日忍痛请医生来家中解除她的痛苦,Danny,lily和Monika守护在Alda身边,抚摸着她的皮毛,悲伤地流泪,目送她平静地离去。我们前几年来渥太华度假时常与AⅠda一起玩耍,对她也存有一份感情,Alda的去世,于我们而言,心里也十分难过</p> <p class="ql-block"> 所幸这次女儿家又添加了新成员,那是小德牧Lyka,她的毛色与外貌几乎与AⅠda一模一样,让我们错认为她就是AⅠda,以至于我先生常常囗误,对着Lyka喊“Alda”,Lyka一定在想“这Alda是谁,他为啥老叫我Alda呀?”。Lyka生日是2023年6月26日,还未满周岁。在她还不到3个月时,女儿女婿开车几百公里把她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接到加拿大。祖上血统正宗,父母及上几代都是在国际赛场上取得过好名次。有着优良品种的Lyka 在犬幼稚园中也是最聪明的一个,毕业成绩是全班第一。她每天要接受女儿对她的训练,她能听懂英文和德文的各种指令,精力旺盛,反映敏捷,女儿女婿很注意Lyka的喂养,她的一日两餐也由Danny亲手调制,有南瓜泥,火鸡肉,野兔肉,牛羊猪肉,鱼粉,等等我说不上名堂的食物,也都按严格的比例。我们吃饭时她就进笼子,一是怕她眼馋,二是毛孩应尽量避免吃我们同样食物,对身体有害。 </p><p class="ql-block"> 这儿的花园都异常开阔,没有围栏,以几棵大树或几块石头作为各家的边界,人们都会养犬来担当看家护院的重任,我家的小Lyka肩上所负的责任还真不可小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Lily 训练Lika 的短视频</b></p> <p class="ql-block">这是今年Lyka一周岁生日那天Danny为她制作的生日蛋糕,足见他们对小Lyka的疼爱。</p> <p class="ql-block">  愉快的乡村度假生活即将结束,就要告别Cottage回家了。我提出要和Danny,Monika拍几张合影留念。我们华人是到此一遊,到处打卡摄影,而外国人只是偶尔拍几张。入乡随俗,我们也很少提出一起合影,所以镜头中难见女婿和亲家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晚餐后我们外出散步,这里地广人稀密林深处偶有野生动物出沒,Danny和Lily担心我们走得太远而不太安全,操作无人机搜索着我们的行走轨迹,看到头顶上飞翔的无人机,我挥手高呼 “我们在这儿呢!”</p> <p class="ql-block">  再漫长的旅途也有终点,再温馨的陪伴都将告别,唯有用文字的记载和相片的定格,让幸福延续于心田,使亲情再现呈眼前。我将此篇打印成册送给女儿,寂寞时你手抚书卷翻阅相册,再看看父母日渐苍老的笑颜,好像我们从不曾离开你的身边……</p> <p class="ql-block">高高的青山上 萱草花开放</p><p class="ql-block">采一朵 送给我 小小的姑娘</p><p class="ql-block">把它别在你的发梢 捧在我心上</p><p class="ql-block">陪着你 长大了 再看你做新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遥遥的天之涯 萱草花开放</p><p class="ql-block">每一朵 可是我 牵挂的模样</p><p class="ql-block">让它 开遍我 等着你回家的路上</p><p class="ql-block">好像我 从不曾 离开你的身旁</p><p class="ql-block"><br></p>